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五四運動百年來的中國青年運動史,我們會看到許多高光時刻,1949年5月4日這一天顯得尤爲特殊。
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裏,發黃的舊照片將我們帶回70年前的這一天:一大早,北京大學四院的禮堂就開始熱鬧起來,來自全國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民族、不同階級、不同黨派、不同信仰的青年團體代表有史以來第一次聚集在一起,他們舉著不同旗幟,依次走進會場。主席台拱形的門廊上,張貼著13個大字: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
召開這樣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全國青年代表大會,在中國曆史上是第一次。這次大會宣告了全國青聯的誕生,實現了中國青年久已盼望的民主團結的願望,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運動的重要果實之一。
一封工作信函,讓我們看到當時中共中央決定組建全國青聯的苦心。
1948年10月11日,周恩來同志致函毛澤東同志,提請他考慮“究只成立一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及其中委會,還是同時仍需成立青年聯合會的中央機構。我意,如包括全國學生聯合會、基督教青年組織及其它青年團體等等,恐只成立一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是不夠的。”因此,“兩個團體,恐仍需分別成立。”關于兩個團體的關系,周恩來同志提出:“全國青年聯合會可成爲青年團體的聯合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亦以團體資格參加,並起領導作用。”這是關于全國青聯性質及與青年團關系的最初表述。毛澤東同志批示:“同意這樣做。”
5月10日,大會發表了宣言,指出全國青聯把全國一切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愛國青年,不分階級、黨派、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民族、職業和性別的差異,緊緊地團結起來,爲著將中國人民大革命進行到底,將農業的中國建設成爲工業化的新民主主義新中國。5月12日,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劉少奇同志等接見了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從此,全國青聯開始了緊跟黨奮鬥的光輝曆程。
團結,愛國,跟黨走
“團結各界青年,參加新民主主義的建設工作。”“青年大團結,建設新中國。”這是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時,毛澤東同志與朱德同志對全國青聯寄予的深切期許。爲此,全國青聯將“團結”鮮明地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全國青聯立即響應,發表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宣言》,號召各族各界青年團結起來,爲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而奮鬥。
60年代,全國青聯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組織青年學習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將廣大青年團結起來爲鞏固新政權、促進生産發展、開創社會新風作出積極貢獻。
1981年,曆經風雨動蕩的文革時期,恢複中斷了十多年工作的青聯組織開始思考,如何引導全國青年重塑價值理念、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建設中來,並面向廣大青年發出了積極開展“五講四美”文明禮貌活動和“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制度”“三熱愛”教育活動的倡議。
“立足國內,面向海外,面向未來”,全國青聯用共同的愛國情懷感召青年,用共同的奮鬥目標激勵青年,用共同的文化血脈聯結青年,廣泛團結擁護社會主義的勞動青年和愛國青年,以及一切贊成祖國統一的台灣青年、港澳青年和國外僑胞青年。
“邊疆少數民族青年參觀團”的成員卓瑪回憶起1982年那個美好的5月,激動的心情難以平靜。來自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雲南等11個省、自治區的45個民族的404人組成的參觀團,同首都各界青年歡度“五一”,而後至南京、蘇州、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參觀團行走一路就傳播一路民族團結的佳話,也傳播了一路黨中央對少數民族青年的關心。從那時起,這樣類型的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交流活動就沒有中斷過。截止目前,各級青聯幫助400多萬名內地與民族地區青少年手拉手結對,組織9萬余名各族青少年開展實地交流。
各級青聯連續在宗教界青年代表中舉辦學習考察和培訓交流活動,幫助他們認識國情、學習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有力促進了信教青年對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主張的理性認同,堅定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自覺。
從“內地與港澳青年夏令營”到“港澳大學生暑期內地實習”,從“內地與港澳青年萬人交流計劃”到“內地傑出青年赴港交流”,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讓港澳地區青少年親身感受祖國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深入了解祖國內地社會制度,增強了愛國情感,與內地青少年結下了深厚友誼。
“能在國家博物館這樣世界首屈一指的博物館裏實習,絕對是我的榮幸,能夠學到的東西太多,也是我畢生難忘的回憶。”2018年參加了港澳大學生暑期內地實習計劃的香港中文大學曆史系大三學生莫澤銘說,“實習讓我適應了內地的生活方式和職場文化,也對我國的國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待畢業之後,能在大灣區這樣的國家發展戰略下,爲服務香港發展做出努力。”正如香港青年學生所感受到的,在國家重大戰略的構架下,全國青聯積極服務港澳青少年,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聯合行動,建設大灣區青年服務體系,建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打造大灣區青年學業、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支持和引導港澳青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1995年3月,“全國傑出青年訪問團”赴台灣訪問,全國青聯實現了與台灣青年組織互訪交流,揭開了同台灣青年聯誼工作新的一頁。民族複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團結帶領兩岸青年,攜手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全國青聯義不容辭。“海峽青年論壇”“兩岸青年聯歡節”“兩岸校園歌手邀請賽”等一系列活動,爲兩岸青年從交流互動到合作發展、從增進了解到結下友誼搭建了平台。
