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戰爭史的啓示錄中,科技的進步與應用是亘古不變的主題。當下的疫情如戰爭,沒有硝煙但來勢洶洶:它加速著新技術、新模式對現有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沖擊與革新,成爲新模式的孵化器。經由此戰,我們看到數字化、在線化的無形觸角正全面滲透至社會運行的每一個角落,對于傳染病引發的社會難題能起到很好的緩解和破解作用。
病毒的複制與擴散的防控難點在于它的隱蔽性。數字技術和病毒作戰的過程,本質上是在和時間賽跑。我們贏得勝利要依靠三個要素:一靠數據,數據要全面,且比病毒奔跑得更快;二靠移動,通過數字技術加強各方協同作戰能力;三靠雲,快速的計算能力能更有效率地做好及時、有效的疫情防控。當然,這一仗終將以人類勝利而告終。但從現在起,無論哪種形式和方式,數字化更加廣泛的應用都不會因爲疫情的結束而消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被迅速改寫,企業數字化進程被按下快進鍵,政府站在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十字路口……
企業數字化從附加項變爲必選項。在疫情暴發前,雖然很多商業企業已經開始提出“數字化”,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仍將數字化看作“錦上添花”的一步棋,這次疫情卻將“數字化競爭”變成商業競爭的基礎邏輯。從2月初開始,全國數億人第一次全面嘗試“在線辦公”,許多企業第一次真正體會到通過數字化工具進行遠程協作的價值。更爲重要的是,辦公協作在線化和數字化普及推進,一方面提升了企業管理觸達率和效率,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企業當前管理模式,包括層層遞進管理彙報方式與在線化協作模式之間存在的巨大溝壑。爲適應全流程在線化,企業將不得不對組織本身結構和管理方式進行數字化轉型,使其與數字化協作方式相匹配。而此前,企業能想到的數字化往往只是在産品、營銷、服務等方面搭建數字化的配套設施。
新數字化場景將孕育並完善供應鏈神經網絡。疫情信息不斷占據人們的注意力,大量的線下資源,包括生産力、運力都被集中投入到與疫情的對抗中,導致線下履約難度倍增。在此背景下,由數字化帶來的新場景不斷湧現。數字化對現代社會的滲透本質上通過兩種路徑實現:一是新場景構建,比如說直播對商業的滲透;二是對現有場景的改造,比如在疫情期間廣泛開展的智能問診、智能外呼、視頻庭審等新技術的應用。雖然這些場景存在多年,但是數字化讓它們的功能變得更加豐富靈活,能夠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務,提供更優體驗或更高效率。數字化創建或改造的起點是消費場景,但數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過智能化的供應鏈,借助數據、算法、産品、技術和經驗服務于社會各個領域。換言之,全新數字化的供應鏈網絡不僅僅是“物流”,它將向前伸入到終端需求方,向後融入設計和生産制造環節,實現全鏈路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准確預測需求、提升各環節確定性,讓供應鏈形成各節點近乎實時互相感知的一張神經網絡。如何融入這張網,是疫情過後每一家企業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數字政府建設加速。疫情結束後,隨著城市再度進入正常有序的生産生活,城市中的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安全保障、民生服務(尤其是醫療服務)、環境治理等方面,經過抗擊疫情鬥爭洗禮,將普遍提高對數字化的認知水平、擁抱數字化的思維方式,讓數字化真正成爲城市競爭力的核心組成部分。杭州、廣州、鄭州等幾個城市已初步顯現出數字化及相關技術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的獨特作用。一方面,數字化低成本地降低政府和社會民衆之間信息不對稱,提高公共服務供給和民衆治理需求之間的匹配度;另一方面,數字化工具能提升服務的效率和精准度,幫助政府資源更高效地發揮作用。未來,維度豐富的數字化身份、包含了個人信息及個人相關政務數據的開放可用的數據體系的建立,將助力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推進城市發展各方面效率的提升。
我們應當意識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將有機會實現全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與疫情相關的數字化沉澱:應對疫情的數字化系統、創新的數字化技術、疫情數據的傳播和組織方式等,這些數字化的經驗都是寶貴的財富。將這些財富沉澱下來,發揮“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作用,將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快速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