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作爲城市的符號之一,其形態和模式的變化,隱喻著不同時代發展浪潮。
眼觀當下,大衆對商業體的需求,不再是單純“貌美如花”,想要取悅95至00後等新興消費者,必須“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而對于每一個商業地産企業和個人而言,深刻理解“趨勢”所帶來的價值,則是當下對未來十年最好的准備。
商業關鍵詞
「未來趨勢」
1.0開創百貨大樓新模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規模大、商品全”爲關鍵詞的百貨大廈出現,成爲了城市的標志與市民購物必到之所。
2.0複合型百貨商場新格局:融合超市、便利店等更多商業業態的複合型百貨,讓“複合”逐漸成爲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商業的關鍵詞。
3.0大盒子購物中心“mall時代”:讓“吃喝玩樂購一體化”爲關鍵詞的綜合商業模式得到進一步發展確立。
4.0多元發展時代:規模進階爲集合社區、街區、購物中心功能的超大型城市綜合體,在當下組成了“多元化”的現代4.0商業。
而沉浸式的感官體驗,文商旅結合的消費特征,情感與互動的需求,都市與生態的融合,線下與人文、科技、藝術……將上述的多樣元素進行碰撞、交融、落地于實體商業,則組成未來5.0商業的關鍵詞。
未來商業的核心是消費者的更叠
「消費者偏好決定未來發展方向」
莎士比亞曾說過“城市即人”(What is the city but the people),理解了這一點,或許才能真正理解購物中心作爲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部分,其根本的目的還是“服務于人”。
而在商業變遷邏輯圖景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消費者及其消費取向的偏好,直接影響著商業的變遷。
所以,找准服務對象,購物中心才能保持活力、不被消費者抛棄。
放眼目前,我國中産階層人數已經增長至全球首位,未來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長,而這部分人群,未來無疑將成爲購物中心主要的消費群體。
與此同時,據BCG數據分析,18~30歲的年輕消費者的年消費增長率爲14%——是“上一代人”(35歲以上)的兩倍,而他們也是新中産的主力人群。
對商品、體驗和服務的要求高,品牌意識和品質認同感強,消費行爲和習慣更加多元和分散,個性化、體驗至上、注重精神消費等是他們的消費特性。
因此,面對90後、00後甚至10後次元人群逐漸成爲主力消費群體的新時代,對接他們的偏好,也就掌握了未來購物中心發展的方向和內容。
未來購物中心5.0趨勢探索
「探索分析」
基于對不同類型標杆購物中心的考察,總結分析其在商業模式、主題定位、空間設計等方面的創新方向,以預測5.0時代購物中心未來發展趨勢,爲國內購物中心發展提供借鑒。
強主題
傳統商業體主要依賴于自身的商業內容來吸引客群,消費者的感官體驗僅局限于商業體本身,而“主題+商業”模式給購物中心貼一個具有高辨識度的標簽,彰顯著購物中心的特征屬性及核心競爭力。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外新建標杆購物中心80%以上都有主題定位。
# 長沙宜家荟聚中心
隨著90後開始進入婚育年齡,加上二胎、三胎政策的放開,年輕家庭將在未來十年的商業客群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作爲家庭歡樂的重要源泉,在一定程度上,“讓兒童快樂的能力”可能將成爲家庭型購物中心歡樂競爭力的關鍵。
在剛剛開業的長沙宜家荟聚中心,不僅有豐富的兒童業態,還有專業、貼心的配套服務和設施、惬意舒適的聚會空間,滿足全家吃喝玩樂逛的全方位體驗。
# 南京秦淮·戲院裏
還未開業就已火爆市場的南京秦淮·戲院裏,以秦淮文化爲母體,創新性的通過一個又一個以消費者爲中心的場景喚醒與激活,形成獨特稀缺的內容場景感受。
讓顧客在真實和夢幻之間,體驗文化主題空間帶來的無限的想象和沉浸體驗。
注重文化、藝術、人文等體驗
文化、藝術、人文的消費創造以及其與商業空間、品牌內涵、價值觀念的跨界連接,産生的消費想象力是無限的。
就像,2021年“殺瘋了”的河南衛視,憑借著“唐宮夜宴”、“端午奇妙遊”等火遍全網。短短三十分鍾的節目,在節目播出之後的48小時內話題登上19次熱搜,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三十億。
不得不承認,這就是“文化+”力量。
# 香港K11 MUSEA
回歸到購物中心,籌備10年,號稱“香港文化硅谷”的K11 MUSEA,將藝術、自然、人文相融合,猶如古典歌劇院的空間氛圍,穿插著大量新潮熱點與銳意設計,讓商場宛如一座精致的海邊藝術博物館。
