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倫敦、香港,簡稱紐倫港,這是傳統意義上的全球三大頂級金融中心,但情況也在起變化!
紐約作爲當前全球實力最強的頂級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市場具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在全球權威的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紐約自2018年以來一直穩居全球金融中心第一位,超過傳統金融霸主倫敦。2021年,紐約金融業增加值超過21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3500億元,占GDP比重18.7%。自19世紀20年代起,紐約得益于貿易的興盛,逐步發展成爲國內的金融中心。二戰之後,紐約憑借美國強大的國力,逐步取代倫敦,成爲全球最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布雷頓森林體系爲美元霸權提供了強大支撐,紐約在全球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目前,紐約彙聚了全球最多的金融資源,華爾街對全球金融格局的影響舉足輕重。
倫敦在全球金融市場也曾長期占據榜首位置。19世紀和20世紀前期,借助日不落帝國全球擴張帶來的強大資金流、貿易量,倫敦成爲全球最強的國際金融中心。至今倫敦在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期貨、債券、保險、外彙等領域都超過紐約位居全球第一,全球超過30%的外彙交易都發生在倫敦。在倫敦經濟結構中,金融業占據重要地位,産值占比近50%。2020年倫敦日均交易量超過175億歐元,折合1100億人民幣,全年交易量超過40萬億元,實力相當強勁。不過,倫敦也面臨著巨大壓力,自從脫離歐盟,英國就無法像往常一樣吸引大量歐盟內部的資金流和上市公司。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已經搶奪了原本屬于英國的很多資金量。2021年,阿姆斯特丹證交所每日交易量已經超過倫敦,增長迅猛。加之香港、上海等城市的沖擊,倫敦壓力不小。不過,短期內,倫敦應該能保住自己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的位置。
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競爭最爲激烈,就像我國的大學排名之爭一樣,前兩位清華北大基本沒有異議,但是第三名,浙大、複旦、交大都覺得自己是第三強,競爭激烈。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排名之爭更加激烈。香港、上海、新加坡、東京都曾占據過第三的位置。香港作爲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全球金融中心,背靠祖國的龐大市場,吸引了大量的內地公司赴港上市,帶來了超多的資金流,加上自身極爲開放的國際金融規則,曾經長期占據第三的位置,這也是紐倫港稱呼的由來。
上海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金融實力已經日新月異。截至202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已經位居全球第三位,2020年IPO金額位居全球第一,銀行間債券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位。上海黃金交易所場內現貨黃金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原油期貨市場已成爲全球僅次于倫敦、紐約的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2020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超過2200萬億元,持牌金融機構總數近1700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占比近三分之一。2020年,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首次擠進全球前三,超越香港、東京、新加坡等城市。2021年上半年,上海依然位居全球第三,不過到了下半年,排名下滑至第六,香港重新排名第三。把時間線拉長來看,上海金融業的前途無比光明,從1992年提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以來,上海已經從20名開外迅速躍升到穩居全球前六。到2025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將達到2800萬億元,直接融資規模達到26萬億元,在黃金、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上的定價權進一步擡升。這一切的基礎,都源于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只要我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就會越來越高,越來越穩。
新加坡作爲著名的自由貿易港,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極低的稅率,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貿易量和資金量,以彈丸之地在全球金融市場占據重要席位。新加坡擁有各類金融機構超過500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已經發展成爲亞太地區金融業最發達的地區,成爲亞洲美元市場中心。同時,新加坡母語爲英語,對吸引來自歐美地區的資金、人才具有先天優勢。不過,受限于新加坡國家實力,以後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位可能會進一步下探。
日本東京作爲工業高度發達的城市,經濟總量在全球僅次于紐約,擁有超過50家世界500強企業,富可敵國,這也爲東京成長爲亞洲乃至全球知名的金融中心起到了巨大支撐。
北京近年來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之爭中日益上升。作爲我國首都,北京積聚了全世界最多的世界500強企業,資金規模在全球處于頂級,同時,作爲全國金融政策管理中心,加上去年開市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京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有增無減,最高排名曾經位居全球第六位,同時,北京科創實力強大,擁有超過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帶來龐大的融資需求,金融實力後續還會繼續擡升。
德國的法蘭克福、瑞士蘇黎世、美國的舊金山也算穩居全球金融中心前十強。法蘭克福依靠德國和歐盟內部的強大經濟實力,金融實力不容小觑,不過不同于紐約、倫敦,法蘭克福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相對沒有那麽大,主要在歐盟內部。法蘭克福是歐洲中央銀行和德國中央銀行總部所在地,擁有近400家銀行機構和700多家保險公司。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最輝煌時曾經是紐約倫敦之後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德國超過85%的金融交易發生在法蘭克福。
蘇黎世是歐洲最富有的城市,也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別看蘇黎世人口不多,只有40幾萬人,甚至沒有我國的很多縣城人口多,但蘇黎世在全球金融業占據重要地位,集中了全球120多家銀行總部,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國銀行。同時,由于優惠的金融政策和嚴格的信息保護,蘇黎世吸引了歐洲大部分私人銀行設立總部,瑞士證券交易所的總部也設在蘇黎世,可謂典型的小而富、小而強。
舊金山就是電視上常說的三藩市,高科技産業發達,硅谷就在舊金山,也是美國西海岸重要的金融中心。蘋果、谷歌、微軟、英特爾、惠普等知名高科技企業帶來了龐大的資金流和人才,形成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只是,舊金山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不如高科技那般強大和知名。
深圳作爲內地最早發展起來的金融市場,2021年金融業增加值4739億元,占GDP的15.4%,實現稅收1662億元,穩居各行業首位。深圳全市擁有銀行、證券、保險等持牌金融機構近700家,銀行業總資産10.45萬億,位居我國第三位;法人證券公司總資産2.22萬億,居全國首位。平安保險、招商銀行分別排名世界500強第21、第189位。深交所2016-2017年連續兩年IPO數量超過紐交所、倫交所、港交所等全球主要交易所,高居全球首位;2020年深市股票成交金額162.22萬億元,排名全球第三,上市公司總市值近35萬億元,在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首次擠進全球前十,位居第九位。深圳高技術産業同樣發達,高科技企業數量超過1萬家,經濟活力十足,未來的金融業發展前景非常光明。
加以時日,全球前十大國際金融中心,我國將至少穩定占據四席,超越美國。
做好自己的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