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上海作爲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在人民幣國際化、金融科技創新等方面互動頻繁,新加坡也成爲今年陸家嘴論壇的合作夥伴城市。6月18日的第二場全體大會上,來自滬新兩地的金融界人士圍繞加強滬新金融合作進行了探討。
數據顯示,上海2019年GDP爲5532億美元,金融957億美元,占GDP比重17.3%;新加坡GDP爲3721億美元,金融489億美元,占GDP比重13.1%。透過數據可以發現,上海和新加坡在金融領域可謂“門當戶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長孟文能表示,新冠疫情不僅帶來經濟危機,也使全球經濟日益分化,“但亞洲完全有能力引領全球經濟複蘇,建立起新的合作和一體化渠道。金融可以在促進經濟複蘇以及一體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中國和新加坡可以攜手開辟一條新道路。”
在中新金融合作大的框架範圍內,上海和新加坡之間的關系不斷加強。比如,星展銀行和浦發銀行已經進行了貸款銀團和聯合債券承銷方面的合作,華僑銀行和上海銀行也在數字銀行和供應鏈融資上不斷探索創新。
滬新兩地的監管合作也在日益加強。自2017年以來,新加坡金融監管局和上海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組織兩市金融機構培訓和交流活動,新加坡金融監管局今年8月還將成立新的上海代表處。孟文能透露,今年還將啓動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金融工作小組,促進兩市金融機構參與各自金融領域,比如跨境人民幣業務和産品創新等。
交通銀行董事長任德奇表示,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已經建成了較爲完備的金融要素市場體系,市場規模體量與整體的實力和人民幣的地位大體相稱。但中國境外投資者占比和參與度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和一些主要新興經濟體,提升空間很大。“這也是新起點上,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任德奇表示,滬新雙方合作既能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會爲雙方共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能級提供新契機。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東盟首次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雙方産業鏈融合也在進一步加快。據統計,2018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余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和東盟經貿關系合作的不斷深化,更爲滬新金融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
任德奇表示,作爲長三角龍頭,上海在國家一體化發展戰略中承擔重要使命,但目前在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上精准匹配度還不夠。新加坡接軌國際、運營全球資金方面經驗豐富,上海可以對標新加坡在這些方面補上短板。浦發銀行董事長鄭楊也表示,新加坡自由開放的體制機制,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與國際金融中心相適應的完備的法律體系、稅收制度等都值得上海學習。
金融機構合作方面,目前上海的金融機構正加快海外布局,新加坡無疑是走出去的重要一站。以浦發銀行爲例,過去三年,浦發銀行新加坡分行業務範圍持續擴展,已經從內保外貸、跨境直投、銀團貸款等傳統業務逐步擴大到各類貿易融資、境外並購貸款、債券自營投資和承銷、外彙和利率衍生品服務等結構性定制化金融服務。
新加坡交易所主席柯宗盛表示,新加坡和上海之間建立更強的聯系,能夠把上海更好的打造成國際金融資金的發源地。
新加坡星展集團首席執行官古普塔興奮地表示,乘著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東風,星展銀行成爲第一批進入上海自貿區的外資銀行,也是第一家自貿區承銷地方政府債的外資銀行。“未來希望能夠在房地産信托市場和數字貨幣領域得到突破。”
欄目主編:張楊 文字編輯: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