視頻請看下面鏈接:
人口紅利?美國撐腰?取代中國?揭秘印度制造業大騙局
雖然我們一直戲稱印度爲阿三,但一些迹象不得不讓我們警覺。
4月11日,蘋果宣布將在印度生産iPhone 13,還計劃在印度生産iPad。問題來了,你會買印度生産的iPhone 13嘛?
這部分是爲了平衡亞洲力量,歐美瘋狂扶助印度,慫恿各大跨國公司搬離東方大國的結果。
長期以來,在美國,印裔的“聲音”比華裔大,硅谷可以說是印度人“當家”,微軟、谷歌、IBM等大廠CEO均爲印裔,就連馬斯克豪擲440億美金收購的推特,其CEO也是印裔。
相比之下,“玻璃天花板”似乎始終懸在硅谷華人的頭頂,讓他們想飛卻怎麽也飛不高,就職CEO的人少之又少不說,還有超過數十萬華人打工仔被印度人吆三喝四。
作爲“亞洲最強國家”的印度,自然不滿足僅僅在軟件等領域的先進地位,連“世界工廠”的頭銜,印度也想要。
爲此,莫迪“印度制造”一聲槍響,印度ZF撸起袖子就是幹,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振興制造業。
比如說給制造企業10%以上稅收優惠、劃出總面積相當于兩個盧森堡(約5000平方公裏)的區域給搬離中國的企業,豪擲5000億盧比(約合66.5億美元)補貼“大禮包”吸引全球電子企業等。
那麽,爲什麽印度要大力發展制造業?印度人願意在電子廠打工嘛?印度能否奪得世界工廠的位置?
抵制中國制造?印度玩不起!
這幾年,印度從上到下刮起一股“抵制中國制造”之風。
爲了打擊中國商品,印度甚至直接用搶。
近期,印度直接扣押小米在印度的銀行賬戶裏的7.25億美元。
2021年6月,印度以國家安全爲由,禁用59款中國APP,其中包括在印度廣泛使用的”TIKTOK”、”Wechat”等。
印度還對中國的電信設備下手,不僅要求國營BSNL公司、NTNL公司在基礎設施和設備升級時不能使用中國的設備,甚至要求BSNL修改招標內容,讓華爲、中興等中國公司無法參與。
此外,一些像CAIT(全印度商人聯合會)等有影響力的團體也呼籲抵制中國商品,禁止印度明星代言中國産品,要求7000萬會員抵制超過3000種中國産品。
爲了表達“愛國之心”,印度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激進分子到街上宣傳抵制中國貨,砸電視、砸手機、燒掉中國産品……那叫一個熱鬧。完了還不忘用中國制造的手機將這些內容上傳到社交網站。
但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卻是紙老虎。
2019年,印度銷量前十的智能手機中,有六款是中國品牌。小米某高管說過一句相當精辟的話:“不管我們如何努力,美國人也不會買我們的産品,但就算我們永不向印度道歉,印度人照樣會買我們的産品。”
而且,印度對中國制造的依賴並不僅限于電子行業,中國制造充斥在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居、服飾、化妝品、醫藥等各領域。
疫情,更是無情地掀開了印度“中國制造依賴症”的真相。
2021年,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激增。其中增長最多的是氧氣治療設備,漲幅多達4倍。
印度爆發第二波疫情時,每天新增30—40萬病例,醫院爆滿,床位、氧氣等嚴重不足,累計死亡更是高達52萬,遍地屍骸不僅讓火葬場超負荷運作,木材竟成了稀缺商品。有的人支付不起火化費用,幹脆將屍體抛入恒河,恒河一度出現大量浮屍,震驚世界。
而釀成這一慘狀的原因與印度薄弱的制造業不無關系。
近20年來,印度制造業占GDP份額不到20%。2020年,印度制造業增加值僅有3483億美元,只有中國的1/11。
印度作爲人口大國,爲何極度依賴廉價勞動力的制造業反而不行呢?