2004年12月,全國青聯留學人員聯誼會成立。全國青聯舉辦“科技創業,報效祖國”——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活動,鼓勵海外學子學成歸國、投身祖國建設。
全國青聯是黨締造的。堅持不懈用黨的科學理論教育青年,是青聯組織的首要政治任務。一直以來,各級青聯始終用貼近青年的方式,組織青聯委員和廣大青年深入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成爲海內外中華青年最廣泛的思想共識,青聯的“朋友圈”也由此不斷擴大。
奮鬥,奉獻,建功業
用組織團結組織,用組織團結更多的青年。爲了結成更廣泛、更牢固的愛國統一戰線,全國青聯不斷加強組織建設,團體會員的數量從成立之初的4個增加到現在的51個,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青聯工作網絡,從而更好地團結、激勵各族各界青年,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1993年5月,爲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員的教育培養工作,全國青聯倡議成立“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協會成立以來,以“科教興國建功業,團結愛國促統一”爲指導思想,開展了“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獻計獻策”“科技扶貧”“智力支邊”“青科講堂”“科技之光——青年專家服務團”等一系列工作,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成才、奉獻社會搭建了平台,引導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教興國”的偉大實踐,也促進了科研與産業的緊密結合。
哪裏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裏。
1997年,剛成爲直轄市的重慶幹部緊缺。爲解決這一問題,團中央、全國青聯組織“博士服務團”赴重慶進行智力支持。1999年的“博士服務團”成員、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婦産科主任高國蘭博士回憶到,當年她先後接到美國癌症研究中心某實驗室邀請免費深造的通知和參加“博士服務團”的通知,毅然選擇了參加博士服務團。挂職期間,她撰寫了5萬余字的讀書筆記,主持兩項省級相關課題,還在醫學核心期刊發表科研論文5篇。挂職期滿後,高國蘭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繼續留在當地工作。
2000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全國青聯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開展了百名博士西部行、青年企業家西部行等一系列科技服務活動,爲西部地區提供了多方面的技術服務,也爲大批青年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難得的發展機遇。
1998年,長江及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黃河長時間斷流,一系列自然災害引發了全社會對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關注,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再造秀美山川”的號召。全國青聯行動起來,帶領全國青少年開始了保護母親河行動,2005年4月,全國青聯爲此榮獲聯合國首屆“地球衛士獎”。截止目前,共籌資近6億元人民幣,建設了5700多個、總面積520多萬畝的綠化工程,吸引了6億多人次青少年參與環保宣傳實踐活動,牽動了廣大社會公衆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轉變。
很多中國人應該都會對一張求知若渴“大眼睛”的照片印象深刻。之所以爲大家所熟知,是從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把它選爲“希望工程”宣傳標識開始。1989年10月成立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是全國青聯的團體會員。在新聞媒介的大力宣傳和各級共青團、青聯組織的積極推動下,這項公益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鄧小平同志欣然題寫“希望工程”四個大字,並先後兩次以“一個老共産黨員”的名義捐款。截至2018年,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逾150億元,資助困難學生約600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萬多所,培訓教師逾11萬名。
1993年底,在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的倡導下,兩萬多名鐵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願者”的旗幟,在京廣鐵路沿線開展了爲旅客送溫暖志願服務。之後,青年志願者行動迅速在全國展開。1994年12月成立的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同樣也是全國青聯的團體會員。1997年12月,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了“中國青年志願者”,對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充分肯定,對廣大青年志願者熱情勉勵和親切關懷。2011年5月,胡錦濤同志在給北京大學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的回信中高度肯定了扶貧支教青年志願活動“爲推動西部教育事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上海世博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大型賽會活動中,在祖國西部的基層一線和山區學校裏,在抗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鬥爭中,到處都有青年志願者的身影,志願服務也成爲青年一代奉獻人民、服務社會的最廣泛的平台。
面對脫貧攻堅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的“硬骨頭”,全國青聯廣泛組織動員各級青聯組織和廣大青年,吹響廣大青年投身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各級青聯發揮人才彙聚的優勢,組織青聯委員積極建言獻策,爲全面深化改革想招發力。在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深入實施的進程中,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生動實踐中,一朵朵青春花朵正在不斷綻放。
