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但就在這個具有紀念性意義的年份,中國也進入與美國經貿關系異常緊張的一年,讓中國的未來增添了不確定性。但在這股潮流之中,由新加坡政府全資擁有的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卻看准時機,在行動與理念上對中國做出信心投票。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7日報道,談到西方世界嫌中國改革“不夠快”時,淡馬錫國際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謝松輝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對任何國家來說,改革與開放都是個過程,全球都希望所有國家都快一點,但其實這是很艱巨的任務,中國的經濟規模很大,人口衆多,要改革的方面是很複雜的。”
他進一步闡述,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很大成就,但也面臨困難,一些行業可能面臨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因此,盡管中國政府改革的方向非常明確,但是針對具體問題,政府會非常小心地處理,以免因不慎而産生經濟失衡的風險。
秉持上述理念,再加上多年來見證中國政府始終在努力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投資中國市場14年的淡馬錫對中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抱有信心。謝松輝說:“我們認爲它會做得到。”
2018年的公司財報顯示,淡馬錫在中國區的投資組合占比爲26%,僅次于對新加坡投資組合淨值的27%,淡馬錫在美國的投資組合只占投資組合淨值的13%。
謝松輝憶述,淡馬錫對中國的投資之旅始于2004年,也就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3年後,當時的投資對象最主要是銀行業,之後再擴展到房地産。他說:“金融的流動與貸款,都是經濟活動的反映,我們投資這兩個産業,其實是在投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這是第一個發展的時期。”
2005年,淡馬錫作爲戰略投資者入股了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中的建設銀行以及非“四大”的民生銀行,後又大手筆入股“四大”中的中國銀行,引起各界矚目。淡馬錫作爲戰略投資者大舉買入中國國有銀行股,被認爲是對中國國有銀行改革的一次信心投票;
2010年初,淡馬錫對中國的投資進入第二個階段,這時投資組合轉向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新趨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爲應對危機推出了刺激經濟計劃,主要投資于基礎設施,之後中國力推經濟轉型,尋求將增長模式從投資驅動型增長轉爲消費驅動型,淡馬錫也就有了投資中國消費領域的機會,淡馬錫進入了中國的保險領域,入股平安保險;
再之後,淡馬錫瞄准中國的電子商務、消費與創新、共享經濟領域,投資對象包括阿裏巴巴、美團點評、滴滴出行。依照公司的投資策略,淡馬錫也重點涉入中國的醫藥科學領域;
隨著中國中央政府重視人工智能與電動汽車,外企又獲得了新的商機,淡馬錫很快就投資到相關領域的領先企業商湯科技、蔚來汽車等。
報道稱,與許多涉足中國的企業與高管一樣,謝松輝對于改革開放給予高度評價。他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中國在40年裏成爲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帶動人們的購買力提升,促進世界消費,“中國對刺激世界消費的貢獻是蠻可觀的”。
他期許中國利用機會促進自己本身的改革開放,做一個“榜樣”與“模式”,在外國的批評聲中推進國家經濟體制的轉型,對外貿易進一步的開放,一步一步地改進。
報道稱,在發展過程中,一定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困難與挑戰。謝松輝說:“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政府一直很關注負面的影響,盡他們之能力去解決問題,環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開始的時候中國可能更注重經濟更快速的發展,環保沒有做得這麽完善,這幾年,他們做得更加積極。你現在去北京,就非常不同,好了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