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
8月14日《湛江晚報》刊登了《汕頭南澳:“海上牧場”推動海域生態養殖》,引起廣東海洋大學水産學院、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湛江實驗站、中國漁業協會湛江代表處等教授、專家的關注和熱議,其中葉富良教授、劉志剛教授等11位水産專家學者呼籲在官渡海域學習汕頭南澳的“海上牧場”,建成景觀化、標准化、規範化的生蚝養殖産業示範區,打造成海上亮麗風景帶,創新休閑旅遊漁業發展新模式。
官渡海三角灣的蚝排。 記者詹亞旺 實習生甄晟量 攝
湛江蚝,避免水體富營養化
葉富良是廣東海洋大學二級教授,原廣東海洋大學水産學院院長、廣東省省級重點學科——水産養殖學科的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水産科技工作者,現任湛江水産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漁業協會金鲳魚分會名譽會長。他介紹,湛江蚝,學名叫“近江牡蛎”,是一種濾食性雙殼貝類,以水環境中的浮遊植物、有機碎屑和有益菌等有機物爲食。養蚝不需要投餵飼料,養蚝本身不汙染水環境,而是將水環境中的懸浮有機物轉化爲貝殼和蚝肉,經蚝的收獲而將水體中的碳、氮、磷等物質帶出水體,避免了水體富營養化,使湛江港灣水質變清變美。
同時,生蚝生長過程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形成蚝殼,其碳彙作用強烈,可以降低全球溫室效應。粗略估算,湛江灣養蚝生産每年從海灣水域中移出二氧化碳的數量高達11-13萬噸,所以,湛江灣的養蚝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湛江灣水質的調節起到積極的作用。
生蚝養殖成爲我市重要傳統産業
劉志剛教授是廣東省貝藻類産業體系創新團隊貝類崗位專家、廣東省海産無脊椎動物健康養殖創新中心主任、中國貝類學會理事、貝類遺傳育種與增養殖團隊負責人、湛江市生蚝産業協會名譽會長。他告訴記者,湛江蚝已于2019年注冊地理標志保護,保護地域範圍包括坡頭區所轄官渡鎮、乾塘鎮、南三鎮;遂溪縣所轄黃略鎮、界炮鎮、楊柑鎮;麻章區所轄湖光鎮、太平鎮;廉江市所轄營仔鎮、車板鎮等共10個鄉鎮。這些鄉鎮生産規模近10萬畝,年産量36萬噸,年産值超過36億元,若把産業鏈中的二、三産業算在一起,保守估計,全産業鏈産值在70億元以上。生蚝養殖已成爲我市重要的傳統産業,解決了沿海大量農民、漁民的創業和就業,也是實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重要途徑和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抓手。
他說:“湛江的‘蚝人’,正在以一只蚝,創起一片致富天地,發展一個地方特色,催生一個休閑漁業,擦亮一張旅遊名片。”
官渡灣,學習南澳養蚝將變得更美麗
雖然湛江生蚝風靡全國,但目前我市生蚝産業卻無法得到長足快速發展,主要原因在于養殖環節處于低端狀態,農戶散養,超負荷養殖。例如,養蚝使用的木樁和竹排,豎插或漂浮在海上,有礙城市景觀。
官渡灣是鹹淡水交彙之處,湛江獨一無二的天然蚝苗來自這裏,廣東海洋大學、暨南大學、廣東省貝藻類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專家組一致認爲,官渡灣是“湛江生蚝唯一種質資源發源地”,官渡蚝苗供應全省養蚝場30-40%的需求。湛江生蚝地理標志原型就是官渡生蚝。官渡石門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海底60%是花崗岩石,石頭上生長著大量天然大蚝,自古至今,這裏是湛江獨一無二的天然育苗基地。
葉富良、劉志剛等11位專家學者聯名建議:由政府職能部門規劃、引導,通過養殖設施的美化,創新休閑漁業發展新模式,從而保護養蚝傳統産業。建議以官渡灣爲示範區,結合休閑漁業的發展,以“三化”爲核心,整治和規範養蚝業。
“三化”規範養蚝業
養殖設施景觀化。在政府規劃批准的適養水域,創新養殖設施,把養殖設施轉變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湛江晚報》報道了汕頭市南澳縣率先開展了蚝排改造,采用了國家認可的彩色生態透明塑料浮球,使海面變得絢麗多彩,成爲一道旅遊風景線。湛江市可以參照汕頭的做法,開展生態浮球景觀養殖,打造生蚝景觀生態遊基地。選擇不同顔色的生態透明浮球,配以不同光譜的太陽能燈光,使白天的海灣成爲色彩斑斓、絢麗多姿的海洋,夜晚的海灣成爲五彩缤紛、“星光”閃爍的海洋,將養殖區域打造成海上亮麗的風景帶,創新休閑漁業和旅遊觀光新局面,爲美麗港灣建設添光增彩。
養殖技術標准化。建立官渡生蚝種質資源保護區,開展官渡生蚝良種場建設和人工種苗供應。加強標准化、集約化養殖技術和養殖設施研發以及推廣運用,推廣蚝的標准化養殖技術規範,引導制作標准化蚝排,實現標准化養殖。
行政管理規範化。借鑒深圳沙井、欽州茅尾海、汕頭南澳島等管理經驗,制定實施牡蛎産業發展規劃,劃定並保護牡蛎養殖區域,核發養殖證;規劃牡蛎特色旅遊線路,舉辦牡蛎節慶活動,豐富海洋文化;開拓生蚝文化、餐飲和生態旅遊,拓展生蚝第三産業,借生蚝品牌打造湛江旅遊新名片。
觀進度:斥資52億元打造起步區首期
據悉,空港經濟區將按“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統一規劃、分期實施”方式進行開發、建設和運營。
