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齊林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
鄒夢秋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要目
一、營商環境的涵義與發展模式
二、科技創新優先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
三、RCEP簽署爲G60科創走廊建設帶來的發展契機
四、G60科創走廊在對接RCEP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五、RCEP影響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的對策建議
RCEP作爲一項全面、現代、高質量和互惠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其簽署標志著涵蓋世界經濟總量三分之一、全球成員最多元、發展最具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啓動,對于我國營商環境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建設使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形成了獨特的以科技創新爲主導的營商環境模式。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規劃建設爲視角,對RCEP于我國營商環境發展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剖析,可對面臨的挑戰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營商環境的涵義與發展模式
良好的新興市場營商環境不僅有助于企業開展市場化經營的經濟活動,推動新興産品加工要素的有效流動,促進新興工業産品加工企業的經濟發展,也更有助于促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蓬勃發展。有學者認爲營商環境由各種可能直接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構成,例如“氣候、地理、經濟發展政策、曆史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等。同時還有一些學者把改善我國的營商環境歸納爲國家或某個行政區域用于推動和規範禁止商業活動的各項相關法律政策,把法律監督過程的複雜性、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備性以及地方政府的信息公示透明性都歸入營商環境這一概念中。目前最具說服力的營商環境評估體系是世界銀行出具的《營商環境報告》,按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的綜合環境評價標准,營商環境指“企業在開辦公司、申請建築施工監理牌照、取得公用電力、注冊個人財産、取得商業信貸、繳納稅款、跨境服務貿易、履行合同、辦理企業破産等各個方面所需要的大量時間和人力費用等”。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實踐中,新加坡和我國香港、深圳、天津等地區發展出了獨特的營商環境模式,對于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優化營商環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新加坡:法治優先模式
新加坡的公共行政事務管理政策及法律制度比較完備,擁有健全的訴訟制度,具備世界上較好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這爲新加坡知識産權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完善的法律制度、講究公平正義的司法審判制度、執法爲民的執法體系以及公民遵法守法的良好意識使得新加坡形成了優良的法治環境,其對于鼓勵移民、引進高層次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健全完備的司法審判體系對公民合法權益的維護也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國香港:國際化優先模式
作爲亞洲經濟發展“四小龍”之一,以及全球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和自由港,香港始終維護著開放透明的營商環境,以促進經濟活動。香港連接地區內多個重要市場,擁有絕對的地理優勢,占據最佳商業據點,具有高瞻的國際視野。作爲亞太地區繁榮的商貿中心,香港參照國際最佳營運模式及標准,爲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及退休計劃等多個金融服務業提供了高度安全且穩健的監管制度。香港先進的商業基礎設施、與國際接軌的商業交通以及國際化的物流通訊、便利爲民的公共服務、市政建設、城市管理、道路規劃等都推動了香港成爲高水平的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深圳:效率優先模式
深圳將智慧城市的建設作爲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市場運行效率的改革措施。強化了個人電子申請證照和其他各類電子申請材料的信息共享和複用,推出了電子申報“秒報”(無感快速申辦)功能,即在數據互信互用互認的基礎上,對申請人申辦的業務,由申報系統直接調取申請資料自動填充申請表單相關信息,從而實現政務辦理全流程不見面、零跑動、全自動。
中國天津:便利優先模式
