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曆著這樣一個循環:呱呱墜地,蹒跚學步,奔忙打拼,再到身形佝偻,步履艱難,最終歸于塵土。每個人都會老去,如何給予每個逐漸老去的生命足夠的尊重?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曆的一道命題。
重慶現有老年人口719.55萬、占總人口21.13%,老齡化率居于全國第六、西部第一。爲給老年人群提供高品質生活,重慶市民政局明確“政府主導建平台、企業支撐優運營、聚焦需求保供給”的基本思路,制發政策性文件18個,推動養老服務由側重養老事業向養老事業、養老産業共同發展轉變,推動社區養老服務“千百工程”、老年人照顧服務計劃和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工程納入全市15件民生實事,促進全市養老服務工作進入新階段。目前,全市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221個,養老機構1403所,養老床位21.8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0.8張。
著力優化體系結構
補齊養老服務覆蓋短板
實施社區養老服務“千百工程”,近兩年新增社區養老服務中心7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400個,全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到1221個。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規劃布局普惠型社區嵌入式養老院157處,新增嵌入式養老機構90家,達到286家,占社會辦養老機構總數66%。在九龍坡、渝中、沙坪壩等區縣開展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探索推行“中心帶站”“中央廚房+配餐”“居家服務包”等運營新模式,支持培育服務隊伍開展居家上門服務,全市年均服務489萬人次,服務滿意度達到92%。
著力撬動多方投入
補齊養老服務供給短板
全市財政和福彩公益金投入3.7億元,提檔升級鄉鎮敬老院187所,新(改)建區縣福利機構10家,新(改)建養老床位1.2萬張。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頒布《重慶市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在全國率先以政府規章形式,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行備案登記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新增社會辦養老機構122家,達到433家;新增床位1.1萬張,社會辦養老機構總床位達到6萬張。整合閑置社會資源,將企業廢棄廠房、閑置公共服務設施、商業閑置用房、機構改革後騰出的辦公用房等改造爲養老服務設施,目前95%以上的養老服務設施由閑置房産改建而成。創新發展醫療康複服務、智能化産品、康養小鎮等養老服務新業態,提供精准化服務供給,正著力打造6個康養小鎮,引進2家國內知名老年智能用品企業入駐巴南國際生物城。
著力規範監督管理
補齊養老服務質量短板
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專項行動,全市養老機構服務質量達標率92.8%,開展醫療服務占比96%。促進養老服務標准化,制定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標准,建立養老機構綜合評定和運營質量專項雙評價體系,完善社區養老建設和服務標准。建立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制度,爲665家養老機構購買綜合責任保險。健全養老服務安全監管體系,推行機構安全“日排查、月抽查、季通報”制度。吸引國際化、品質化養老企業落戶重慶,新加坡宜康、優護集團在渝建設3家社區養老機構,泰康渝園養老項目已落戶兩江新區,遠洋、華潤、光大集團等並購企業進駐重慶投資建設7家養老機構。
著力完善扶持保障
補齊養老服務政策短板
修訂《重慶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將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參觀旅遊景區從70歲下調至65歲,給予獨生子女15天護理假。建立老年人高齡津貼、高齡困難失能老年人養老護理補貼制度,每年爲6萬余名高齡困難失能老年人發放護理補貼1.5億元。建立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制度,在巴南區、大渡口等區縣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完善養老機構建設補貼制度,對利用自有産權、租賃産權建設的養老機構分別給予每張床位1萬元、5000元建設補助。建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獎補政策,對每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分別給予200萬元、20萬元補助。建立運營補助政策,對養老機構給予每張床位500—4800元/年運營補助,對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給予10—20萬元/年運營補貼。持續加大稅費減免優惠力度,減征7%增值稅,免征非營利性機構房産稅,探索制定養老服務基准地價,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
來源丨重慶市民政局
供稿丨社會福利處、宣傳信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