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新加坡《聯合早報》推出兩篇報道《橫琴合作區爲澳門引活水》、《暢遊更廣闊前海捕撈潛在機遇》,深度分析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
《聯合早報》報道指出,疫情之下,中國布局前海、橫琴,融合粵港澳發展,是尋找新增長點的最新力作。報道認爲,新出台的方案不僅對中國內地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也具有長遠的社會意義,有利于構建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經濟社會合作的新格局,敏銳的人或能從中找到新的機遇。以下爲報道原文:
《橫琴合作區爲澳門引活水》
中國中央政府近來劃定橫琴島成爲“粵澳深度合作區”,以支持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受訪人士認爲,新出台的方案不僅對中國內地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也具有長遠的社會意義,有利于構建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經濟社會合作的新格局。
位于廣東省珠海南端的橫琴島地方小,全島面積只有106.46平方公裏,但由于它與澳門只有一水一橋之隔,多年來一直被賦予了另一層特殊的意義。早在2009年,中國政府就公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將該區的發展定位爲“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要求粵澳兩地政府在此進行深度合作。
身爲“80後”的澳門區塊鏈産業發展協會會長徐勁飛,兩年前看到橫琴區的發展機遇,先後在橫琴推出“紅茶路線”“陳皮通”等創業項目。前者是一個旅遊資訊平台,鼓勵中國內地民衆到澳門旅遊;後者則是爲廣東的陳皮研發和制訂一套國際性的藥典標准。
徐勁飛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表示,陳皮是中國的傳統藥材,但坊間一直沒有統一的陳皮藥典標准。前幾年,澳門高等院校在中央政府的批准下成立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包括廣東陳皮在內的多項中藥ISO國際標准的制定。他剛好在澳門高等院校教書,于是一起合作推出這個産學研項目。
徐勁飛介紹,該項目主要是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賦予現代中醫藥質量標准,以促進地道藥材陳皮可以規範化生産,建立“背靠中國內地、澳門制造、出口海外”的現代中醫藥全産業鏈溯源,促進廣東陳皮産業的長遠發展。
9月5日,中國中央政府對外發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劃定橫琴島成爲“粵澳深度合作區”,以支持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北京突然再次向澳門送“大禮”,成了粵澳社會近期熱議的話題。
《方案》明確指出,爲了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將在合作區重點發展四大産業方向:科技、金融、中醫藥,以及文旅會展商貿。合作區的發展目標是在2024年達致“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制機制運作順暢”,2029年“合作區與澳門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全面確立”,到2035年更要讓“‘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全面彰顯”。
根據《方案》,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實行雙主任制,由廣東省省長和澳門行政長官共同擔任,澳門委派一名常務副主任,粵澳雙方協商確定其他副主任。成員單位包括廣東省和澳門有關部門、珠海市政府等。
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合作區組織架構也正式公布,其中廣東省長馬興瑞和澳門特首賀一誠同時擔任管委會主任,常務副主任由澳門行政法務司長張永春出任,執委會主任則由澳門政府經濟財政司長李偉農擔任。
合作區內免收增值稅消費稅屬真正意義上“境外模式”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9月8日在香港《信報》撰文形容,《方案》絕對是大灣區規劃公布以來最大的進展,更是“一國兩制”實踐中具有創造性意義的裏程碑。未來粵澳合作再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兩地或跨境合作,而是疊加粵、澳兩邊的優勢,産生化學反應的一種深度合作模式。
方舟舉例說,《方案》將中國內地原有關稅管理區“後撤”,並對貨物采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措施。這意味著橫琴與澳門基本上融入到同一個關稅區以內,絕大部分的貨物可以在澳門本地與橫琴之間自由來往。合作區與澳門之間非但沒有關稅,區內更將免收增值稅和消費稅,是真正意義上的“境外模式”,相關政策甚至比海南自貿港模式更爲優惠。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州數字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振剛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也指出,《方案》對中國內地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體現了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
