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寫意”到“工筆畫”:
“一帶一路”與非洲發展的精准對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講話中提出,中非要攜手打造合作共贏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同年8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曾用“工筆畫”這一生動的比喻,矚望“一帶一路”的未來。他指出,“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布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後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制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的對接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應當推進三個層面的對接,即“一帶一路”建設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非盟《2063年願景》以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進行對接。
在聯合國層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已寫入聯合國成果文件。中國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不僅爲“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在2015年的順利收官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將繼續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而努力。非洲作爲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也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攻堅區域。要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包容和環境可持續性等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應使“一帶一路”建設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非洲國家發展戰略有效對接。
在非洲區域層面,近20年來,非洲國家及非盟先後出台《加速非洲工業化發展行動計劃》《非洲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宣言》《2063年願景》等重要發展戰略,希望通過工業化、經濟融合和一體化將21世紀打造爲非洲發展的世紀。2015年1月,中國與非盟簽署了中非關于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實現了中國與非盟層面的對接。根據備忘錄,中國將在非盟《2063年願景》戰略框架內,加強與非洲國家在鐵路、公路、區域航空及工業化領域的合作,有利于推進非洲國家一體化進程。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非盟也與中國政府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未來中非合作項目建設將在多邊層面呈現跨國跨區域的形勢。如“新時期的坦贊鐵路”——亞吉鐵路(連接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與吉布提)自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以來,在短短的8個月內就已累計運輸旅客9萬余人次、集裝箱2.2萬余個,運能潛力正在不斷釋放。亞吉鐵路的建成通車將原本從亞的斯亞貝巴到吉布提之間一個星期左右的貨運時間縮短爲13小時左右,大大提高了運力和商業周轉效率。亞吉鐵路項目的實施,還創造了“由一條鐵路帶動一條經濟帶”的亞吉模式,通過修建鐵路、配套投資運營工業園區,爲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非洲國家層面,“工筆畫”階段還特別要求將“一帶一路”倡議與每個非洲國家的發展戰略實行精准對接,使中國的發展優勢與每個非洲國家的優先發展領域對接好,這樣才能使中非共建“一帶一路”進一步落地生根、走深走實。具體而言,精准對接要求紮紮實實做好每個非洲次區域及每個國家的區域和國情研究,不但要了解區域及各國的政治和社會穩定情況,而且要對其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以及優先發展領域做到了然于胸。同時,中國國內各省市也需要做好自身的家底盤查工作,摸清各省市哪些企業、哪些富裕優質産能適合到哪些非洲國家去轉移和投資。如習近平主席2018年7月訪問的塞內加爾、盧旺達、南非和毛裏求斯四國在區位及發展優勢上各具特色。“西非門戶”塞內加爾、扼好望角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非、位于東非海岸的“印度洋明珠”毛裏求斯都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國家,三國均希望在對接合作中挖掘自身漁業發展、船舶維修、港口運輸、貿易集散轉運等方面的發展潛力。20多年來,在卡加梅總統的領導下,連接中東非的內陸國家盧旺達取得了卓越的發展成就,該國在“向東看”政策以及治國理政和發展道路的探索方面體現出獨特的思考。盧旺達在2016年還承辦了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正在將自己打造成東非信息中心和“非洲的新加坡”。阿裏巴巴等中國電商企業已開始走進盧旺達,找到“一帶一路”建設與盧旺達發展的精准對接點。2018年8月,阿裏巴巴商學院聯合盧旺達高等教育委員會、發展委員會在盧旺達啓動“全球電子商務人才——教育者培訓”計劃,吸引了盧旺達9所頂級大學50名講師參與,預計將覆蓋2500名非洲學生。除了爲非洲培訓數字經濟人才,阿裏巴巴還將普惠貿易機制——eWTP引入非洲,將在盧旺達建設非洲首個eWTP試點。
