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的毛筆生産企業和作坊3000余家,印泥、顔料畫材、鋼筆、圓珠筆、水筆等相關文化用品企業500多家,形成了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用品産業集群。文港文化用品産業的快速發展及書畫藝術交易的興盛,爲雙維印泥應運而生提供了適宜的發展條件和良好的發展機遇。近日,文港印泥制作技藝被列入南昌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張維國,男,43歲,1994年從事毛筆制作銷售工作;1997年跟福建漳州八寶印泥制作技師冷于冰學習印泥制作技術,通過十幾年的學習和鑽研,熟練地掌握了傳統印泥的制作工序和全套技術,2001年成立了雙維印泥有限公司,在繼承傳統手工印泥制作的基礎上,開創了雙維印泥系列産品。張維忠,男,41歲,1996年從事毛筆制作與銷售,2003年跟兄長張維國學習印泥制作技術,現已熟練掌握了傳統手工印泥制作的工序和操作環節,是雙維印泥系列産品的主要制作人。
據了解,兄弟倆在繼承傳統手工制作印泥的技藝上,從用料、配料、制作工藝上進行了改良和創新,研制生産了雙維印泥系列産品,其中古法漂淨朱磦印泥、貢砂朱磦印泥,以其品質細膩深厚,色澤鮮亮、氣味芬芳、進水不化、雨天不黴、夏天不滲油、冬天不凝凍、印文清晰有神、時間愈久、永不褪色等特點,深受廣大書法家的好評,並在國家商標總局注冊了雙維印泥、雙維文房、十萬杵、杵印山房等十五個商標,填補了江西省無制作傳統高端書畫印泥的空白,産品銷往全國及新加坡、韓國、日本等。
印泥,是我國傳達、標示印章藝術的媒介物,是書畫家創作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被譽爲“文房第五寶”。從作品的創作基調出發,印泥的色澤可以最大程度起到“點睛”的作用。好的印泥有助于在紙上充分還原印面的刀法與章法,最大程度的呈現印章與書法之美,極大地豐富和彰顯書畫藝術的創意格調和趣味。張維國告訴記者,從書畫作品整體性來看,印泥則可以起到“填補”的作用,在體現留白與空隙的同時,可以使整個作品更加完美,通過雙維印泥的钤印而錦上添花,生動展示了中國書畫藝術的妙味與神韻,從而形成印章藝術與書畫藝術共冶一爐的整體美感。
據介紹,雙維印泥制作工藝,技術複雜。每道工序的精密程度和要求之高,是一般傳統技藝難以比擬的。主要體現在,選料精良,制作考究,操作規範精細,將備好的朱砂粉、陳年蓖麻油按一定比例放入石臼中進行充分攪拌,形成色漿,必須做到均勻,細膩,不稠不稀。將稱好的艾絨一根一根放入色漿,用瓷杵搗搭必須輕輕順著一個方向進行,以防艾絨纖維拉斷,搗搭次數越多越好,每100克印泥約須搗搭4-5小時,直至油、朱、艾已經充分混合,達到泥質細膩柔糯,色澤鮮豔,氣味芬芳,印迹清晰,冬無凝凍之病,夏無吐油之患,浸水不退,時間愈久,永不褪色。
不過張維國也有他的苦衷,“因生産産量不高,除供應給金石、書畫家使用和少量出口外,供應給社會的數量有限。雙維印泥制作工藝複雜、精細,且清苦寂寞瑣碎,一般年輕人不願問津。”記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張維國,張維忠兄弟倆堅守這一傳統技藝的傳承,故而雙維印泥制作技藝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
記者看到,在雙維印泥制作技藝展示廳,有60方古代印印章,清代、民國老印泦5盒,印譜46,瓦當、漢磚12個、墓志銘十塊。
張維國說,文港鎮毛筆文化街區有雙維印泥工作室、銷售門店、生産作坊各處,總面積520平方米。上海市奉賢區有350平方米的印泥制作廠房,並都有較爲齊全的生産設備和生産資料。
張維國說,文港鎮人民政府安排260平方米的中心地段興建雙維書畫印泥工作室和銷售門店,並在門市部大廳投資90萬元建立了雙維書畫印泥制作技藝展示廳,通過政策傾斜和經濟補助等方式,調動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傳承和發展雙維書畫印泥.制作技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傳承人的培養和跟進。
雙維書畫用品有限公司與文港文房四寶協會作爲協辦單位,舉辦了江西省篆刻作品邀請展,張維國與吳國華合作編輯出版了《江西省篆刻邀請展作品集》。自2010年以來,連續十年參加全國文房四寶博覽會,展示雙維印泥制作技藝及雙維書畫印泥系列産品。
張維國說,目前最迫切的是,加強與國內品牌行業單位學習與交流,探討雙維書畫印泥制作技藝的傳承、創新與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雙維印泥制作技藝的後備人才隊伍,從而加快雙維印泥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展,不斷提高産品質量,爭創國內名牌産品。(王健攝影)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記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