林湛超表示,目前市交投集團正按湛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與相關央企國企洽談合作開發方案。與此同時,市交投集團正全力推進空港經濟區起步區建設。起步區擬分四期進行建設,現階段進行一期項目建設,開發土地面積約5000畝,總投資約52億元。
從現場交通系統規劃圖可清晰看到,空港經濟區規劃道路系統由主幹路、次幹路、支路三個等級組成,規劃“四縱五橫”的主幹路系統。“四縱”爲空港一路、空港二路、空港三路、空港四路。“五橫”爲空港北大道、塘 大道、高鐵大道、山雅三街、空港南三路。
據了解,爲滿足年底湛江吳川機場轉場使用需求,市交投集團正加快起步區一期首批工程的四條市政道路和空港四路北延線建設,兩項目合計總投資約6.7億元,其中一期工程首批工程于今年6月17日開工建設,已完成投資1.7億元。空港四路北延線施工單位于今年7月30日進場開展工作,目前已完成勘察設計,正在進行清表作業,兩項目力爭年底前完工並交付湛江吳川機場轉場運營使用。
瞧現場:先期基礎工程完成30%
是日,烈日當空,采訪車駛入施工區域。只見建設者步履匆忙,無數個紅色的安全帽和熒光色的安全背心化作紅土地上的一道道剪影。
兩個月前,中交廣航局湛江吳川機場項目部在這裏鏟動了空港經濟區起步區一期工程的第一捧土,掀開了空港經濟區建設的序幕。
空港區要“起飛”,基礎設施先行。目前項目正在快馬加鞭建設4條市政道路及其配套工程,爲後續建設夯基礎。
“自今年6月進場以來,項目克服了疫情以及雨季的影響,加大投入,加強組織推進項目建設,現在正在進行基礎工程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約30%。”該項目副經理趙其達拉圖說。他從內蒙古轉戰湛江,臉龐被曬得黑黝黝的,顯得牙齒格外潔白。
據了解,項目前期因受疫情影響,6月下旬建設者才得以進場,加之項目施工期與當地雨季重疊,連日降雨不斷,爲建設者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爲了和時間賽跑、和雨季賽跑,項目部不斷優化施工方案、轉換工序、倒排工期、輪班作業,力爭把因連日暴雨延誤的工期奪回來,把雨季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項目現場施工節點倒計時牌特別引入注目。“距離10月20日保通節點目標越來越近,接下來,項目全體人員將全力以赴沖刺‘1020節點’,用好每一分鍾,做好每一件事,24小時緊盯工作面,盯人、盯設備、盯材料,保證按時按質完成施工任務!”趙其達拉圖信心十足地說。
安置區基礎設施基本建成。
瞅周邊:帶動鄉村振興
隨著空港經濟區落戶塘 鎮,爲了先行區道路建設的需要,今年4月,項目率先對該鎮流山垌村進行整村征拆。
“萬萬沒想到,短短兩個月便順利征拆完畢,共約386畝土地,涉及80多戶200多位村民。”市空港經濟區負責征拆工作的副總經理萬軍對記者說。
“政府對村民提出的問題很重視,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譬如分給每戶宅基地、買社保,還有一筆搬遷補償款,所以村民都以實際行動支持家鄉的發展。”談及此,流山垌村村幹部楊林說,“地方總要發展,不發展幾十年都一樣,家鄉又怎麽變得更好?”
在安置區現場,記者看到,流山垌村寬敞的文化廣場拔地而起,基礎設施基本建設完成,部分宅基地也正在建新房。原來,近日村民們剛領到補償款,村民全部回遷建房。“從7月份開始,村裏計劃分三批回遷,預計今年10月全村全部回遷建房。”楊林說,空港經濟區的發展,讓一些外出務工的村民也紛紛回鄉建房,期待著家鄉的變化。
塘 鎮委書記曾華途在接受采訪中表示,未來該鎮將抓緊湛江吳川機場落戶塘 鎮的發展機遇,帶領群衆全力實現鄉鎮的“改頭換面”。
建設中的湛江吳川機場航站樓氣勢磅礴。
望未來:湛江城市“騰飛之翼”
對于湛江而言,湛江吳川機場和空港經濟區的價值何在?
林湛超分析說,湛江吳川機場優越的區位及交通條件給空港經濟區發展提供了基礎,空港經濟區將依托海南自貿區、北部灣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圈層,爲區域合作和協同發展提供戰略平台,積極促進區域産業聯動和集群化發展。同時,湛江也是粵西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核心,5條高速鐵路、5條高速公路、40萬噸深水港口及4E新機場幹線,有利于構建服務北部灣和粵西城市群的空、鐵、港聯運的國際交通樞紐。此外,港口、産業、土地儲備、海洋、環境等資源均助力空港經濟區發展,形成協同效應。
他還透露,在招商引資方面,京東集團、融創文旅集團、奧特萊斯(中國)、新加坡淡馬錫豐樹集團、普洛斯(中國)等企業均對湛江市空港經濟區伸出“橄榄枝”,並就投資事宜多次與市交投集團進行對接。
市發改局有關負責人則開門見山地表示,打造空港經濟區,一是交通體系重組,二是産業再造,三是城市格局重塑。機場是高端産業的入口,吸引高科技産業集聚,成爲高端産業集聚區,服務區域産業升級。依托機場所形成的臨空經濟區將直奔高端産業和産業高端。這裏,未來將聚合綜合服務業、現代物流、高新制造、科技研發等功能區,將湧入大量人才並産生數萬個勞動崗位,爲湛江乃至粵西經濟崛起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來自【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