這種新體驗式購物藝術館以獨特設計融合頂尖的藝術和文化創意,給千禧世代、本地消費者以至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帶來與衆不同的嶄新文化零售概念。
EOD模式(Eco-Oriented Development)
“生活方式”既是先導亦蘊含最大能量。
消費領域首當其沖的升級方向當是“生活方式型”,由于生活方式與人的物質、精神關聯的深度和廣度,亦蘊含了未來發展的最大能量。
疫情加速了消費者對于“健康”、“自然”的購物中心空間“好感度”和“期望度”,且持續攀升。
而EOD(Eco-Oriented Development)生態導向型發展模式,通過空間設計結合環境、消費者與服務,將自然環境、生態場景與建築語言充分聚合,形成無界的生態商業消費環境,而愉悅體驗感反哺可持續消費力。
# 重慶光環購物公園
重慶光環購物公園讓大型室內生態空間和7萬㎡室外城市綠色公園相映成輝,打破了綠色與商業之間“靜止”的界限,把生態理念融合到商業綜合體中,將靜態場景進行動態重構。
小衆、定制化、設計感
如果說“性價比與情懷”是大衆消費産物的話,那“小衆、定制化和設計感”則是普羅大衆的一個“小特別”。
滿足、適應和挖潛個人化、小群體的需求,爲小衆標新立異,爲獨有個性定制,將充滿個體表達的設計感融入消費當中,未來亦爲常態之一。
# niko and …
素有“日本必逛的雜貨潮流聖地”之稱的niko and…登陸魔都後,開業即爆火。
niko and …與藝術家、設計師不定期打造聯名款式,DEL MONTE x niko and … ,Tsumori chisato x niko and … ,DarkRunners x niko and …
集結的各種潮流品牌、定制化的産品打造、獨特的生活美學……吸引著鍾愛個性、小衆、設計感十足的消費群體。
社群、社交與亞文化走向
疫情期間,基于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渠道的社群經濟爆火,私域流量概念一時間也風頭無兩。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爲,社群經濟發展迅速有望成爲下一個風口,這是實體商業不得不去重視的一個方向。
興趣是最直接的消費動力,消費群體的小衆化重組、亞文化聚合、社交需求等,産生了新區塊的分離和新消費的産生。
# 主場ESP購物中心
上海普陀區長風生態商務區的超競集團旗下國內首個電競新文創體驗中心——主場ESP購物中心,聚集了電競、二次元文化、新文創以及跨界零售等消費體驗。
結合動漫、影視、VR等體驗式玩法,主力吸引Z世代年輕人及青年社群到該線下能量場社交聚會、休閑娛樂、互動分享。
融合業態
跨界業態
多元的商業模式
隨著商業模式越來越多元,購物中心開始不斷探索新模式的創新,包含跨界融合與線上線下融合兩方面,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並帶來便捷服務體驗。
例如,南京弘陽的商業+大型主題樂園、凱德mall自由的會員服務系統、意大利Cascina Merlata的商業+旅遊(米蘭世博會)模式、大阪Grand Front的商業+産學研展辦模式、新加坡星耀樟宜的商業+航空模式……
多元商業模式的融合不僅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又能提供便捷服務(商業+醫療/教育/娛樂/體育等),讓購物中心在未來更加具有競爭力。
L.A.LIVE是洛杉矶市中心打造的一座體育娛樂中心,集辦公、酒店、餐飲、購物和娛樂爲一體的綜合娛樂性區域。
科技+
未來新興消費主力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互聯網、科技産品的巨大影響,智能化生活的演進已改變無數人的生活。
所以,更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更具科技感的購物體驗,是未來吸客與留客的重要手段。
用上“黑科技”的購物中心,不僅能以此來提高顧客的便捷購物,還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分析顧客的消費行爲,把潛在顧客轉化爲忠實顧客,這就是“精准營銷、投其所好”的作用。
寫在最後
「思索與啓示」
過去十年,購物中心迎來黃金歲月。經曆了從滿足顧客日常需求的傳統購物場所向綜合性購物場所演化的過程。
如今的市場上一直有聲音認爲,目前我國存量商業已經過剩,線上發展蠶食線下份額,後續商場行業發展空間不大。
但是,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過去二十年來,商業地産的整體開發量雖大,但符合當下消費升級需求的優質購物中心仍然缺乏。
爲此,站在高景氣高活躍的領域,想要搶占市場,把握機遇和趨勢的商業企業要明白,眼光與努力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