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英語名字叫做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GIC),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之一。截至2018年2月,GIC管理的基金規模爲3590億美元左右,位列世界第八。
【注:資金規模比GIC大的主權基金包括:挪威養老基金、中投、阿聯酋阿布達比投資公司、科威特投資公司等。】
成立于1981年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在過去30多年積累了不少值得我們思考借鑒的投資理財經驗。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就來幫助大家仔細分析一下我們能從GIC的投資方法中學到些什麽。
首先,爲那些非金融背景出身的朋友,簡單普及一下“主權財富基金”這個概念。主權基金,主要是指由政府建立並擁有,用于長期投資的金融資産或基金。主權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外彙儲備、財政盈余、資源出口盈余等。
比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挪威養老基金,就是由兩個基金合並組成的:前政府石油基金(GPFG)和前國家保險計劃基金(NISF)。該養老基金的很大一部分資金,都來自于挪威石油公司開采石油得到的利潤。在筆者所寫的《挪威養老基金給我們的啓示》一文中,對于該基金有更多的介紹和分析。
不同國家政府的主權基金,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
1)長期性。
主權基金的投資周期很長,因此這些基金不考慮持有資産的短期價格波動。
以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爲例,政府在判斷該基金業績是否達到期望時,用的指標主要是20年的實際投資收益(扣除通脹率後)。由于這個特點,因此主權基金可以購買並持有一些相對來說風險比較高,流動性比較差的資産。
2)強調實際收益。
一項投資的收益是否好,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准,就是該投資的回報是否戰勝通脹。因此有很多主權基金,都以扣除通脹率以後的實際收益率作爲衡量基金業績的標准。
3)強調風險控制。
由于主權基金的規模都很大(幾十億美元以上),同時這些資金是屬于全體國民的共同資産,主要的目標是要留給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使用,因此主權基金的管理策略,不會太激進。對于主權基金來說,關鍵要戰勝通脹(比如每年超出通脹X%),而不是要“一夜暴富”。主權基金最害怕的,不是回報不夠好,而是發生一次性的大幅度投資損失(比如在短時間內下跌20%)。
因此一般來說,主權基金都會采取非常多元分散的投資策略,即他們的投資標的,會覆蓋全球,包括各種資産類型。在每一個資産大類下,也都采取非常分散的投資方法。
在筆者看來,上面這三個投資目標,其實對于很多個人投資者,特別是家族財富的掌門人來說,也是適用的。
如果一個家族積累了一定的財富,那麽我們肯定希望將這筆財富傳承下去,不光要傳給兒子,還要傳給孫子,曾孫。從這個思路來看,家族資産的管理哲學,也應該符合上面提到的這三個標准:長期投資,戰勝通脹,強調風控。
下面,我們來進一步分析一下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的投資框架。
要理解GIC的投資框架,我們就需要搞明白影響其投資策略的三個重要概念:
1)參考組合(Reference Portfolio):該投資組合包括65%的全球股票,和35%的全球債券。這是一個被動型的投資組合(假設投資者長期持有65%的股票和35%的債券,期間不做任何買賣活動)。該參考組合是GIC設計投資策略的起點。不管GIC做出何種投資決策,其長期的投資回報,應該至少要比65/35這樣的投資組合更好(否則投資公司可以關門大吉了,因爲要達到65/35的投資組合,只需要買幾個指數基金就能夠實現)。
2)接下來,GIC的實際投資組合,可以被分爲兩大部分。他們分別是:
2.1 政策組合(Policy Portfolio)
政策組合,包括六大核心資産。實現這六大資産的配置,主要依靠被動型指數基金(二級市場),和低成本投資策略實現。
這六大資産包括:發達國家股票(20~30%),發展中國家股票(15~20%),政府債券和現金(25~30%),防通脹債券(4~6%),房地産(9~13%),和私募股權(11~15%)。
這個投資組合,其實和一開始提到的參考組合的配置比例非常接近。因爲該投資組合中,債券(政府債券+防通脹債券)的比例爲29~36%左右,而剩下的資産(股票/私募股權/房地産),都可以歸類爲偏風險資産。
在具體實現的方式上,除了私募股權以外,其他的資産都可以通過二級市場上費率低,流通性比較好的指數基金/ETF實現。有些朋友可能會問,難道房地産也可以通過買ETF來進行配置麽?答案是肯定的。在本人主講的小烏龜資産配置網絡公開課-房地産一節中,我有專門解釋分析過。
2.2 主動組合(Active Portfolio)
主動組合的投資目標,是獲得比政策組合更好的風險調整後收益。在主動組合中,GIC試圖尋找那些真正有技能的基金經理,或者被市場忽視的價值窪地,通過承擔超出平常的投資風險,來獲得超額投資回報。
我們也可以這麽理解政策組合和主動組合之間的關系。
政策組合的目的,是獲得貝塔,即系統性風險。由于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指數基金和ETF,投資者可以通過非常低廉的費用(比如每年0.05%)來獲得貝塔的風險敞口。
而主動組合的目的,則是獲得阿爾法。這裏,就是真正有技能的基金經理和投資高手的舞台。收費高昂(2/20)的對沖基金經理,如果有證據表明他確實有投資的真本領,就可能會成爲GIC的投資目標。
對阿爾法和貝塔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參考本人寫過的科普文章《阿爾法和貝塔》。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GIC的政策組合,在其整個配置策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政策組合是基石,主動組合是上層。政策組合是主食,主動組合是甜品。政策組合是地球,主動組合是月亮。
因此有朋友可能會問,在GIC的政策組合中,爲什麽他們會選上面提到的六大資産?爲什麽會選擇那些配置比重?
