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泡沫破滅之後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日本經濟是更繁榮了還是更衰落了呢?筆者之前在頭條上發的一篇文章《地産泡沫爲何會讓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點擊回顧)評論區中不少觀點認爲現在日本經濟很繁榮,並沒有衰退的迹象。關于這點我簡單說明一下,日本所謂的“衰退”是拿現在的情況和泡沫破滅之前比較,而不是和今天的中國比較。
世界銀行數據,日本1996年人均收入是43150美元,而2015年是38840美元,同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是7930美元,還沒到人家的零頭。
兩國起點不同,自然差別巨大,這導致很多國人去日本看不到所謂衰落的迹象。要說日本有沒有衰落,還是日本人自己最有發言權。上次的文章中我們說的主要是宏觀層面的數據和政策,這次我們深入日本社會的生活百態,從微觀層面來了解一下日本人泡沫前後生存狀態。
泡沫時代,瘋狂的日本銀行
爲什麽現在的日本人非常懷念泡沫經濟時代,因爲那是個手裏的錢多到花不出去的時代。我在之前的文章裏提到過,日本經濟泡沫起源于整個金融體系的瘋狂。這種瘋狂先從銀行開始,並迅速擴散到日本社會的各個角落。
日本在七、八十年代因爲出口大量增加,企業賺得了大量的外彙。《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開始升值,于是出口企業將外彙大量兌換成日元存入銀行。事實證明錢太多了真的會燙手,銀行拿儲戶的錢是要付利息的。于是放貸款就成了銀行的當務之急。
廣場協議簽訂國代表合影
日本櫻花銀行的前總裁橫田昭義後來在采訪中提到,櫻花銀行當時一個普通員工每個月的放貸指標是2億日元!這可是每個月的量,相當于1200多萬的人民幣。而且這個現象不是偶然,在當時日本銀行業是普遍存在的。
銀行職員們像搞傳銷一樣,把這些貸款放給自己的親戚朋友,用各種亂七八糟的抵押物都可以。當時的銀行瘋狂到什麽程度?日本銀座五丁目的一個警察崗亭被當做私人抵押物,在銀行獲得了630億元的貸款!沒錯,就是我們平時在路邊看到的警察崗亭!
日本人相信,東京房價永遠不會下跌(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
還記得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過,由于日元的穩定升值,導致大量的國際熱錢瘋狂湧入日本投資吧。
在泡沫沒有破裂時,所有日本人都堅信,東京作爲世界經濟中心,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進駐。因此其商業地産會越來越吃香。東京的地産=日本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期。當時的日本人認爲經濟會一直繁榮下去,所以東京的房價是不會跌的,一定會一直漲下去。
上篇文章評論裏有人問,據說在日本房地産泡沫最高峰時期,東京的地價可以買下整個美國,這是真的還是謠傳呢?這句話看起來確實像是謠傳,不過確實是真的!根據1988年的數據統計,全美國的地價總額合日元403萬億日元,而東京23個區合起來的地價總額是411萬億日元。不嫌髒亂差的話,買完美國順帶還能把墨西哥買下來。
只有這樣,才稱得上是瘋狂。
于是這個曾被美國擊垮的對手以這樣的方式回來了,不可一世的三菱地所買下了全美最高建築洛克菲勒大廈,還在上面插上了日本國旗。諷刺的是,泡沫破滅後,美國人又從三菱地所手中買回了洛克菲勒大樓,還讓“日本小子”(美國人如此稱呼三菱地所)淨虧了近1000億日元。黯然離去的三菱地所只是日本房地産行業的一個縮影,沒有什麽是一成不變的,東京的房價也不可能永遠不會下跌,但曆史還在不斷重複,錯誤還在不斷重複。
太陽之下,本無新事
紙醉金迷的就業市場
參考國內的情況來說,房價高的時候作爲消費主力群體的年輕人會爲了買房背負高額的房貸,從而沒有錢去消費。但對于泡沫時代的日本來說,卻完全沒有出現相似的情況。上面所說的銀行的巨量貸款不斷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每個日本人手裏,沒錯,是每個日本人。因爲當時日本人的收入高,高到銀行完全不擔心有人還不上貸款。
後來飽受就業困難困擾的新一代日本大學生形容這個時代爲,“就是個笨蛋都能找到好工作”現在的普通日本大學畢業生,對于收入的追求是畢業工作5年後,能拿到50萬日元月薪,約合3萬人民幣。這個數對于今天的北上廣深來說並不算難實現。
而泡沫時代的日本就業市場,則完全不是這樣一種頹廢的表現。
泡沫時代,各行各業一篇繁榮,火爆的消費刺激生産,猛增的産能需求帶動了大量的人力需求,但人力是有限的,當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變成了勞動力危機。這種危機首先表現在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上,也正是因爲這樣,當時很多日本企業把工廠遷到了中國。
低端崗位缺人,高端崗位更是如此。泡沫時代,各個企業爭搶大學畢業生的瘋狂程度不亞于房地産。大學生只要肯來面試(初試),就會收到1萬日元的車馬費,回去的時候還要准備個小禮品,這方面出手不夠大方的企業是會被嫌棄的,別想招到人。
這還只是初試,如果初試通過了,那麽接下來的招待就更厲害了。日本企業通過初試的大學畢業生(准)要參加會社參觀會,這就是一天好吃好喝的招待,一般都是中夜雙餐。如果餐廳不夠高檔的話企業還是會被無情的抛棄,參觀會結束後,被認可錄用的准大學畢業生會得到10萬禮金+40萬購物券,這個是標配。如果被認爲是“不可或缺的人才”,那麽阿瑪尼,勞力士,300萬進口豪車……只有想不到,沒有送不到。
各種“風俗酒店”+“迪斯科舞廳”,也是企業爭搶畢業生的主戰場
爲啥上面的大學生我都寫個“准”字呢?因爲企業都是在大學生沒畢業的時候去大學裏招聘的。這個時候的大學生還不能簽合同,也就是說他隨時有跳槽的可能。所以一般這個時候,如果你被某企業看中了,那麽除了送禮物之外,還會被企業嚴格的“保護”起來,防止被挖角。企業一般會在寒暑假(挖角高發時段)安排大學生去研修(以吃喝玩樂爲目的的旅行),爲了防止你中途瞎跑而被人家拐走,企業會在臨行前告訴你“不要帶錢,不要帶錢,不要帶錢”,全程吃喝玩樂我們包了!
