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韬略 遺墨
20多年前,僅僅因爲幾個股東手頭缺錢,一家民族品牌就痛失控制權。
它,多次被外國資本玩弄,幾番賣身,五次易主。
也是它,打破了西方對中國市場的壟斷,曾位列市場亞洲第一、行業世界五大生産商之一。它的産品産銷量連續20年全國第一,行銷世界五大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驚人的80%以上。
它,就是南孚電池。
“一節更比六節強!”
“南孚電池,民族力量!”
“聚能環3代的電量再+30%!”
這些耳熟能詳廣告口語和南孚産品,曾陪伴過幾代人中國。
但很少人又知道,南孚早就不是“國貨”了
因爲一次決策,南孚的中國股東將股權轉賣給西方的外資股東摩根士丹利,導致這家行業巨頭成爲外資的提線木偶,被外資反複賣身,走向動蕩。
1999年,在南平市政府的“牽線”下,中國電池公司成立了。中國電池公司擁有南孚電池100%的股份。其中外資占股49%,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投入1000萬美元,摩根士丹利投入400萬美元,荷蘭國家投資銀行與中金總共投入100多萬;中資以南孚的股份資産作爲出資,占股51%。
合資的初衷是爲了在不改變中資控制權的基礎上,讓國有資本保值退出,並期望在港股上市。
然而事與願違,就在合資後不久,中資股東之一百孚公司爲償還虧損,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股份中的8.25%股賣給了摩根士丹利,此後,南孚的國內股東基地總公司的子公司,又將其持有的20%中國電池股份予以轉讓,這部分同樣被摩根士丹利收入囊中。
這時,中國資本徹底失去了對南孚電池的控制權。
被外資控股,僅僅才是南孚坎坷命運的開始。在此期間,南孚不僅沒能完成上市的目標,還被外資多次轉賣。先是于2003年被轉賣給吉列公司,後又于2005年被轉賣給寶潔集團。
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吉列公司下屬的金霸王電池曾是南孚電池的手下敗將,卻用股權收購的方式將這一最大競爭對手抹殺。收購後,吉列公司不斷壓制南孚,不僅將南孚的制造工廠用來生産金霸王電池,還占用南孚電池的銷售渠道,導致南孚電池的産銷量一落千丈。
而寶潔集團在控制期間,更變本加厲地扶持金霸王電池,打壓南孚電池。僅僅一年左右,金霸王便在南孚銷售渠道的“幫助”下,銷售超過1億多只電池。
更讓人氣憤的是,寶潔集團以開發新項目的借口,“強制”南孚在金霸王采購相關設備,不僅如此,采購價還比公開報價高三四成。彼時的南孚,已徹底淪爲外資的賺錢工具。
即便如此,但有著當年研發留下底子,被外資糟蹋夠的南孚依然不減王者風範,根據AC尼爾森數據統計,南孚已經做到了連續20年國內銷量第一。
近日,爲了進軍A股,南孚電池控股股東新三板公司亞錦科技正在謀求“借殼”A股百貨公司安德利,或許南孚的上市夢終于可以成了。
但遺憾的是,南孚的上市夢也讓自己失去了太多。若是沒有因上市而來的種種遭遇、外資作梗,而是按照著“老廠長”陳來茂原本的規劃發展,南孚或許能繼續擴大它在世界電池領域的版圖,成爲並肩松下、LG的科技企業,或許是甯德時代那般的狠角色。
但太多的錯過,太多的變化,讓它再也找不回當年的風采。只希望國産品牌能在南孚電池的坎坷命運中,找尋到一些啓示。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