總之,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已經爲中非共建“一帶一路”鋪好了畫卷,如今需要雙方運用細膩的畫筆來認真繪制這幅中非“一帶一路”精准對接的“工筆畫”。
“五通”奠定中非“一帶一路”合作基石
作爲一種對外經濟合作與共同發展的理念和倡議,“一帶一路”旨在通過互聯互通拉緊中國與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紐帶,推動共同繁榮與發展。2015年3月28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中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的“五通”建議,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從中非關系的發展來看,“一帶一路”建設的“五通”不僅基本涵蓋了近年來中非合作的各個重要領域,而且爲“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政策溝通層面,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論壇”就是中非間重要的政策溝通機制與平台。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已是論壇機制建立以來召開的第三次峰會。特別是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非合作論壇在短短3年內就連續召開了兩次峰會,這在國際外交史上也極爲罕見。不僅如此,2015年和2018年的兩次峰會都提出了涉及金額達600億美元的中非合作行動計劃,使高層政策溝通與基層項目落實有機結合,也爲中非合作論壇這一政策溝通機制增添了新內容和新動能。
在設施聯通層面,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非洲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交通運輸業不發達不僅使非洲國家國內貿易和跨國區域貿易成本高昂,還阻礙了非洲吸引外資。因自身財力不足,非洲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面臨每年170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還存在機械設備不足、技術和管理能力欠缺等困難,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所具有的競爭優勢恰好能彌補非洲在這方面的劣勢。從長遠發展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缺乏基礎設施則難以開展其他産業布局並實現工業化。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非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明顯提速,2014年李克強總理訪非時提出幫助非洲建設鐵路網、公路網以及非洲區域航空網絡“三大網”。非洲基礎設施建設財團(ICA)2017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2016年,中國平均每年在非洲基礎設施領域投資120億美元,是非洲基礎設施最大投資來源國。近6年來,中國在非洲建設的鐵路、公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遍地開花,在改變非洲大陸基礎設施面貌的同時,也有效改善了非洲國家的投資環境,提升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如連接肯尼亞港口城市蒙巴薩及首都內羅畢的蒙內鐵路自2017年5月建成通車以來,累計發送旅客270萬人次,平均上座率90%以上,准點率達99.9%。該鐵路在建設和運營期間累計創造5萬多個工作崗位,拉動肯尼亞1.5%的GDP增長。近期訪問肯尼亞的英國外交大臣傑裏米·亨特也在記者會上表示,英國非常贊賞蒙內鐵路等中國建設的重大項目對肯尼亞乃至非洲經濟社會發展所作的巨大貢獻。
貿易暢通則是在設施聯通的基礎上實現物流的高效化和便利化、貿易與投資的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從經濟發展的要素構成看,中非雙方具有優勢互補、合作互利共贏的強大基礎。非洲有54個國家和13億人口,自然和人力資源豐富,市場廣闊,發展潛力巨大,但因長期受到殖民掠奪和局部沖突動蕩影響,經濟仍比較落後,缺乏發展資金、技術和經驗。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規模和實力有了顯著增長,擁有技術、設備、人才及發展經驗。自2009年起,中國即已超越美國,連續10年成爲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2013年,中非貿易額達2100多億美元,是1960年雙邊貿易額的2000多倍。近年來雖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中非貿易額回落到2000億美元以下,但仍高出位居第二的美非貿易額近3倍。非洲還是中國第三大海外投資市場和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場。到2017年末,中國對非各類投資存量已超過1000億美元,有35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經營。
資金融通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國現爲世界第一大外彙儲備國,外彙儲備需要尋求更穩健的投資出路,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也需要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擴大雙邊本幣互換和結算的範圍與規模。從“一帶一路”建設金融支持來看,中國政府出資400億美元設立了絲路基金,注資1000億美元發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早在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時,中國政府就針對中非經貿合作的開展專門設立了50億美元的中非發展基金。2009年11月,針對非洲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中國政府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又宣布“支持中國金融機構設立金額10億美元的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2012年7月,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決定將非洲中小企業專項貸款規模擴大至30億美元,重點支持非洲中小企業、農林牧漁等與民生相關的産業發展。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致辭中宣布爲中非發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各增資50億美元。截至目前,中非發展基金已累計對非洲36個國家的90多個項目投資超過46億美元,投資遍及基礎設施、産能裝備、農業民生、能源資源開發等各個領域。
