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擴散疊加港航業數字化轉型浪潮,國際航運市場的波動性進一步加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肩負著保障生産生活物資運送和産業鏈供應鏈暢通的重任。
7月11日,《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2)》在滬發布。上海以82.79的總得分排名第三,進一步縮小與新加坡、倫敦的差距。同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連續三年排名保持第三,凸顯十足韌性和巨大潛力。
航運中心格局趨穩,上海延續進步勢頭
2014年,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波羅的海交易所推出了“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逐漸成長爲全球港航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在指數持續發布的第九個年頭,項目組根據行業最新趨勢適當調整指標體系,最新一期指數包含3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並首次發布全球20大國際航運中心榜單,務求全面反映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的綜合發展水平。
最新結果顯示,2022年國際航運中心城市排名前十依次是新加坡、倫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漢堡、紐約-新澤西、雅典-比雷埃夫斯、甯波舟山。與往期相比,整體排名的變化幅度較小。一方面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的航運資源集聚與配置能力已逐步沉澱,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性格局;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大批港口碼頭的建設項目進展較慢。
從前三強看,新加坡起步源于獨特的區位優勢,憑借完善的航運生態體系做大做強,領先優勢顯著;倫敦擁有深厚的曆史積澱和強大的航運服務能力,繼續穩居次席。自2020年首次跻身前三名以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國際地位日趨穩固,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不斷增強。2022年,上海得分爲82.79,較前兩名差距爲12.09和0.25,較2021年的15.02和0.38繼續收窄。
樞紐建設和服務業發展“雙輪驅動”
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實現“十二連冠”、中國船舶集團總部落“滬”、全球最大型24000TEU集裝箱船順利出塢、首屆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舉行……過去的一年裏,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多項重大突破。
此前印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202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備、開放融合、綠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突出一個“新”字和一個“穩”字,樞紐建設和服務業發展的“雙輪驅動”,優秀的港口條件,與産業鏈的緊密連接,不斷發展壯大的航運産業集群以及優質的航運服務,成爲上海航運業發展的亮點和趨勢。
在集裝箱吞吐量等“硬實力”指標一馬當先的同時,物流業務帶動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彙集申城,吸引了涵蓋航運經紀、海事法律、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信息咨詢、航運文化、航運教育培訓等現代服務産業鏈各環節落戶,進一步提高了上海航運産業集群綜合競爭力。以航運經紀爲例,2021年上海航運經紀公司數量超過迪拜,躍居第四名,對全球産業鏈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日益顯現。
航運服務是評測國際航運中心競爭力水平的核心驅動因素。指數從航運經紀服務、航運工程服務、航運經營服務、海事法律服務、航運金融服務五個方面評價各城市航運“軟實力”的發展水平。結果顯示,倫敦、新加坡、上海再次占據前三名,其中2022年上海航運服務得分79.08,與新加坡的差距爲7.53,較兩地2021年分差(12.7)明顯收窄。
爲穩定外貿和暢通供應鏈提供堅實保障
今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保持了強勁“耐力”、硬核“實力”和創新“潛力”,爲穩定外貿和暢通供應鏈提供堅實保障。
全球第一大集裝箱碼頭上海港,經受住疫情考驗,上海港始終保持24小時全天候作業不停不亂,並逐步恢複到疫情發生前水平。今年1至5月份,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65萬標准箱,同比增長19.77%;上半年預計完成318萬標准箱,同比增長17.42%,爲上海港努力實現全年集裝箱吞吐量正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6月以來,浦東機場航空貨運市場延續回暖態勢,7月第一周日均貨班、貨量繼續保持了上升勢頭。目前,共有58家中外航司在浦東機場運營貨運航班(包括全貨機及客改貨航班),定期全貨機航司基本全部恢複,貨班直接通達全球68個航點,航線網絡通達洲際幹線、輻射亞太區域、服務全球城市。
上海機場集團采取多種措施支持、協助航司恢複、新增、加密浦東機場全貨機和客改貨航線,充分釋放航空運力供給,始終保持上海與歐美、亞太等核心市場貨運航線網絡的聯通,確保關鍵節點的洲際幹線及亞太航線貨班正常運營,有效支撐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
作者:張曉鳴
編輯:王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