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Claudio Schwarz on Unsplash
1.一周兩張單
時下針對金融機構的各類評選很多,但沒有一個名爲“最多吃罰單”的獎項。如果有,獲獎者當屬瑞銀(UBS)無疑。
就在上周,前後不到5天時間,瑞銀兩度受罰。實施懲罰的機構,分別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香港證監會。
11月14日,新加坡金管局宣布,對瑞銀處以1120萬新元(約合820萬美元)民事罰款。
處罰原因簡單,瑞銀的投資顧問未如實向客戶披露場外交易的價差和銀行同業價格,觸犯了新加坡的證券與期貨法。
這種“未如實”,已不只是在道德層面,而是觸及了法律。
同樣在上周,香港證監會宣布對瑞銀作出譴責並罰款4億港元。相比而言,新加坡金管局的罰款,還只是毛毛雨。
香港證監會發布聲明稱,其調查發現,在2008年至2015年間,瑞銀通過操縱債券和結構性産品交易的價格,系統性地向私人銀行客戶收取過高費用。
香港證監會稱,在2008年至2017年間,瑞銀還向一些客戶收取過高的服務費。
更糟糕的是,瑞銀爲了掩蓋這些多(亂)收取的費用,有時會僞造賬目報表。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表示,“盡管每筆多收的款項只占每次交易額的一小部分,但瑞銀的不當行爲涉及欺詐和大肆濫用客戶的信任,結果是爲瑞銀帶來其無權獲得的大量額外收入。”
瑞銀長時間的刻意多收客戶費用及其掩飾行爲,表明這家盛名之下的國際金融機構是系統性做壞事,且內部監控體系嚴重出現問題。
來自瑞銀的回應,並不能讓人滿意。瑞銀稱,“涉事個人的行爲無法讓人接受,嚴重違背了公司的行爲准則。”
這是機構甩鍋給個人。
瑞銀又稱,相關交易在銀行訂單處理系統中只占很小比例。
只是,小比例也可能是大錯誤。
Photo by Chris Barbalis on Unsplash
2.2019是受罰年?
瑞銀在2019年吃罰單的記錄,年初就開始了。
法國當地時間2月20號,瑞銀因“非法招攬客戶”與“洗白稅務欺詐行爲”兩項指控,被法國巴黎輕罪法庭判處37億歐元,約合287億元人民幣的巨額罰款。
除此之外,瑞銀還要向法國政府賠償總計8億歐元,約合62億元人民幣的稅收損失及利息。
即便實力強大如瑞銀,這筆巨額罰款還是肉疼。高達340多億人民幣的罰金和賠償,已超過瑞銀整個集團2018年的全年利潤。
瑞銀並未認罪,其律師團當時就表示,將對此判決提起上訴。
緊接著,在3月,瑞銀因保薦人缺失被香港證監會罰款3.75億港元,並暫時吊銷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的牌照,爲期1年。
這次惹事的,是瑞銀的投行部門。所以,瑞銀中國投行組董事總經理岑天也被吊銷牌照,爲期2年。
看起來,瑞銀在2019年算是流年不利。且不管其經營業績如何,單是一張又一張的罰單,就夠讓人心煩了。
但如果再看看瑞銀過往挨罰的“前科”,2019年的這些罰單似乎也不奇怪了。
比如2015年初,瑞銀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砍了一刀”,罰款金額達1440萬美元。SEC指控瑞銀存在“披露失敗”以及其暗池的運營和營銷違法行爲。
瑞銀對此認罪,但辯稱這次的罰款是涉及“曆史缺陷”。
2012年12月19日,因涉嫌操縱Libor和歐元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也向瑞銀開過15.3億美元的罰單。
更早一些,瑞銀因幫助美國富人逃稅,曾支付過7.8億美元的罰金。
Photo by Christian Erfurt on Unsplash
3.無利不起早
在全球範圍內,瑞銀也算得上是大塊頭的金融機構。稱其大塊頭,是說瑞銀有品牌、有規模、有能量,不是小打小鬧之輩。
瑞銀集團于1998年由瑞士聯合銀行及瑞士銀行集團合並而成。在歐洲的金融控股集團中,瑞銀的位置是名列前茅。
目前瑞銀在全球數十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主營業務爲財富管理、資産管理和投資銀行及證券等。
但就是這麽一個金融巨無霸,爲何前科多多,且在2019年還連連吃罰單?
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利”字。歐洲人或許未必知道“無利不起早”的說法,但他們在行動上早已“起早”亂來過。
梳理瑞銀這些年犯過的錯,不外乎或是跟客戶合謀幫助逃稅,或者是利用信息不對稱揩客戶的油,或是營銷等運營行爲不規範、不規矩。
有些錯是系統性的錯誤,瑞銀很難簡單地通過甩鍋來做解釋。況且,西方金融機構的文化與社會整體的法律環境也不一樣,還沒有“臨時工”這個物種來當替死鬼。
在利益的引誘下,內部的一些制度措施也會形同虛設。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
瑞銀身處熙熙攘攘的人流裏,不時做些小動作。很不幸,至少有一些小動作被發現了。
那就罰吧。
– The End –
撰文 喬書亞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