這裏就不得不提亞洲四小龍(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韓國)了,最近亞洲四小龍在投研雙傑出現的頻次有點高,作爲亞洲趕超型經濟體的典範,亞洲四小龍都值得大書特書,你們想看亞洲四小龍是如何崛起的嘛?如果想看的話,請在評論區扣“四小龍”。
四小龍的發展路徑類似,他們首先發展低端制造業,靠小飾品、紡織品、玩具、電子等勞動密集型行業起勢。
之後,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這些産業逐漸轉移出去,轉型發展高技術行業和服務業。他們都很好的把握了自身的人口紅利,在制造業上完成積累後,相對順利的完成了整體經濟從低價值身位向高價值身位的轉移。
印度呢,似乎看不上低端制造業,非要一口氣吃成200斤大胖子,鉚足了勁發展軟件、外包等高技能産業和服務業。
如果你打過海外公司的客服電話,很可能遇到過滿口“咖喱味”英語的客服,沒錯,這些客服並不在美國、歐洲,而在印度,這也是印度中高端服務業的核心業務之一——呼叫中心外包。
此外,印度芯片設計也很強,“印度硅谷”——班加羅爾擁有著全世界最頂尖的團隊和人才儲備,鼎盛時期約有4500家高新企業進駐,包括蘋果、英特爾、谷歌、微軟等知名企業。但印度能設計芯片,卻無法把這些芯片造出來。
另外,這些高端産業很大程度被富人階層牢牢把握,並不足以養活14億印度人,一些底層民衆急需靠制造業養家糊口。
因此,渴望成爲“宇宙第一強國”的印度,肯定不能讓制造業落下,在制造業他們也要當世界第一。但趕超中國,遠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樣簡單。
比啥啥不行,吹牛第一名?
天狂必定要下雨,人狂必定有災禍。
曾狂言“給中國人賞飯吃”的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在印度吃癟。
2015年8月,富士康投入50億美元進軍印度,計劃在印度建設超過10座工廠,希望借助印度廉價勞動力開啓第二春。截止2021年,富士康因爲印度生産環境差、電力供應不足等原因,只建了兩個工廠。
疫情期間,富士康印度工廠又在重災區,自然被要求停工停産。爲了讓最大金主蘋果公司的iphone13順利生産,富士康馬不停蹄地在中國高價招募了20萬人。
被印度坑慘的還有美國福特公司,本想著印度迅速壯大的中産階級,可以讓印度成爲福特汽車的傾銷市場,結果什麽都沒撈著不說,還賠了20億美元,你說這叫啥事?
韓國三星同樣敗走印度,撤走在新德裏郊外的手機工廠,給出的理由也非常准確:時機未到。
今天,距離2014年莫迪提出“印度制造”已有8年,可制造業在印度依然式微,原因是什麽?
在IMD(管理發展研究所 )對全球64個國家的競爭力調查中,印度基礎設施嚴重拖後腿,排名常年墊底。
其中,物流是印度制造業的最大“攔路虎”。印度物流成本高昂,占GDP的14%左右,而且印度70%的集裝箱運輸是用公路,效率低下。
相比之下,全球十大港口中,中國占8席,貨物吞吐量是印度15倍,同時在鐵路、高鐵、高速公路、航空客運等各方面輕松碾壓印度。
電力供應,是印度又一大短板。作爲“缺電大戶”,印度全國每天停電12個小時是“基操”,特別是炎炎夏日,偷電者橫行,停電的頻率更是高得嚇人。什麽空調、風扇對普通人來說都是奢侈品,只能買些低廉的冰塊,用最原始的方式緩解暑氣。
試問三天兩頭斷電,哪個工廠頂得住?
印度不僅缺電,而且電力損耗大,印度輸變電損耗爲30%左右,世界平均水平則在9%左右,電力成本高給企業們帶來了沉重負擔。
更要命的是,印度發展制造業,不僅是基礎差,而且是心不誠。
印度ZF一邊吹捧廉價勞動力優勢,希望吸引外資湧入;一邊又想保護本土企業、鼓勵國內制造,給外資企業和進口産品設置重重關卡,甚至不惜拒絕加入中國、日本等國組織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
2018年以來,印度進口關稅不斷飙升,而且進出口極其複雜耗時,疫情期間,印度清關延誤已從15-20天延長至25-30天,就連國外捐贈的抗疫物資也大量滯留在口岸。
除此之外,印度官僚主義盛行,政黨之間的爭鬥不斷,官商之間盤根錯節,政策穩定性不夠,極大地增加了外資進入的難度。
曾有人在Twitter上問馬斯克,特斯拉什麽時候進入印度?他回答說:仍在應對印度ZF的種種挑戰。
事實上,馬斯克被印度ZF變相要挾,印度明確表示不會購買中國生産的特拉斯,如果想要印度市場,就必須在印度建廠,以方便印度ZF吃大戶。
吃大戶,是印度的傳統藝能。諾基亞曾是印度制造的“模範生”,但到了2014年,其工廠不得不關閉,導致8000多名工人陡然失業。爲什麽?