他說:“一方面,合作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和産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合作區也推動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合作區將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拓展了新空間。”
張振剛認爲,開發建設橫琴合作區,也具有長遠的社會意義,有利于構建內地與香港、澳門經濟社會合作的新格局,持續增強港澳民衆對內地的向心力,在未來長時期內,將有效集聚港澳及國際高端資源,爲港澳青年在前海合作區學習、工作、居留、生活、創業、就業等提供便利,促進大灣區青年人才溝通交流及創業就業。
橫琴政策“2.0版” 澳門年輕人就業前景將更寬廣
事實上,澳門面積小,人口較少,土地開發基本飽和,經濟結構單一,只有博彩業一枝獨秀。當地輿論普遍認爲,冠病疫情以來,澳門經濟支柱旅遊博彩業受到重創,爲了長遠發展,澳門必須更好尋求經濟多元發展。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作爲以往中央有關橫琴政策的“2.0版”,在此時出台正好給予了澳門一個機遇,有助澳門走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之路。
徐勁飛認爲,《方案》推出後,將讓澳門年輕人的就業前景更加寬廣。他說,以前澳門年輕人畢業後,大多數在澳門做賭場荷官、或從事金融和酒店行業,“《方案》明確指出日後橫琴會發展科技、金融、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四大産業,意味著澳門青年多了一條出路”。
此外,澳門居民的生活空間也會擴大。徐勁飛指出,橫琴臨近澳門,近年許多澳門人都喜歡在當地置業,進駐被稱爲“澳門後花園”的島嶼。隨著《方案》出台,相信日後兩地政府會在該區持續營造趨同澳門的宜居宜業生活環境,吸引更多澳門居民前來生活。
徐勁飛也打算日後加快到橫琴發展自己的事業。他說:“我的下一個階段是立足大灣區,除了陳皮,將業務拓展到人參、蟲草、附子等其他中藥,發揮澳門一帶一路支點作用,打破日韓歐美企業對中醫藥海外市場壟斷。”
《暢遊更廣闊前海捕撈潛在機遇》
中國的發展總讓人目不暇接。疫情之下,中國布局前海、橫琴,融合粵港澳發展;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推進區域平衡。這些是中國尋找新增長點的最新力作,敏銳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新的機遇。
今年9月,中國國務院發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宣布進一步擴展前海。方案對前海的未來發展定下目標,包括到2035年,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以及營商環境達世界一流水平等。
香港“70後”洪緯有超過20年科技行業産品開發的經驗。早在1997年,他已經在深圳創業,經營金融服務軟件系統生意。最近這些年來,他瞄准越來越多港人回深圳消費的商機,推出類似“大衆點評”的網絡平台,爲港人提供在深圳娛樂消費的資訊。
2010年,中國國務院批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正式發展深圳前海區。到了2015年,深圳市政府推出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項目,洪緯立即申請,成爲第一批進駐前海的港企。
目前,洪緯在前海從事社交平台服務,通過組織培訓、孵化服務,幫助港澳青年在深圳落地生産、拓展中國內地市場。
在短短幾年內,洪緯的公司成功幫助了不少港企進軍內地。洪緯日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憶述,有一家從事高檔貴族貓業務的香港公司有意到內地發展,他的公司于是爲該企業找尋內地合作夥伴,並且教授它在網絡上直播銷貨,大大提高了生意額。
他說:“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家做人工智能的香港企業,産品非常好,但他們面對內地市場不知道應該如何入手。我們也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的內地合作商,成功打入內地市場。”
洪緯稱贊,深圳是中國的創業都市,而前海就是港澳青年到內地創業的首選地。“譬如,在外面找辦公的地方很麻煩,但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當局會提供一條龍服務,以及很多津貼和補助。獲批進駐的港企只要拿著一部電腦和一把鎖匙就可以啓動工作,這對剛剛創業的人來說是件好事。”
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東岸的前海,有限土地均由填海造地而成。10年前中國國務院批複的前述《規劃》,標志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的起點,前海由此成了“特區中的特區”。
前海交通等迅速發展
洪緯在過去六年裏親身目睹前海翻天複地的變化。進駐前海初期,當地的配套如交通不完善,很難招聘到願意來工作的員工。所以在開始的半年,他仍然在福田區原來的辦事處工作,直到半年後才搬到前海。
洪緯說,時隔數年,前海的交通已經有很大進展,除了新建的地鐵線已伸延到前海,距離他的辦公大廈不到200米。近年也有越來越多港式餐廳開業,在前海工作的港人不怕吃不到香港口味的食物。
