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味央廚開啓了A股IPO之旅,實控人李偉此前曾成功運作思念食品、黃河大觀在新加坡上市,後又私有化退市,並在這一上一退中全身而退,獲利超14億。在資本領域長袖善舞的李偉涉足速凍食品,地産或酒業等領域,將其作爲從事資本運作的一個載體,通過這些項目上市套利,那麽此次千味央廚IPO會是一個例外嗎?
近日,千味央廚已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此次IPO該公司擬募集約4.09億元資金,全部投向新鄉千味央廚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建設、總部基地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中。值得注意的是,千味央廚的實控人李偉曾是思念食品的創始人、前董事長兼實控人。思念食品主要發力在C端,而目前速凍食品市場六成份額已被三全食品與思念食品占領,行業天花板觸手可及,運作其在A股上市,上升空間有限。李偉轉向有中央廚房這個新概念的千味央廚,並極力讓其 “去思念化”,在A股獨立上市。
曾一手創立思念食品的李偉,早已完成了從實業家到資本家的蛻變。李偉2006年將思念食品運作到新加坡上市,後又在2012年將其私有化退市,從資本回報的角度來看,思念的上市與退市,6年時間就獲得超14億元的資本回報,可以說是李偉一次成功的資本運作,也讓其靠資本運作迅速積累了財富。
善舞資本長袖的李偉,在思念食品在速凍食品行業站穩腳跟後,開始多元化擴張始,涉足房地産,中式快餐,白酒等行業。不過不論是速凍食品,還是地産或酒業,更像是其從事資本運作的一個工具、載體,而構築一個龐大的資本運作平台,通過這些項目上市套利才是最終目的,那麽正在A股沖刺IPO的千味央廚會是一個例外嗎?
思念“出局”,千味央廚“上位”
千味央廚創立于2012年,出資方正是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簡稱“思念食品”) ,兩家公司同屬速凍食品賽道,實控人也是思念食品的創始人兼實控人李偉,而且,同年思念食品剛剛完成從新加坡交易所私有化退市。因此種種迹象表明,千味央廚都像是思念食品的延續,是李偉在速凍食品領域的再次嘗試,然而李偉卻極力在讓千味央廚一直在“去思念化”。
2016年3月,思念食品將千味有限(千味央廚的前身)100%全部出資轉讓給鄭州集之城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2017年更名爲“共青城城之集”),隨後新股東對千味有限進行增資並更名爲千味央廚。招股書顯示,目前共青城城之集持有千味央廚62.49%的股份,李偉持有共青城城之集100%股份,爲千味央廚實際控制人。
除了在股權關系上,千味央廚在“去思念化”外,作爲思念食品創始人、前董事長兼實控人的李偉也在加速抽身。企查查顯示,2017年12月,思念食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負責人、首席代表、合夥事務執行人等)由李偉變更爲王鵬。此外,李偉還將所持的思念食品70.43%的全部股權,轉讓給職業經理人王鵬、田淑紅、王麗娟、徐鋒等思念食品的創始管理團隊。同時,王鵬將所持的千味央廚股份轉讓給李偉,不再擔任千味央廚董事。至此,兩家公司不論在股權關系還是高管團隊上都徹底做了切割。
李偉如此急切地讓千味央廚與思念食品“分手”,除了需要規避同業競爭力保千味央廚IPO順利之外,或有其他私心。一方面思念食品主要發力在C端,而目前速凍食品市場六成份額已被三全食品與思念食品占領,行業天花板觸手可及,再將思念食品運作在A股上市,沒有新概念和新故事可講,上升空間並不大。另一方面,有說法稱思念食品在新加坡上市時,李偉曾許諾給管理團隊股權激勵,但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兌現,此次正好借機轉讓股份兌現承諾。
此外,千味央廚作爲近年來成長迅速的B2B食品企業,又有餐飲供應鏈,“中央廚房”等新概念的加持,更符合資本市場的口味。2018年12月底,千味央廚宣布獲得億元融資,京東領投,絕味食品跟投。以上種種,都讓善舞資本長袖的李偉早早確立了千味央廚“去思念化”,獨立上市的目標。
從實業家到資本家的李偉
90年代就下海經商的李偉,曆經近30年的商場沉淪,早已完成了從實業家到資本家的蛻變。
