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5月31日電(記者 楊有宗)31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落地首單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業務,這也是我國落地的首單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業務。
市場普遍分析,該業務落地將進一步帶動上海港中轉業務發展,吸引境外船公司將國際中轉業務從釜山、新加坡等國際傳統中轉港轉移至上海,打造洋山港全球樞紐港功能,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
當天,27個從加拿大進口至中國的集裝箱,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碼頭被裝上“美若馬士基”輪,涉及轉關商品爲青豌豆,重量爲725噸。6月1日,這批集裝箱將從上海出發,運往最終目的地天津港。
《國務院關于同意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的批複》規定,允許外資班輪船公司開展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與上海洋山港之間,以洋山港爲國際中轉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
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施索仁說,“此項政策的推行能夠助力航運公司優化航線網絡,提升操作靈活度,縮短貨物的運輸時間,也可以幫助緩解供應鏈瓶頸,釋放更多運力,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進而爲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沿海捎帶業務將幫助相關航運企業提高艙位利用率,並縮短貨物的運輸時間。馬士基大中華區總裁吳冰青說,國際幹線沿海捎帶運輸是指遠洋船舶在中國沿海港口之間捎帶運輸外貿集裝箱貨物。此前,該業務並未對外資航運公司開放,進出口貨物中轉需要經由如韓國釜山、新加坡等海外港口進行。此項政策的推行,能夠增加外貿運輸路徑的有效供給和市場選擇,提高艙位利用率,提升操作靈活度,並縮短貨物的運輸時間。
5月31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港碼頭(受訪者供圖)
今年3月31日,馬士基申請開展北方三港與上海洋山港之間,以洋山港爲國際中轉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正式獲批。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特殊綜合保稅區處與馬士基共同研究落地方案,結合馬士基航線網絡布局,提出增加洋山港航線網絡布局,提升航運樞紐能級的具體建議,推動首航業務落地。
沿海運輸權與國家主權、國家安全息息相關,保留沿海運輸權、禁止及限制外國船舶進入沿海運輸領域是各國普遍的政策。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款明確規定“外國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不得經營中國港口之間的船舶運輸業務,也不得利用租用的中國籍船舶或者艙位,或者以互換艙位等方式變相經營中國港口之間的船舶運輸業務”。
《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第十一條明確規定“外國的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不得經營水路運輸業務,也不得以租用中國籍船舶或者艙位等方式變相經營水路運輸業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企業、其他經濟組織以及個人參照適用前款規定,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據介紹,以洋山港爲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試點,將有利于發揮洋山港區位優勢,提高對國際航線、貨物資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進一步帶動上海港中轉業務發展,打造洋山港全球樞紐港功能,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
國務院關于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實施高度開放的國際運輸管理。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綜保處相關負責人說,提升拓展全球樞紐港功能,在沿海捎帶、國際船舶登記、國際航權開放等方面加強探索,提高對國際航線、貨物資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推動沿海捎帶業務放開是臨港新片區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選擇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區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領域實施更大程度壓力測試的重要舉措,也彰顯了國家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推動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業務放開,也是上海協同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的重要舉措。上海港是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樞紐港,航線網絡密集,班期密度大。經過多年努力,洋山深水港國際中轉、國際集拼箱量占比已于2021年達到17%,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業務落地,將進一步提升上海港樞紐能級。
吳冰青說,此項政策的推行能夠促進市場競爭,提升中國進出口物流運輸綜合效率,增強中國對外貿易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沿海捎帶的開放試點將使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的關鍵中轉節點移到國內,降低對國外港口的依賴度,提高對外貿易供應鏈的韌性,做到自主可控。
“沿海捎帶政策得以實施,是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增強經貿活力的成果;也是上海有序推進複工複産,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體現。”吳冰青說。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臨港新片區將以該業務落地爲契機,加快推進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建設,集聚高能級航運資源要素,加快各類功能平台建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新業態。
聲明:新華財經爲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況下,本平台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