民心相通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堅實民意基礎。中非民間友好工作的開展不僅能夠加強中非人民間的溝通和了解,有力反駁西方散布的所謂中國“新殖民主義論”“掠奪非洲資源論”“債務外交論”等謬論,還能促進非洲民生改善,使中非合作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民心相通較之于其他“四通”而言更是一個需要耐心和定力的工程,其內涵的包容性也非常廣,可以包括教育、旅遊、醫療、科技、文化等多領域的合作,在合作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官民並舉等多種形式。自2009年第四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專門把“擴大人文交流和發展經驗交流,促進學者交流合作”列入當年提出的“新八項舉措”中後,中非間的文化交流、人才交流、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活動便不斷增多。如由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舉辦的“中非民間論壇”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五屆。2018年7月在成都舉辦的第五屆中非民間論壇發布了《中非民間友好夥伴計劃(2018—2020)》,從民生合作與捐贈、能力建設和人才交流、促進社會發展、人文交流、民間機制化交流5個方面,推出30項中國民間未來3年將要實施的對非民間合作項目。
“八大行動”推動中非“一帶一路”合作邁向高質量發展
2018年8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經過夯基壘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我們要在保持健康良性發展勢頭的基礎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通過的中非合作“八大行動”則是中非共建“一帶一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一份宣言、計劃和承諾。中非領導人在峰會上形成共識,在未來3年和今後一段時間裏,中非合作將重點在産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健康衛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領域推進。習近平主席在峰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及峰會結束後中國商務部網站對“八大行動”的詳細解讀均表明,中非合作已經開始進入精耕細作、致力于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一是實施産業促進行動,其目標是加快推進非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爲推動實現非盟《2063年願景》中所設定的非洲制造業和農業發展目標,中方在2018年11月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基礎上,專門設立“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爲中非企業間開展成果展示、企業對接、投資合作等活動提供商情資訊平台及窗口。“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由中國商務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長期落戶湖南,每兩年舉辦一屆。第一屆博覽會將于2019年6月18—20日在湖南長沙舉辦。博覽會將通過非洲國家投資推介、中國省區市推介、中非經貿合作磋商會等經貿洽談活動來促成中非經貿合作項目的對接與簽約,使中方對非産業促進行動不斷落實。商務部官員就此表示,在中非合作論壇機制框架下設立“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是爲了打造對非經貿合作新機制、中非合作論壇經貿舉措落實新平台和地方對非經貿合作新窗口,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非經貿合作,推動中非經貿合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除搭設新平台,中方還將在非洲新建和升級一批經貿合作區,鼓勵中企加強對非洲制造業、農業、金融服務、商貿物流和數字經濟等傳統及新興領域的投資。中方將與非盟共同發布中非農業現代化合作規劃和行動計劃,未來3年將向非洲派遣500名高級農業專家,實施50個農業援助項目,重點幫助非洲提高玉米、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産量。
二是實施設施聯通行動,將在目前推進非洲鐵路網、公路網和航空網建設的同時,與非盟共同編制《中非基礎設施合作規劃》,做好非洲設施聯通行動的頂層設計。10多年來,中非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開展了一系列重大合作,逐步推進港口、橋梁、道路和網絡的暢通,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還爲非洲工業化時代的到來打下了堅實基礎。亞吉鐵路等已成爲中非基礎設施建設的標志性工程。“要想富先修路”“要繁榮先聯通”也已成爲非洲國家和人民的共識。未來,要高質量推動中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作,除了繼續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外,還要在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方面下功夫,不但做好項目的設計、建設及運營等綜合配套工作,還要與非洲産業促進行動相結合,推進基礎設施上下遊及産業園區建設等全鏈條綜合開發和運營。
