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新華社稱,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
目前,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爲男職工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而未來會采取“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方式逐步推行。未來,部分女性50歲就步入法定退休年齡的時代將慢慢變成過去式。
中國老人最“年輕” 日本老人最“能拼”
縱觀世界,中國不是第一個提出要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國家,實際上,大部分的國家早就開始逐步實施推後退休年齡,讓更多的中老年人回歸勞動力。
而與世界上主要經濟大國相比,中國老人的退休年齡明顯要更年輕。
日本宣布從2021年4月開始,將目前退休年齡的65歲(男女相同)提高至70歲。
2020年7月,日本零售集團野島電器(Nojima)宣布,將員工退休年齡延長至80歲,當員工到達65歲法定退休年齡後,公司將根據其健康狀況、工作態度和業務能力與其簽訂再雇傭合同。合同中員工爲臨時工身份,每年一簽。
安倍晉三曾在采訪中稱,計劃將日本打造爲“終身不退休社會”。
2020年數據統計顯示,日本65歲長者占總人口比例28.7%,日本長者人口數和比率再次成爲世界“最老的國家”。(圖源 《人生果實》截圖)
美國:無明確退休年齡,法律禁止強迫70歲退休,銀發族工作是權利。
美國法律規定最早可以領取退休金的年齡是62歲,但只能領取到全額退休金的最多75%。如果延遲退休,比如從70歲開始領退休金,領取比例可以達到132%。
韓國從2013年開始逐步將國民養老金起付年齡從60歲提高到65歲。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19年宣布,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2歲提高至65歲。退休後回聘的年齡上限從67歲提高至70歲。
歐洲方面,德國計劃在2029年將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至67歲;英國從2020年開始將退休年齡調高到66歲。
香港老人爲三餐一宿而忙碌
作爲人均壽命最長,出生率極低的香港,目前香港人口老齡化有多嚴重?
根據2017年的數據統計,到2036年,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比例會達到總人口的31%,而到了2066年,則會激增至37%,相當于2.5人中就有1名65歲以上的老人!
然而,香港並沒有法定的退休年齡,僅對于港府職員限定退休年齡爲65歲。
在這座繁華喧鬧的國際大都市裏,經常都會見到兩鬓斑白的老年人在餐廳、小區、路邊、超市、商場裏從事著最低等也最辛苦的工作:收銀、清潔、保安等,到了應該享受兒孫繞膝之樂的年紀,卻要早出晚歸,爲一日三餐而奔波,不敢懈怠。
沙田,一名50歲左右的女安保正在工作中(劉妍伶 攝)
香港郵局中,一名瘦小的老人保安在爲入郵局的市民測量體溫(劉妍伶 攝)
如果我們在香港call的士,會發現的士司機幾乎都是70歲的老人,年輕司機占極少數。
2014年-2018年期間,持有有效的士正式駕駛執照的人數(立法會文件截圖)
根據《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共有135.21萬長者,其中貧窮長者數目及貧窮率分別爲391200人及32%。
香港老人重返職場以及港府職員延長退休年齡這一系列現象的背後,實際上反映的是香港日益嚴峻的養老問題。
香港老人養老,誰來買單?
人口老齡化及少子化實際上是整個東亞地區迫切要解決的難題之一,香港已經超越日本,成爲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
與日本類似,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地狹人稠的城市,僅靠港府的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每月僅1345元港幣),對于香港的物價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晚年貧窮、無人照料已經成爲香港長者不得不面對的困境。
而早在2000年,日本就引入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逐步形成成熟的養老體系,但是日本社會中仍存在大量的養老問題,反觀香港,安老問題討論僅處于初步階段,不難想象,未來香港的養老問題或會面臨井噴式爆發。
香港街頭,一對老年夫妻手牽手(劉妍伶 攝)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香港在延遲退休年齡的基礎上,要首先解決老人家的衣食住行等需要,開設廉價且實惠的老人食堂;利用儲分機制鼓勵年輕老人(50-60歲)來老人院照顧年長老人(70-80歲),以此換取積分用于未來購買養老床位;推行老人乘車優惠等。
目前,香港的養老制度是建立在四根支柱之上:以強制性、公營管理、隨收隨支、確定給付爲特色的第一根支柱(即公共退休保障金);由強制性職業或個人的退休保障計劃構成的第二根支柱;自願性儲蓄所構築的第三根支柱;以及其他支援所構成的第四根支柱。
而現行香港所奉行的“大市場,小港府”的剩余福利模式,將港府在社會福利中扮演的角色大大縮小,更強調個人、家庭、社區在提供福利方面的重要性,缺乏一套完整的、長遠的、有效的老年退休保障計劃,是目前香港養老問題無法解決的根源問題。
預計未來,若單憑香港老人重返職場,而非港府出手幫老人解決養老問題,遠觀亞洲鄰國日韓的人口問題日益嚴峻,香港的情況在未來估計也不遑多讓。
(文/本刊記者 劉妍伶)
推薦閱讀:
香港第五波疫情是否殺到?
圖集|黎明前的微光:探訪香港老商業街市實景
55萬香港“年輕”長者的就業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