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彙網27日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當天在第27屆國際交流會議“亞洲的未來”(The Future of Asia,日本經濟新聞社主辦)上表示,亞洲國家若被迫選邊站,分成親中或親美兩個陣營,這不會有好結果。
(李顯龍在“亞洲的未來”會議上發表講話)
李顯龍指出,要讓亞洲充分發揮增長潛力,共同發展與繁榮,各國必須努力加強集體安全和經濟合作,而加強安全合作不僅是通過聯盟和組織,還要與潛在對手接觸丶建立互信,若只從個別國家的角度來看待區域安全,最終可能陷入軍備競賽和不穩定的結果。
從李顯龍的講話可以看出,他是在跟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唱反調。其實,這並不是李顯龍在會上首次發出此類表態。
據彭博社報道,5月26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亞洲的未來”國際交流會上發表講話說:“如果美中關系繼續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將導致技術的進一步分歧和供應鏈的分裂,甚至會産生更嚴重的意外後果。讓中國經濟融入該地區,要比讓他們自行其事要好得多。”
(拜登在東京正式宣布啓動“印太經濟框架”)
衆所周知,在李顯龍發表上述言論之前,美國總統拜登于本周完成了他上任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在此期間,拜登啓動了由13個國家組成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新加坡也在其中。此外,在訪問東京期間,拜登還出席了美日印澳四方峰會,外界認爲,該峰會旨在制衡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軍事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李顯龍在“印太經濟框架”計劃公布的前一天,也表達了對中國的支持。綜合媒體報道,美方公布“印太經濟框架”的時間是5月23日,而李顯龍的表態則是在5月22日。李顯龍聲稱,對于美國的新計劃,新加坡是比較支持的。但他隨後表示,該計劃並不能取代目前亞太範圍內已有的合作框架。
不過,如果認爲李顯龍只是在大力“親中”,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李顯龍在“亞洲的未來”國際交流會上,還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希望“印太經濟框架”能成爲美國與亞洲共贏的自由貿易機制(FTA)。
美國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政府擴大在印太地區經濟影響力的重要構想。可以說,牽制中國在該地區突出的經濟影響力是美國推出“印太經濟框架”的關鍵目的。印太經濟框架”本質上講,就是美國制定規則,讓別人遵守。
然而,長期以來,東南亞地區國家政策都存在二元性,即經濟上依賴中國,安全防務上依賴美國。經貿方面,自2009年以來,中國就已成爲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2021年,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額達87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1%。此外,東盟也已連續第二年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目前,東盟的態度的基本上是不願反華,也不願反美。東盟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因爲他們兩邊都不想得罪。對于美國圍困中國的打算,他們心裏都清楚也排斥,不過這也不代表東盟將疏遠美國。
擺眼前的現實是,中國崛起勢頭正猛,而美國拉攏鄰國遏制中國的勢頭更猛。
另一方面,由于美方目前既沒有明確“印太經濟框架”的具體形式,也沒有明確框架建設的具體目標,所以東盟國家對此仍持有謹慎態度。不過,對于該框架下的“在供應鏈上減少對中國依賴”的環節,有些國家就表示很感興趣,比如印度日本和韓國。
但話說回來,“印太經濟框架”實則是擾亂地區合作的設計,是脅迫地區國家的工具。在關系到自身切身利益的時候,任何東盟國家都會把自身的發展利益放在第一位,權衡利弊後,會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正確選擇。而“印太經濟框架”也不可能成爲枷鎖,更不具備法律效力,各國都會有自己的考量而做出自己的選擇。
(“印太經濟框架”正式啓動)
關于“印太經濟框架”,中國外交部表示,試圖拿一個什麽框架來孤立中國,最後只會孤立自己。中國商務部指出,相關倡議要爲本地區繁榮發展貢獻力量,應保持開放包容,而不是歧視排他;應促進經濟合作與團結,而不是損害和分裂現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