現在看媳婦都沒有這麽上心的好嗎!
所以日本人會懷念或是羨慕那個時代。今天日本的就業情況怎麽樣呢?放上兩張圖你們感受下。
大學畢業兩年,求職30連敗,愁的頭發都掉光了
求職困難引發的zi殺潮
就業市場是經濟發展情況的最真實寫照,這個是不會騙人的。看到這裏,你還認爲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裏,經濟比之前更好了嗎?
金融業倒閉潮和保守派的勝利
日本人除了相信東京房價不會跌之外,還相信銀行永遠不會倒閉。
但我小標題提前劇透了,日本銀行業迎來了倒閉潮。時間是在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這兩年。想看銀行倒閉潮對日本社會造成的影響,我們來講講兩家日本企業的故事。
八佰伴起源于一家蔬菜店,逐漸發展成一家連鎖超市。和當時的大多數日本人一樣,認爲東京的地價永遠不會降,銀行又肯貸款,那租房開店自然不如買房開店。泡沫時代的日本企業都有這一股買下全世界的自信,于是八佰伴就把對東京地價的信心推廣到了全世界(爲何又覺得似曾相識),相繼在香港、上海、新加坡甚至南美開店。
八佰伴在全世界開始一路買買買,若幹日本銀行就在屁股後面一路投投投。之後泡沫破滅,房價暴跌,消費停滯,入不敷出,銀行的錢終于還是還不上了。故事的結局是八佰伴拉著身後的銀行們一起完蛋了事。這是幾乎就是當時日本社會的縮影。
在全日本都買房的時候,也有追求個性不走尋常路的企業家,比如伊藤雅俊。眼看著房價漲漲漲,銀行業勸伊藤雅俊貸款買房。讓銀行意想不到的是,他們聽到了一個富有浪漫主義情懷的企業家的回應“有錢我開店,沒錢我退租,這樣公司經營自由自在,沒有還貸的壓力。”
于是泡沫破滅之後,伊藤雅俊的企業活了下來。那個時代能活下來的企業,後來一般都活的不錯。伊藤雅俊大家可能沒聽過,但你應該知道7-11。沒錯,就是他家的。7-11母公司的現任總裁鈴木敏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了自家的經營哲學,也是人生哲學:
任何經濟發展模式都如波浪一般,有起有落。作爲經營者,如果只看到波浪高起時,而不知道波浪也有下落時,那麽紅極一時最後失敗是十分必然的事。
筆者深以爲然
中國市場,泡沫之後的救贖
提到了7-11就不能不提中國市場。7-11的母公司在世界500強中名列第131位(2011年),主要還是歸功于7-11在中國的火爆。這也是能夠在泡沫破滅後活下來的日本企業的共識——投資中國市場,就能獲得最後的救贖。
投資中國怎麽能改善本國經濟呢?
一是全面擁抱中國的消費市場。這個不用多說了吧。近三年日本最活躍的就業市場是流通業,也就是零售百貨業。在這方面,中國每年500萬的“bao買客”也是做了不少貢獻的。下面引用一位知乎答友的話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時間,日本新就業大學生的起薪還不如1990年,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工資基本不漲,但是物價並沒有暴漲,能夠維持一個發達國家的體面生活,而且生活水平還很高,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外投資,在中國的對外投資的盈利是其中的最大頭。中國這個市場出了問題,日本人現在的生活水平,跌掉一半是綽綽有余。
二是和中國制造業的對接。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看的電視,手裏玩的手機,電腦,特別是數碼相機,幾乎中國制造的每種産品都少不了日本生産的零件的供應。所以之前要di zhi ri huo的,真的不買日本品牌就沒事了嗎?中國品牌的産品有多少日本的零件,日本品牌的産品又有多少中國人的勞動成果。雖然很多人可能不想承認,但抵制什麽的,更多是獲得心理上的安慰……
我們這些年靠出口拉動經濟,但我們出口的商品,大多是“世界品牌,中國制造,日本技術”。世界500強,日本現在沒有中國和美國多,但世界創新企業100強(2015)中,日本占40家,美國35家,中國是0。日本在這“失去的二十年”中不斷投入研發,獲得了大量的專利技術。很多日本企業,靠研發取勝,技術取勝,默默的獲得了成功。但是這些企業一般都是跨國企業,GDP給鄰國貢獻了不少,利潤大頭還是拿在自己手裏的。
也許就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裏,日本經濟正在逐步取得“微觀上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