協商,代言,發聲音
如今,我們走進全國政協文史館,還能看到一張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參會單位和代表人數統計表,上面清晰記錄著,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總會參會正式代表12名、候補代表2名,合計14名。這是全國青聯代表中國最廣大青年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最直接的證明。此後,全國青聯一直是全國政協的一個重要界別,直到今天,每年的政協全體會議中,我們仍然能看到一些青聯委員以政協委員的身份參與咨政建言的身影。
各級青聯通過青年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及其他形式,傳達黨的政策,傾聽青年聲音,成爲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
1953年,各級青聯初步開展對青年知識分子的工作,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並傳達中國共産黨和人民政府對青年知識分子的愛護和關心。一些地方的青聯組織還經常邀請青年知識分子開展交流活動,盡可能采納他們的意見建議。
1960年以後,在當時反華、排華背景下,大批華僑青年返回國內。針對這一情況,各級青聯適時加強了對歸國華僑青年的工作。1960年1月,全國青聯與共青團中央下發了《關于加強歸國華僑青年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積極做好接待和安置新近歸國華僑青年工作,廣泛組織新近歸國華僑青年參觀祖國的建設成就,召開華僑青年代表會議,幫助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
爲廣大青年代言、維護青少年權益,是青聯的重要職責之一。各級青聯重點加強政協青聯界別建設,開展“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利用青聯的組織化渠道,有序傳遞青年聲音,在各級“兩會”上以團體或個人名義提出議案提案4000余件。青少年成長中的煩惱、青年工作生活中的操心事、煩心事,一件件、一條條,越來越受到黨政部門和全社會的關注,推動了有關青少年政策的不斷完善,讓青年感受到關愛就在身邊、關懷就在眼前。
發現,舉薦,育人才
從50年代起,全國青聯就大力支持青年開展學習、增長才幹、提高能力。在全國青年第二次代表大會後,爲了幫助暫時未能升學和就業的社會青年,各地青聯積極組織失學待業青年開展自學活動,許多地方青聯還和教育部門、廣播電台、居民委員會合辦各種補習班、廣播學校、報告會和科技知識講座,幫助廣大青年從各方面得到收獲和教育。
步入改革開放後,青年成長發展有了更廣闊的舞台。1980年,我國首批青年研修生赴日學習。接下來,全國青聯先後從全國各地上千家工礦企業、科研院所和經濟管理部門,選拔了數千名優秀青年分別赴日本、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研修,爲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培養了大批技術和管理人才。
1984年召開的全國青聯六屆二次常委會提出,要擴大青聯工作對象,面向各行各業的青年人才做工作,爲發現、扶持和推薦青年人才多辦實事。
1994年12月22日,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全面啓動,提出通過重點推進青少年公民素質教育、培養青年崗位能手、培養青年星火帶頭人、實施大學生素質發展計劃、舉薦優秀青年人才和傑出青年等工作,在全國培養數以千萬計的企業青年崗位能手和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舉薦數以十萬計的優秀青年人才,建設宏大的跨世紀人才後備隊伍。
“當時自己的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秦文貴是1997年首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5名獲獎者中的一個。22年之後,回想起自己當初領獎時的場景,他依然曆曆在目。
當年5月,秦文貴還參加了中宣部、團中央組織的巡回報告,在北京、上海都受到廣大青年和學生的歡迎。電視、報紙報道出來後,他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不少省市青年的來信。“我發誓繼續努力拼搏,爲獎章增光添彩,繼續保持本色,艱苦奮鬥,爲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多做貢獻。”作爲首屆獲獎者之一,秦文貴倍感榮幸自豪,但也深知此榮譽分量之重、壓力之大。時隔22年,當初的榮譽依然激勵著秦文貴:“我雖年逾半百,但我青春之心不老、奮鬥之心常在,我會牢記初心,繼續爲黨的事業、國家強盛、民族富強努力奮鬥!”
如今,這項獎勵還在繼續,累計表彰23屆、1056名青年、177個集體。像秦文貴一樣,受到表彰的青年們以此榮譽爲動力,不斷用奮鬥書寫青春故事。
2017年9月26日,人民大會堂小禮堂座無虛席,一場由全國青聯參與主辦的“圓夢中國人”全國宣講報告會隆重舉行。全國青聯常委、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湘潭大學教師楊懷保的勵志故事贏得了現場青年的陣陣掌聲。通過優秀青年典型的推選和深入廠礦、學校、鄉村、社區的分享交流活動,全國青聯把思想引導融入這些榜樣的成長曆程和奮鬥記憶裏,將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細致地做到青年心裏,傳播榜樣故事、激勵奮鬥力量。
廣泛彙聚人才,積極舉薦人才,大力培養人才,努力營造青年成才的良好環境,創造青年成才的有利條件,青聯組織促進了青年人才不斷湧現。青年五四獎章、青年科技創新獎、青年創業獎、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獎項的評選,爲當代青年樹立了學習的時代榜樣。青年創新論壇、青年創業論壇、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圓夢中國人等活動,激勵廣大青年奮發成才。
2015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六大的賀信中指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青聯和學聯事業是黨的群團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青聯和學聯組織一定要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衆性,不斷推進自身改革,認真履行自身職能,更好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堅定地跟黨走。”時代賦予青年重任、祖國寄予青年厚望。青聯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彙聚海內外中華青年的磅礴力量,結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留下紮實奮鬥的青春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