天津市以促進經濟穩健發展、完善金融服務體系、集聚高新技術産業、規範法律運行等爲發展戰略目標,以投資便利、貿易便利爲抓手,積極推進企業開辦、變更、注銷等登記事項“一網通辦”,擴大電子營業執照等應用,簡化注銷企業手續等措施優化企業開辦服務。通過增強網上政務服務的便捷性、提高政務服務的能力水平、推動“政務一網通”的平台發展,提升了政府的政務服務水平。通過增強跨境貿易便利性、提高企業融資便利性、提高獲得用水用氣效率,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創新優先模式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沿線已成爲我國經濟發展最富有生命力、全球城市經濟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是推動我國經濟體制變遷的經貿高地,是貫徹落實新時期發展思路引領創新示範區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應當充分吸收新加坡法治優先模式、香港國際化優先模式、天津便利優先模式、深圳效率優先模式,在增強營商環境法治保障、提高營商環境國際化、便利化與效率化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優勢,打造以科技創新爲特色的營商環境模式。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致力于改造傳統優勢産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充分利用産業創新優勢,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培育實體經濟和先進制造業高地,爲打造長三角城市群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獨特的營商環境。
二、科技創新優先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
長三角地區作爲目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最迅速、開放創新水平最高、自主研發能力最好的區域之一,在全國經濟穩定發展格局具有重大地位和功能。紮實推進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等地一體化進程對于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以來,G60科創走廊建設經曆了1.0版、2.0版和3.0版的“三級跳”,從2016年5月創立的“上海松江科創走廊”1.0版延伸至“滬嘉杭G60科創走廊”2.0版,再延伸至貫穿“長三角三省一市九城市”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3.0版,逐步深化長三角地區一體化思想,深入開展重點領域一體化建設,堅持科技創新産業驅動發展,打造現代化産業經濟管理體系。3.0版本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在推動創新要素流動、産學研合作、産城融合發展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條件,對于長三角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化具有重要意義。
以G60高速公路爲紐帶促進創新要素流動
G60科創走廊以G60高速公路爲紐帶,將上海、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9個城市串聯起來,以交通網絡爲基礎,打破各個城市之間的行政壁壘,使得創新要素可在各個城市之間自由流動。不同于以往上海企業赴外地建設産業園區,G60科創走廊是各地企業來松江組建産品研發中心、産品孵化器和人才對接窗口,而“研發成果和生産環節轉化至蘇浙皖”。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九個城市在創新能力與産業發展能力上具有一定差距,上海作爲長三角區域的核心地帶,具有豐富的高端科創資源和平台優勢,且具有國際化高品質生活環境,在就醫、就學、國際交流、航空交通等方面都具有吸引高端研發人才的優勢。創新也離不開科研機構的支持,對于G60科創走廊的一些地級、縣級市來說,科研水平相對落後,而松江區擁有豐富的人才、技術、資金、裝置、機構、項目等要素,G60科創走廊的建立,使松江大學城的科創資源優勢不止于松江區域,而能夠通過科創走廊源源不斷地輸往沿線城市産業生産中,將學術知識轉化爲實用技術,使G60科創走廊沿線城市獲得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強大的技術支撐。
以“産學研合作”爲載體促進協同創新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大力推進專業化科創服務平台、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多主體協同創新,爲長三角地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推動力量。科技創新需要充分發揮創研主體的主觀能動性,G60科創走廊集聚了高新科技型産業,對于企業的科研能力具有較高要求,G60科創走廊沿線城市的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參差不齊,而高校、企業、研究機構和科創平台的“産學研合作”模式可以形成科技創新的合力,有力彌補了靠企業內部自主研發的能力短板。G60科創走廊構建了“産學研”協同創新體系,高校充分發揮學術特色、優勢學科專業,加強科技創新基礎研究,開展産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培養創新人才,與研究機構和科創平台共同展現科研能力,企業負責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並將基礎創新轉化爲實用技術注入生産實踐當中,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