三是實施貿易便利行動,推動中非貿易及非洲國家間貿易發展。長期以來,雖然中非貿易發展迅速,但除安哥拉等一些資源富集國外,大多數非洲國家與中國存在巨大貿易逆差。如何擴大非洲國家對華出口,減少其貿易逆差,是未來實現中非貿易聯通高質量發展要面對的主要挑戰。由于非洲原材料加工能力不足,質檢技術和管理能力相對滯後,許多優質農産品往往難以和中國消費市場對接,因此未來需要進一步幫助非洲提高原材料加工能力,推動其海關、質檢部門現代化建設,並與非洲國家開展自貿協定談判,開拓中非經貿合作新空間。
四是實施綠色發展行動,推動中非合作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非洲大陸具有後發優勢,可以避免前工業化國家所經曆的汙染—發展—治理的路徑,應根據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來推進其工業化進程。在推動非洲走綠色工業化道路方面,中國有很多經驗。未來3年,中方將在非洲實施50個綠色發展和生態環保援助項目,在應對氣候變化、應用清潔能源、防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態環保領域加強交流合作。另外,中國還根據非洲多産竹子的特點,特別提出要幫助非洲開發竹藤産業,進而爲非洲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促進非洲經濟多元化發展。
五是實施能力建設行動,推動非洲人口紅利的深度挖掘和利用。非洲是一個年輕的大陸,據聯合國統計,目前非洲人口13億,其中15歲以下的人口占比達40%,30歲以下的人口占比高達70%。撒哈拉以南非洲擁有全世界最年輕的人口結構,但也擁有世界最高的失業率及最低的教育普及率。隨著大量中非“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在非洲的落地,非洲人力資源培訓特別是技工隊伍的培養已成爲當務之急。當前,部分非洲輿論抱怨一些中資項目自帶中國員工,未能創造太多當地就業,但中企又苦于找不到合適的當地技工如期高質完成承接項目。加大對非職業技術培訓力度是彌補這一對接“鴻溝”的最有效舉措。爲此,中國決定未來3年要在非洲設立10個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的“魯班工坊”及5萬個來華研修培訓名額。
六是實施健康衛生行動,助推非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的爆發暴露了非洲衛生防疫體系的脆弱,體現了非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一帶一路”建設應關注貼近民生的醫療衛生建設,使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爲此,中方決定在未來3年優化升級50個醫療衛生援非項目,爲非洲培養更多專科醫生,繼續派遣並優化中國援非醫療隊,開展面向基層人民的“光明行”等醫療巡診活動。
七是實施人文交流行動,奠定和夯實中非人民友好基礎。人文交流不要限于文化團體互訪、旅遊合作等,而要向思想交流及共同研究領域拓展和深化。中國非洲研究院已于2019年4月9日正式挂牌成立,習近平主席專門發來賀信,希望中國非洲研究院彙聚中非學術智庫資源, 增進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 爲中非和中非同其他各方的合作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爲促進中非關系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目前,中國非洲研究院已有18個正在進行中的中非合作研究課題,另有32個合作課題將陸續啓動,其他一系列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也將同時展開。
八是實施和平安全行動。促進非洲和平穩定、加強中非安全合作是近年來中非全方位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中非安全合作不僅有利于提升非洲的整體維和能力,改善非洲投資環境,也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近年來,中非安全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包括參與聯合國赴非洲維和、支持非洲反恐和打擊海盜、加強安全合作研討交流等。2018年6月26日至7月10日,中國國防部在京舉辦首屆中非防務安全論壇。來自50個非洲國家和非盟防務部門、軍隊的代表出席論壇,其中包括塞拉利昂、南蘇丹等國的12位總參謀長、副總參謀長。與會代表圍繞“攜手合作,守望相助”的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並參觀了中國陸、海、空軍部隊。未來3年,中國還將設立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基金及中非和平安全論壇,並在共建“一帶一路”、社會治安、聯合國維和、打擊海盜、反恐等領域推動實施50個安全援助項目。
總之,從以上“八大行動”的主要內容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帶一路”倡議與中非合作已進入了精准對接與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推動了中非合作不斷走向全方位、寬領域和縱深化的新局面,合作內容從過去的聚焦“五通”拓展到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及健康衛生、和平安全等更多惠民新領域。中非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助力非洲的減貧和工業化進程持續推進,爲推動新時代南南合作及國際對非合作發揮了有力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本文轉自《當代世界》總第451期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