今年9月6日,中國國務院發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簡稱‘前海方案’),宣布進一步擴展前海,將前海深港合作區總面積增加約七倍,由14.92平方公裏擴展至120.56平方公裏。
方案對前海的未來發展定下目標:到2035年,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與港澳産業協同聯動、市場互聯互通、創新驅動支撐的發展模式,建成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創新策源能力強、協同發展帶動能力強的高質量發展引擎,改革創新經驗得到廣泛推廣。
深圳大學大灣區—東盟(新加坡稱亞細安)研究中心秘書長李淑飛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認爲,“前海方案”正是中國新時期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性舉措。
他說:“如果說10多年前的‘前海規劃’重點是改革,9月份發布的‘前海方案’則在注重深化改革的同時更強調開放。”
李淑飛指出,針對這些年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中,某些領域一定程度上出現的過度金融化,“前海方案”非常明確地指出未來前海的現代服務業創新方向,即“培育以服務實體經濟爲導向的金融業態,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這也就意味著前海的金融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調發展,不僅要著眼于現代服務業的改革創新,而且明確服務實體經濟是前海現代服務業改革創新的根本方向。
同時,“前海方案”也將前海定位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引擎,強調推動前海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過程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更好發揮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前海合作區注冊港資企業截至今年8月累計1萬1500家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8月,前海合作區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萬1500家,注冊資本1.28萬億元人民幣(2600億新元),産業布局以金融、現代物流、信息、科技等爲主,實際利用港資占前海實際利用外資的92.4%。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新創意創業中心總監林至穎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認爲,此次前海擴區,除了土地資源和涵蓋的産業鏈條更加豐富,也爲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提供有利條件。
林至穎舉例說,“前海方案”提出深化前海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將有助香港現代服務業擴大市場空間。“其中,前海支持前海合作區在服務業職業資格、服務標准、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管理等領域,深化與港澳規則對接,促進貿易往來。這些皆是香港現代服務業的商機所在。”
林至穎也表示,近年香港産業固化,缺乏科技創新,而“前海方案”點出前海著力加快科技發展體制的改革創新。香港正好可借此試點所得的政策和科技創新成果,獲取經濟發展新動力。
進駐前海新加坡企業可發揮比較優勢
相比10多年前的“前海規劃”,“前海方案”定位更高,將“中國的前海”提升到“世界的前海”的新高度,這也將爲東南亞尤其是新加坡企業參與前海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深圳大學大灣區—東盟(編注:亞細安)研究中心秘書長李淑飛指出,“前海方案”在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方面著墨頗多,例如明確提出“支持前海合作區企業走出去,加強與國際港口和自由貿易園區合作,建設跨境貿易大數據平台,推動境內外口岸數據互聯、單證互認、監管互助互認,開展雙多邊投資貿易便利化合作”。
在此過程中,新加坡企業不但可以發揮比較優勢,在海洋産業、高端制造業、金融科技、港口貿易等優勢領域積極參與和布局前海發展,而且可以在大灣區與東南亞的互聯互通、大灣區企業走向東南亞及更高程度國際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李淑飛向有意到前海發展的新加坡企業提出四方面的建議:一,要對前海及深圳、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規劃、産業發展有全面、深入了解,立足于深度、長遠參與前海發展,而不是看重于短期的政策紅利。
其次,客觀評估企業自身的比較優勢,准確判斷企業能否深度參與前海規劃的全球産業鏈,並與其達到互補融合的效果,以保證新加坡企業在前海的持續健康發展。
他的第三個建議是,不僅要注重前海“引進來”的政策紅利,而且要充分利用新加坡企業深度理解東南亞市場多元複雜性特征的區域優勢,在前海及深圳、大灣區企業“走出去”戰略中發揮關鍵作用。
他最後提醒有意到大灣區打拼的新加坡企業,對新加坡與深圳及大灣區的制度差異、行政風格差異及營商環境差異有客觀、充分的理解,並做好必要的心理調試和策略調整。
記者:《聯合早報》戴慶成
編輯:智羊
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