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人認爲: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在新加坡必有一戰!
在中國國內市場已經過度飽和,政策也已經開始反壟斷傾向。在多方面綜合因素下,中國互聯網企業前赴後繼奔向異國“藍海”。而在這其中,相當多的中國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早早選定了新加坡安家落戶。根據KPMG發布的《2020年畢馬威科技行業創新調查》,新加坡在全球科技創新領域排名第一。
字節跳動、阿裏巴巴、騰訊、華爲,其實都是新加坡科技生態的重要成員。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Microsoft等公司在新加坡的體量也在逐年遞增。據統計,有超過3500家跨國企業在新加坡建立了區域總部,全球頂尖100家科技公司有80家落戶新加坡。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對全球科技企業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總體來說,新加坡對于創業者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
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政治社會穩定、商業網絡廣泛、融資渠道多樣、法律體系健全、政府廉潔高效。
新加坡整體創業氛圍火熱,一方面有國際化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很多創業者將新加坡作爲總部,然後再輻射到東南亞各國。
基建優勢
數據顯示,新加坡 4G 網速在2017 年 Q1 超越韓國,位居第一。新加坡計劃在2021年推出兩個獨立的5G網絡,在2022年底前建成至少覆蓋半個新加坡的5G網絡,並在2025年底前建成覆蓋整個新加坡的5G網絡。
在電力保障、基建標准化、網絡接入能力等方面,新加坡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常年政治穩定、經濟發達的新加坡,這一切成爲可能。在新加坡,互聯網滲透率占總人數的84%,平均帶寬速度也處于亞太地區領先水平。同時,新加坡是全球智能手機普及率最高的地區,高達 87%,電商購買滲透率 51%。
根據研究公司Structure Research的統計,新加坡大約有60個數據中心,新加坡還是數碼科技的彙聚點,東盟54%的互聯網數據在新加坡安家。幾個月前,美國數據中心房地産投資信托Digital Realty在新加坡增設第三個數據中心,使公司在新加坡的總投資額超過10億美元(約13億新元)。根據公司發布的文告,該數據中心大部分已預先租給全球數一數二的雲服務供應商、本地乃至全球金融服務供應商,以及東南亞企業。
市場潛力
毫無疑問,進軍新加坡的大批科技企業,如今瞄准了新加坡及其背後的東南亞市場。
6.5億人口、75%互聯網覆蓋率、3.6億互聯網用戶、每日互聯網使用市場全球第一、2025年市場規模預估3000億美元……這一連串數字背後,東南亞互聯網市場蘊藏的潛力和誘惑不言而喻。
東南亞國家從地緣角度靠近我國,又有著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因此多年來都是中國企業出海的先鋒陣地。東南亞市場最具代表性的6個國家(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新加坡的發展水平和包容度,遠超其他國家。
東南亞的市場也相對較分散,企業需要聚焦到合適的位置輻射該市場,新加坡起到絕無僅有的樞紐作用。新加坡有120多個航空公司,連接100多個國家,380多個城市,在飛行半徑4小時之內基本可以到達東南亞的任何角落,交通連接性方面,幫助企業與東南亞大片區接軌。
科技生態
新加坡目前已經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包括孵化器、加速器、風投、風險投資機構和其他推動者等。初創公司的數量,從2003年的2萬多家增長到5萬多家。
除了美國和中國,歐洲、日韓、印度,以及東南亞的巨頭科技公司,也都在新加坡有所布局。新加坡的國際帶寬在亞太地區是數一數二的,同時新加坡還在締造一個數字經濟夥伴協議,可以將其理解爲數字經濟時代的FTA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已經和澳大利亞、智利和新西蘭簽署了數字經濟協定。
新加坡曆來以親商、靈活、包容的商業環境吸引全球企業。無論對跨國巨頭企業,還是中小型初創企業,新加坡當局都制定有針對性地支持和鼓勵政策,給不同體量的公司創造更肥沃的棲息地。
比如對中小初創企業,新加坡推出了新加坡認證計劃(Accreditation@SG),通過的企業可以獲得當地政府和本土企業的優先考量。截至2020年9月,獲得認證企業的關聯合同總價值在30億人民幣左右,而獲得認證企業的融資額在15億人民幣左右。
而對于跨國巨頭企業,所需要的就完全不同。他們缺的從不是資源,看重的是這個市場有沒有生氣、有沒有感染力,能不能吸引人才,新加坡通過設立相應的部門,利用資源來幫助大型跨國企業。比如在培養和吸引全球人才方面,新加坡宣布了Tech.Pass計劃,通過申請的頂尖科技人員可以在新加坡長期逗留,一邊輔導當地科技企業,一邊以新加坡爲平台去洞察新機會,去做深度的科技創新。
除了政府引進人才之外,新加坡科技生態中的衆多企業也在吸引著優秀人才。對于科技人才來說,新加坡能讓他們同時接觸到歐美系、中國,以及東南亞的頭部公司,這些人才參與新加坡科技生態建設的同時,也高濃度地被生態賦能。這是人才、企業、新加坡的“三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