産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
産城融合形成的良好營商環境有利于推動該區域的技術創新、城市建設。在推進産城融合發展過程中,G60科創走廊堅持了“科技、人文、生態”的理念,堅持網絡化、服務化、協同化和智能化。通過網絡化催生産城融合發展的空間組織,以大數據網絡化發展爲依托,集聚創新要素,推廣創新成果。通過促進城市內部信息資源協同化,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有效推進城市內部信息資源的融合共享,實現精准化、協同化的城市治理。通過政府信息智能化爲産城融合提供了多層次、全領域、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強化部門協調合作。通過提升服務化,著力打造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産業轉型升級,調整産業結構,加速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G60科創走廊沿線城市堅持城市規劃與産業發展相匹配,以政府爲核心,通過城市功能提升引導高新産業發展,吸引高端人才聚集,打造新興産業生態。
三、RCEP簽署爲G60科創走廊建設帶來的發展契機
有助于産業技術創新
作爲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企業的房租、人力成本不斷升高,産業升級和轉移成爲該地區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意在打造由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雙輪創新的先試走廊。高效打造創新型産業集群,合理化産業升級與産業轉移,是G60科創走廊發展的方向。RCEP的簽署將使亞太地區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統一市場,亞太地區豐富的資源、市場能夠很大程度上重構我國産業轉移的布局方向,爲G60科創走廊的産業轉移提供了更多的轉移方向,同時由于市場的開放,勢必帶來更密切的技術交流,爲技術密集型産業的發展提供更爲廣闊的平台和技術條件。規模化的市場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投入越多、技術越超前的産品創新,越需要規模化的市場來攤平研發成本和自主品牌建設。
有助于投資環境的實質性改善
RCEP對于關稅降低、技術壁壘、貿易援助、投融資、服務和貿易、知識産權、電子商務、技術交流等內容作出了規定,堅持最惠國待遇原則,保護投資者資産的自由移轉,增強投資便利性,提高貿易自由度,對于貿易爭端導致的財産損失進行賠償,改善了各成員國的營商環境。隨著G60科創走廊沿線城市地方政府不斷加大財政及政策支持,長三角地區的營商環境整體得到改善。RCEP的簽署將成爲G60科創走廊進一步發揮技術創新優勢的重要推動力量,促進走廊沿線制造業、金融業、互聯網經濟等産業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投資自由便利度的提高也使得資本流動更加便利自由。RCEP在金融監管規則上做了強化,對于資本流動透明度的提升、貿易風險不確定的降低都具有重要意義。
有助于區域價值鏈重構
在全球價值鏈中遭遇“反攀升壓制”的現實背景下,RCEP區域價值鏈合作既爲中國制造找到了“替代方案”,又有利于發揮示範效應。RCEP的簽署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轉變我國産業布局方向,提升我國國際地位,打破歐美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技術限制和貿易遏制。從供給側來看,RCEP簽署帶來的巨大低成本生産環境可有效承接我國的中低端制造業,爲我國區域價值鏈重構提供廣闊的産業轉移環境。從需求側來看,半成品和終端産品的貿易,都越來越趨向于RCEP內部交易。
有助于人員自由便利流動
RCEP將自然人跨境流動規範化作爲單獨章節,通過規範簡化簽證、商務訪問程序促進成員國內人員跨境流動,極大降低人員流動成本。概而言之,一是擴大了各成員體的消費市場,有利于G60科創走廊市場的擴大以及産業的發展。二是提供更廉價的勞動力市場。G60科創走廊産業集聚密集,雖致力于打造技術密集型産業,但對于基礎勞動力也具有巨大的需求,RCEP簽署將使各成員體內的勞動力進行整合,使勞動力過剩地區的勞動力轉移至緊缺地區。三是提供技術型人才,科技的創新離不開高層次人才,G60科創走廊的建設需依托大量高層次人才,RCEP的簽署加速了高知人才的流動,帶動了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發展。
四、G60科創走廊在對接RCEP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RCEP簽署進一步打開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新格局、新空間,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構建本地區産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該區域沿線城市營商環境的優化具有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産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的挑戰
價值鏈的不斷攀升,應具有相應的前沿創新技術。RCEP目前處于簽署後的發展初期,各成員體的産業合作還未深入,我國産業調整的具體方向尚未確定,技術圍堵尚未緩解。RCEP雖然關于技術壁壘作了規定,但是目前各經濟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對于人才和技術的管控仍然較爲嚴格,技術壁壘的消除並非朝夕之事,這也意味著中國在短期內仍需依靠自主創新來實現技術突破,G60科創走廊的創新性技術發展仍需依靠走廊沿線城市的自主研發。同時,由于技術創新在短期內無法快速突破,中國的中高端産業難以快速發展,RCEP簽署帶來的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會導致中低端制造業資本大量流向其他東盟發展中國家,這也很有可能會直接造成中國産業結構“空心化”趨勢。