因爲稅務糾紛。印度ZF因諾基亞拖欠稅款而追究責任,要求繳納15億美元的稅收。
諾基亞並非個例,英國沃達豐等至少17家大型外企都在印度卷入稅務糾紛。
標准的經濟學理論認爲,一國想大力發展制造業,必須有廉價的勞動力、良好的基礎設施、外向型的營商政策、足夠的資金,進而要足夠素質的技能人才等。
但印度空有廉價的勞動力,並無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支撐,技能人才更是不足。除了少數會英語的中高收入人群,印度人的教育水平是比較低的,印度有1.5億文盲。
還讓資本頭痛的是,印度的宗教文化和習俗無時無刻教導印度人,“貪是一切煩惱的根源”,這讓很多印度人知足常樂、相對懶散,而勞動密集型産業要求工人“與時間賽跑”,令行禁止,這可讓資本愁禿了頭。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知道了爲什麽中國的制造業如此強大,而年輕人卻不願意進電子廠?
與當年亞洲四小龍的女工撐起制造業不同,印度女性勞動參與率很低,僅爲18.6%。一個冷知識,電子廠普遍更喜歡女工,你知道嘛?至于原因嘛,你們如果想知道,我可以做個一期講講女工和制造業之間的關系。
我們都知道“婦女能頂半邊天”,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超六成,但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觀念讓印度錯失這一重大機會。
印度女性勞動參與率低到都不如自己的“小弟”——孟加拉國,孟加拉國是在印度幫助下實現獨立的貧窮小國,其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達40%。依靠著女性,依靠著制造業的穩步發展,近些年,孟加拉的人均GDP已超過印度。
所以,印度空拿了發展制造業最好的牌,依然很胯。
人口紅利or人口炸彈?
爲什麽說印度拿到了發展制造業最好的牌?
印度正處于人口紅利爆發期,勞動力人口高達8.8億。印度年齡中位數低于30,基本都是精壯的勞動力,制造業最喜歡了,不像日本、韓國等國已垂垂老矣。
今天就不展開講人口紅利,你只需要記住,人口紅利能夠解釋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的經濟奇迹就行了,具體的機制是怎麽樣的?如果你感興趣,我可以給大家做期視頻講講。
我是標准的經濟學科班博士出身,我可以99.9999%的向大家保證,我給大家講的東西有99.9999%的可靠性[狗頭]。
印度不僅人多,工資還便宜!
2021年,印度月平均工資僅爲31900盧比(約418美元),被泰國、菲律賓、越南等輕松碾壓。
年輕的人口結構、廉價的勞動力是印度吸引外資、發展制造業的最大底氣。據印媒預測,如果印度打好手裏的牌,未來十年將有5億人進入中産階級,這將是世界上中産階級的最大增量。
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快速增長的中産階級將創造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而這又能反哺制造業發展,帶動制造業升級。
富起來的印度人,將需要房子、車子、手機、空調等等,這些需求將是印度制造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這一情景我們在華爲、格力、甯德時代上都見過。
但是,經濟發展不是簡單的元素堆疊,人力、資源、資金、技術、制度等多重元素必須有機的整合在一起,經濟增長才能實現。不然,世界上就不會有這麽多窮國家。
印度想實現制造業的發展,不是空有年輕的勞動力就夠的,還需要解決高技能工人、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等問題。
至于印度制造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取代東方大國,變成“世界工廠”的願望,你覺得能夠實現嘛?
從過去的曆史來看,這與另一個問題息息相關,那就是,爲什麽不是印度而是中國成爲了世界工廠?
你覺得答案是什麽樣的?
中國變成世界工廠,所以才一夜之間出現了無數中高端制造業品牌:中芯國際、大疆、三一重工、中國中車、京東方。而印度的斯坦航空和印度半導體卻淪爲國際笑話。
才能夠吃透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實現航母三胎。而印度卻只能被大毛在“戈爾什科夫”的改裝合同裏痛宰。才能打造自己的東風快遞長劍外賣,而印度的阿瓊坦克和光輝戰機卻淪爲國際笑柄。
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無比珍惜。制造業是國之根本,美國現在也高喊著要制造業回流,強迫台積電、三星在美國建設芯片代工廠,我們有什麽理由把“世界工廠”讓給印度?讓給越南?讓給孟拉加?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兒,喜歡的話記得點贊、評論加關注哦,咱們下期見。
參考文獻:
1、India-China tensions: Calls for boycott of Chinese products,Al Jazeera English
2、Why is Tesla still not in India? Elon Musk says ‘challenges with the government’, Elijah Nouvelage
3、Is India The Next China? BloombergQuicktake
4、肺炎疫情:印度能否取代中國成爲世界工廠,尼克希·英納姆達
5、印度制造業領域對外國投資者的無盡機遇,D’Andrea & Partners
6、能源危機“絆倒”印度制造,道總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