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kalapak 即將在印度尼西亞上線 350 萬個小型路邊售貨亭,因爲這家電子商務集團試圖在東南亞科技公司的下一個戰場上搶占先機。
Bukalapak是印尼電商C2C平台,他們力爭在快速增長的數字化“warungs”(當地的小型零售商,類似路邊的小攤位)市場中分一杯羹,試圖在農村地區發展業務。 Warungs 在印度尼西亞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印尼人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經常充當社區的聚集點,是本地人消磨時間的地方,在超市和便利店仍然很少見的農村地區相當普遍且尤爲重要。傳統的雜貨店模式warungs仍然依賴于老式的運營流程進行補貨和銷售,數字化轉型已成爲大勢所趨。
Bukalapak 在微軟和馬雲的螞蟻集團的支持下,在應用程序上提供一站式采購服務,允許小型的、通常是家族經營的商店采購洗發水、冷飲、香煙和其他日常用品等各種商品。它的應用程序還允許warungs銷售電話積分和手機遊戲代金券等數字産品,Bukalapak 從銷售中分一杯羹。
瑞銀全球研究部電信、媒體和互聯網主管納文·基拉 (Navin Killa) 表示,在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多達 65% 零售總額是通過這種無組織的攤位進行的。 Killa表示,電子商務集團需要瞄准市場,否則他們“將永遠無法達到全球電子商務巨頭能夠達到的那種規模”。據估計,Bukalapak擁有約 40% 的數字化warungs市場份額,但它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自 2016 年進入該行業以來,其電子商務競爭對手 GoTo的 Tokopedia 和 Sea 的電子商務部門Shopee 也加入了競爭。
該行業也吸引了風險投資的興趣,Gudang Ada、Ula 和 BukuWarung三家旨在將 warungs上線的初創公司,在 2021年籌集了近 3 億美元。投資者包括 Jeff Bezos 的 Bezos Expeditions、Peter Thiel 的 Valar Ventures、中國的騰訊和聯合創始人 Victor Jacobsson瑞典“先買後付”集團 Klarna。 Bukalapak 的早期投資已經取得進展。去年底,其“mitra”(合作夥伴)業務的銷售額按季度首次超過其電子商務部門。這一趨勢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加速,該集團的 mitra 部門報告了 4710 億印尼盾(3200 萬美元),幾乎是同期電子商務銷售額的兩倍,比一年前增長了 226%。
Bukalapak 總裁 Teddy Oetomo 將其歸因于其業務的成熟。“在公司早期,爲了吸引流量,很多重點是爲大型跨國公司提供品牌快速消費者”,但現在公司正在“看到本土品牌的貢獻”,這使得他說,Bukalapak 收取更高的傭金。Warungs 還爲這家印度尼西亞公司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在一個有一半成年人沒有銀行賬戶的國家擴大其金融服務。數字化的warungs可以在這些信息亭上提供以前無法訪問的數據,Bukalapak 可以將其用于信用評分並幫助擴展其貸款服務,這是一項比電子商務更有利可圖的業務。
Bukalapak 于1 月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當時它投資了當地的一家銀行 Allo Bank,成爲其第二大股東。“很大一部分人口無法獲得貸款,無論是來自低信用數據,還是銀行傾向于避免提供貸款。”瑞銀的基拉說。“這些作爲 mitra 業務主要客戶的小型夫妻店屬于這一類。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月薪單來貸款,所以他們無法獲得信貸,他們是最需要信貸的人。”但Bukalapak進軍市場尚未幫助提振其股價。
該公司在去年8月籌集了15億美元後,在去年成爲印度尼西亞最大的股票市場上市公司,其股價較其首次公開募股價格下跌了 60% 以上。Bukalapak並不是最近幾個月股價暴跌的唯一東南亞科技公司。新加坡的Grab and Sea以及印度尼西亞最大的科技公司 GoTo 均下跌,因爲最近的利率上升促使投資者逃離全球金融市場風險最高的角落。
經濟學人智庫行業簡報團隊經理 Barsali Bhattacharyya 表示:“在warung數字化業務方面取得進展無疑會給 Bukalapak帶來優勢,但這並不能保證在印度尼西亞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勝。”Bhattacharyya警告說,“如果競爭對手提供更優惠的價格,小企業以後很容易更換合作夥伴”。GoTo和 Sea的現金都比Bukalapak多。GoTo在4月11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之前擁有約14億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而截至3月底,Sea 擁有76億美元。Bukalapak在今年第一季度末擁有13億美元。
“所有參與者都需要在當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中證明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短期內它不太可能是一場燒錢的遊戲,”新加坡咨詢公司 Momentum Works 首席執行官李江幹表示。“但 Sea’s Shopee 等現金充裕的公司將繼續投資于增長目標。Bukalapak 將面臨比競爭對手表現出更好的組織和運營效率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