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現金業務的萎縮,是否宣告了ATM機産業即將消亡?家門口的銀行營業網點是否會成爲多余的擺設?數字化時代,全球銀行業又是如何“革自己的命”實現轉型的?
11月8日,由廣電運通主辦的第十二屆GCE全球金融峰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全球ATM行業協會、新加坡星展銀行、越南TP Bank、微軟、IBM等機構、企業的高層,圍繞智慧金融主題分享了實踐經驗和前瞻性思考。
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高管、學術專家、金融業服務商代表,共200多人參加了本次大會。
銀行業:
未來智能ATM機或可取代銀行營業網點
“與2010年相比,我們線下網點的現金取款總額減少了99.4%。” 新加坡星展銀行自助部副總裁Ching Fook Hong介紹,“但是,我們將現金取款等越來越多的銀行服務通過數字化平台提供給顧客,每年大概爲顧客節省了在ATM機前排隊等待的80萬個小時,相當于91年。”
據介紹,新加坡星展銀行不僅在新加坡國內開始減少實體運營網點,還在嘗試進入印度市場實施無網點戰略,“我們在印度市場只有數字銀行,所有的管理指令都從一個‘中央控制大腦’發出。2年間,我們擁有了180萬名當地客戶。”在演講現場,Ching Fook Hong還向觀衆們展示了一張動態圖表,上面顯示了顧客在使用網上銀行時的浏覽路徑,就好像顧客在實體營業網點的多個業務櫃台移動的路徑,“我們可以通過實時跟蹤挖掘更多的顧客需求和使用習慣,從而開發更人性化、定制化的服務功能。”
峰會現場,包括Ching Fook Hong在內的多位出席嘉賓都認爲,減少營業網點將成爲全球銀行業的一大趨勢,而智能ATM機或許將成爲現實生活場景中幫助銀行與顧客接觸的一種低成本解決方案。
“目前全球已經有350萬台ATM機,而且這個數字仍在增長。隨著營業網運營成本越來越高,我們相信,智能ATM機和數字化平台將爲成爲銀行和顧客的接觸點(touch point)。這也將爲ATM産業帶來全新商機。”ATMIA(全球ATM行業協會)歐洲地區執行總監Ronald Delnevo分析道。
越南TP Bank數字銀行部部長Tran Hoai Nam在接受采訪時也分享了該行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領域的成功探索。“數字化時代來臨,我們發現客戶對任何一家銀行的忠誠度都遠低于過往,因爲他們可以很快接觸到非常多的替代選擇。所以,我們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客戶精准分析中,進而密切跟蹤客戶的信用度、風險,了解客戶需求和行爲,從而提高效益。”
峰會上,主辦方廣電運通還舉行了廣電運通智能金融研究院的揭牌儀式,並且在新建成的人工智能創新體驗中心向與會嘉賓重點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在語音、人臉、指靜脈識別和視頻結構等技術的發展,以及在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安全、智能便民等領域的場景應用,獲得了觀衆極高的體驗評價。
AI技術專家:
人工智能技術會像電一樣帶來巨大變革力量
當銀行業都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最新技術時,傳統的銀行業合作企業又在進行著哪些布局?
“數字化正在瓦解著每一個行業,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取代很多的工作。”微軟中國區首席技術官管震的發言讓許多觀衆聽後不住地點頭。他舉例說,“優步不持有一輛出租車,愛彼迎是一家沒有房産的酒店,knab是一家沒有營業網點的銀行,nutmeg的智能投資決策不需要一名真人顧問。”同時,管震在人工智能和金融服務如何結合領域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技術會像電一樣,爲各行各業帶來全新的巨大的變革力量。”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教授余健湘則認爲,在數據不斷積累、數據安全系統逐步完善之後,計算機的深度學習將會加速改進,銀行業乃至金融業都將進入一個決策更優、效率更高的時代。
從傳統的ATM機制造廠商,轉型成爲金融綜合服務供應商,廣電運通董事長黃躍珍也在現場分享了目前公司正在如何應對銀行業數字化轉型。他表示,智能化是未來金融服務轉型的必然趨勢,廣電運通已通過掌握和應用生物特征識別、智能人機交互等核心技術,幫助銀行解決傳統業態下的痛點,並進行智能化、數字化升級。目前,廣電運通的智能金融産品及解決方案已進入80多個國家的銀行客戶中,“無論是打造‘無人銀行’還是其他形式的智能網點,我們都能快速響應。”
廣電運通總經理葉子瑜認爲,未來銀行的網點屬于智慧型網點,以先進的科技提升客戶體驗爲趨勢,通過智能設備高效便捷地實現銀行業務,以及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輔助銀行提供個性化服務和精准營銷。廣電運通從2003年已開始實施國際化戰略,經曆了從最早期的貿易思維到後期的深度耕耘幾個曆程。目前,以全球本土化思維,廣電運通已經在全球設立9大分支機構。
“2009年,廣電運通在土耳其設立分公司,包括負責人和50多名員工都是當地人,這種在當地紮根的形式讓我們更了解用戶的需求。”葉子瑜說,國際化的運營模式還能爲當地政府解決就業、稅收、技術等問題,讓深度合作走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記者】江珊
【校對】吳荊子
【作者】 江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