內部結構性風險
RCEP成員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各成員之間可實現在經濟結構和産業布局方面的互補,但這種互補,也給中國的營商環境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中國可基于RCEP對區域價值鏈進行重構,使得中國的産業結構往價值鏈高端攀升,但是價值鏈攀升的過程對于老牌發達國家産業利益的影響是必然的,相應的這些國家或地區也會對中國價值鏈攀升進行阻卻,進而影響到中國的産業結構性轉移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爲經濟最爲發達的區域之一,G60科創走廊的發展也勢必受到影響,不利于G60科創走廊高興技術産業的發展。同時,作爲産業鏈低端的東南亞國家,也致力于重構區域價值鏈,其區域價值鏈攀升的行爲也會影響到中國的産業利益,打擊中國的中低端制造業。
外部競爭性風險
亞太經濟體構建了全球大部分自由貿易協定,也涵蓋了RCEP的中樞區域。由于RCEP各成員體之間制度和意識形態存在一定的差異,即使目前各國仍能達成利益一體化協定,但是協定的穩定性還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即使美國未加入RCEP,但其對RCEP部分簽署國的影響力不容小觑,一旦中國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影響到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其就會利用這種影響力破壞RCEP的貿易協定。其更爲重要的是,作爲RCEP成員的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文萊、越南、馬來西亞七國同時也是CPTPP的成員,不相稱且雜疊的複雜貿易協定國際關系往往同時存在“意大利面條碗”般的風險,即複雜的自由貿易規則和倡議標准可能造成相應成員體的貿易累贅,同時也可能會成爲制約各成員體間的深入合作。
五、RCEP影響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的對策建議
RCEP的簽署在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爲了更好地應對挑戰,把握機遇,應當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拓寬創新路徑,加快推動區域價值鏈重構
拓寬創新路徑,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動區域價值鏈重構,是把握機遇,應對挑戰的關鍵所在。首先,G60科創走廊在應對技術壁壘時,應當更加主動的開放高新技術産品市場,消除貿易壟斷,積極引進協定內其他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産品,爲創新要素流動提供便利條件。其次,發揮G60科創走廊産學研協同優勢,引入企業研發中心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産業化協同,集聚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研發中心,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此外,G60科創走廊應瞄准世界先進技術,緊緊咬住産業創新,重點建設新能源汽車、新金融、人工智能創造、生命科學等技術型産業,引導區域乃至世界産業鏈和價值鏈重構的方向。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通過合作共贏應對內部結構性風險
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展現出的是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發包容、共同美麗”的世界。在高端産業發展方面,中國和日本、韓國可以以“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爲目標,細化在産業分工上的合作,即分別在同一産業不同細分領域進行産業化分工,可由中國提供區域市場,日韓等國提供技術支持。和平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以追求本國利益爲首要目標,兼顧其他各個國家合理的利益關切,在探尋本國和其他各個國家共同發展的路徑過程中通過相互合作和互利共贏方式來推動共同繁榮與和諧發展。G60科創走廊在轉移中高端産業的同時,也應當注意産業轉移的協調性發展,同時開放相應的區域市場。
暢通國內大循環,打造本土品牌以應對外部競爭性風險
我國在堅持高質量、高水平開放的基本立場和原則的同時,應當更加注重挖掘我國的內需潛力,堅持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並應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爲主體。在貿易主義擡頭、全球市場萎縮的背景下,挖掘內需,建立一個體量巨大且活力旺盛的內部消費市場顯得尤爲重要。RCEP的簽署對于國內營商環境的改善具有顯著的作用,同時在政策利好的形勢下,積極打造統一穩定的國內市場具有明顯的優勢,對于國內市場的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也具有重要作用。G60科創走廊應形成區域獨特發展優勢,充分利用廣闊的國內市場實現規模經濟,降低生産成本,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品牌,削弱外部競爭力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