在GIC決定政策組合的投資策略時,主要依照下面幾個標准:
1)穩健性。
即使像GIC這樣的大型基金,在其官方年度報告中也坦誠:未來不可預測。因此,GIC設計的政策組合,需要在不同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周期下,都有不錯的表現。未來可能會發生通脹,或者通縮,或者經濟衰退,甚至戰爭。不管發生哪種情況,政策組合都需要爲投資者提供能夠戰勝通脹的回報。
2)多元分散。
在GIC的政策組合中,我們可以看到,投資的標的覆蓋全球各種不同的資産。其中既有偏風險類資産(股票/房地産/股權),也有保守類資産(債券/防通脹債券)。
3)長期回報。
在上文中我提過,像GIC這樣的主權基金,注重的是基金的長期回報。因此,選擇哪些資産類型,對于基金的回報有非常顯著的影響。GIC在政策組合中選取的那些資産(股票、債券、房地産等),都是在曆史中被證明能夠給與投資者長期回報的資産。關于不同類型的資産的曆史回報,在本人主講的小烏龜資産配置網絡公開課中有比較詳細的分析。
4)風險控制。
在上文中,我曾經提到過,GIC最害怕的,並不是回報不夠好,而是短時間內大幅度的回撤。因此,以多元分散爲核心的風險控制框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如果我們分析GIC資産配置的具體比例,可以對這四個原則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如上圖所示,截至2016年3月,GIC的資産配置,大致爲61%風險資産/39%保守資産。在區域分布上,GIC的配置遍布全球各地。
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麽?
從2001到2016年,GIC的20年平均投資回報,介于2%(截至2008年的20年)到6%之間。截至2016年3月,GIC過去20年的平均回報爲4%左右(以上回報均是扣除通脹後的真實回報)。基于GIC的規模,這個投資回報應該屬于可接受範圍。
下面一些GIC采用的投資哲學和方法,值得我們普通投資者思考和學習:
1)專注長期。
雖然對于很多人來說,用20年來衡量一個投資組合的回報可能有些長。但是我們至少應該以10年以上的周期來思考問題。我們應該去想,哪些在眼前發生的事情根本不重要,不值得我們擔心,而哪些因素是可能影響10年,甚至20年以後的投資回報的。
我曾經寫過一篇叫做《缺乏耐心的投資者走不遠》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有空時看一下。
2)被動和主動相結合的投資策略。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投資組合分成兩部分:核心資産(類似于GIC的政策組合),和衛星資産(類似于GIC的主動組合)。
我們應該把大部分的可投資資産(比如80%左右),放入一個類似于政策組合的核心資産中。該核心資産,應該包括那些被動型的低成本指數基金。核心資産應該遵從長期持有和多元分散的投資原則,是我們家庭資産管理的基石。
剩下的可投資資産(比如20%左右),我們稱之爲衛星資産,可以從事各種機會主義式的投機活動,比如擇股,擇時,擇基金,P2P,比特幣等等。投機活動,有時候會賺錢,有時候會虧錢,但關鍵一點:即使在投機活動中大虧,也不會影響家庭財富的主要部分(核心資産)。
3)多元分散。
在投資組合中,我們應該盡量覆蓋不同的資産類型,將投資分散在不同的國家。現代金融理論的一大貢獻,就是證明多元分散是一頓“免費的午餐”。理性的投資者,應該充分利用多元分散的好處,爲自己的投資組合降低風險,提高回報。本人寫過一篇《談談多元分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行擴展閱讀。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證據主義之小烏龜資産配置網絡公開課開播啦!該課程適合想要完整學習金融投資知識的大學生和剛工作兩三年的年輕讀者,以及想要自己動手DIY資産配置的70/80後。】
伍治堅是小烏龜投資智慧系列《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和《投資叢林生存法則》的作者。
參考資料:
伍治堅,《挪威養老基金給我們的啓示》,2017
伍治堅,小烏龜資産配置網絡公開課-房地産
Darius Liu, Tham Chiew Kit, Leslie Teo, GIC-Managing Singapore’s Financial Reserves for the long term, 2017
伍治堅,《談談多元分散》,2016
伍治堅,《缺乏耐心的投資者走不遠》,2016
https://www.swfinstitute.org/sovereign-wealth-fund-rank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