鄭州大學新聞系畢業的李偉,做過公務員,記者,賣過芝麻糊,開過遊戲廳,還賣過牛仔褲,通過這些小打小弄的生意積累了些經驗,轉折點在1996年,通過代理和路雪的河南市場獲得了第一桶金,同時爲了利用這些冷鏈資源,開始進入速凍食領域,做起了湯圓生意,1997年創立了思念食品,並通過轟動性廣告站穩腳跟。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將思念食品打造成與三全食品、灣仔碼頭並稱爲速凍水餃三巨頭,市場份額一度達到20%。
思念食品在速凍食品行業站穩腳跟後,開始多元化擴張始,實控人李偉也逐漸從實業轉向資本運作。2003年,思念集團以子公司香港恒盛的名義收購了鄭州原黃河大觀公司的資産,成立中部大觀地産公司,進軍房地産業。2004年攜手跨國餐飲管理咨詢機構台灣SEMA公司,進軍中式快餐業。而後又投資河南白酒六朵金花之一的杜康酒。
值得注意的是,思念食品“不務正業”的多元化不是産業擴容與延伸,本質上是一種資本運作型的擴張,其最終目的是通過資本市場套利。2006年8月,思念食品在新加坡上市募集資金5億多元人民幣,不久後又進行了一次再融資,總共在新加坡證交所上募集了大約2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
上市幾年後,思念食品就因爲業績下滑、屢陷質量門等原因,股價就跌破發行價陷入長期低迷狀態,李偉以“市場交投清淡,流動性差,再融資困難”爲由,在2012年斥資5億多元,將思念食品從新交所私有化退市,而相較于此前20億元的融資,短短幾年就獲得超過14億元的回報。
雖然思念食品黯然退市,但從資本回報的角度來看,思念的上市與退市,6年時間就獲得超14億元的資本回報,可以說是李偉一次成功的資本運作。
而上演相同私有化退市戲碼的還有李偉控制的另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黃河大觀,這家公司在2008年登陸新加坡交易所,募集資金約1.139億新加坡元。上市僅3年後,同在2012年被李偉私有化退市。此外2011年,李偉投資的酒企杜康控股又在台灣以TDR形式成功上市,融資2.55億元。
李偉曾說過“思念食品私有化之後,沒有了‘上市公司’的身份束縛,可以自主地做一些産業上下遊的並購以及一些資産的剝離和注入。” 通過IPO募集資金、再融資募集資金,高位減持套現,低價私有化套現,資本市場的這套玩法,李偉似乎頗爲娴熟。
李偉的資本市場圖謀
對于李偉的商業版圖,河南商界流傳著這樣的段子:在速凍食品行業,李偉是把地産生意做得最好的;在地産界,李偉是白酒賣得最好的;如今,李偉在速凍食品圈全身而退,又是國內食品制造業炸油條、蒸包子做得最好的,成了國內B2B餐配界的翹楚。
作爲思念食品創始人的李偉,一直在進行多元化跨界投資經營。千味央廚IPO招股書顯示,目前李偉控制的境外企業共有8家,主要業務均爲“投資”,控制的境內企業共47家,其中絕大部分爲房地産公司,資産規模合計超4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李偉控制的這47家企業,2019年合計淨利潤爲-3.92億元,其中44家均是虧損,僅有3家實現盈利,合計盈利111.11萬元。
或許企業能不能盈利不是最重要的,有沒有新故事可講,資本市場認不認可才是根本。從實業起家,而靠資本運作迅速積累財富的李偉深谙此道。
曾有媒體采訪李偉時問道:千味央廚,是您用資本手段打造的“新玩具”,還是承載了您對未來的某些想法?
李偉表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我覺得,未來千味央廚一定是個百億級規模的公司。千味央廚瞄准的餐飲業後廚這個方向,市場實在太大了。而且,公司在行業市場占位較早,有很大的先發優勢。至于千味央廚的上市計劃,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即使不上市,我們一定也會紮紮實實地把它做好,企業的業績和創新發展能力,永遠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
不過從李偉之前運作的公司經曆來看,不論是速凍食品,還是地産或酒業,更像是其從事資本運作的一個工具、載體,而構築一個龐大的資本運作平台,通過這些項目上市套利才是最終目的,那麽正在A股沖刺IPO的千味央廚會是一個例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