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保管機構東盟秘書處發布通知,宣布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已向東盟秘書長正式提交核准書,達到協定生效門檻。
根據協定規定,RCEP將于2022年1月1日對上述十國開始生效。
一個多月前,國內首條“航空+”西部陸海新通道——成都(雙流)空鐵國際聯運港正式亮相,從成都出發,7至8天後就可抵達2900公裏以外的老撾萬象。
關于線路的使用,最近宣布將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給出了參考答案:同爲RCEP成員,中國與老撾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且享受原産地優惠。
普華永道中國國際貿易服務部合夥人潘南山預測,這將爲制造業帶來重大機遇,“尤其是那些供應鏈完整、交通運輸便捷的口岸將迎來風口。”
不過,一個現實問題在于,西部制造業近年的高增長主要來自于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適宜內陸口岸的産業規模和結構仍處于培育壯大階段。RCEP的關稅優勢,能否加速西部在更大範圍內布局産業鏈?RCEP,如何重新定義西部?
寄望“區域原産地累積原則”
二手車出口商東南亞搶灘“40%”
三年前,剛從柬埔寨出差回國的四川宏盟中拓汽車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川還不知道,柬埔寨將成爲公司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他所在的四川宏盟中拓汽車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系國內首批二手車出口試點企業之一。李川此行考察了東南亞市場,發現當地對低成本車型的巨大需求,由此開啓了二手車“出海”的生意。到2021年,公司上半年就已完成2020年100%的出口量,全年銷量預計可翻4倍。
四川宏盟中拓汽車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出口的二手汽車
對外貿人來說,關稅可謂是出口的“噩夢”。尤其對二手車來說,東南亞市場相當矛盾,既有高需求,又是征稅最高的地區。
李川舉了個例子:價值6~7萬人民幣的二手車至少需繳納1~2萬美元的稅費。單台車輛的平均關稅往往可達100%以上,且年限越新、排量越大,關稅越高,新車落地的價格要比海外高出一大截。
再傳導到二手車市場上,收車價格也會跟著水漲船高。李川說,如果要與美國車、日本車等成熟市場競爭,稅收是關鍵,降低企業綜合出口成本,增強出口産品競爭力。
眼下,RCEP內的“區域原産地累積原則”被認爲是扭轉二手車市場的關鍵。據悉,産品原産地價值成分可在RCEP各成員國所在區域內進行累積,達到一定比例就能享受協定優惠稅率甚至免稅。簡單來說,中國的二手車想要銷往老撾,以往需要在原材料或生産環節達到本國增值標准;而在RCEP框架下,日本的發動機、東南亞的車身輪毂也可以作爲原産材料進行累積,達到40%就可以享受更優惠的稅率。
潘南山解讀稱,這大大提高了RCEP對企業具有的價值,對企業的原材料零部件采購、産業鏈布局、對外投資、轉移定價戰略的使用等決策都會産生影響。比如,東盟顯著擴大了對我國零關稅産品的範圍,“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均對我們新增了降稅産品,主要包括汽車及零部件、摩托車、化工、機電、鋼鐵制品等。”
作爲RCEP新增的重要自貿夥伴,日本的加入也帶來了更多想象。
潘南山提到,這將使得中日在機械裝備、電子信息、化工等諸多領域産品的關稅相互降低。潘南山談到,進口企業將以更低的成本進口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日用消費品、醫藥和護理設備,以及進口設計研發、節能環保等生産性服務,更好滿足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
當然,RCEP帶來的並非都是立刻能嘗到的果實。比如,李川注意到,目前出口的二手車很難再調整材料和制作來源,“40%的原産地累計政策,也不是那麽輕易能達到的。”爲解決上述問題,去年宏盟試水在柬埔寨投資建立了二手車産業園,系中國第一家在當地落戶的企業,旨在探索解決“40%”的問題。
多重機遇疊加
通道將成爲西部城市“逆襲”機遇
成都之所以能成爲全國規模第二的二手車銷售中心,也與其交通優勢有關。
李川提到一個細節:過去的貨物運輸主要基于海運,一個港口一天就可以實現5~6個發往東南亞的班次。由于疫情原因,海運班次大幅減少,出港班次一周僅5~6班,此時反而凸顯了鐵路運輸的穩定性。
自去年起,中歐班列已逐漸成爲國內二手車出口的主要運輸方式,加上西部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幫助成都在二手車出口全國版圖上成爲一個重要口岸。
中歐班列(成都)頻繁往返于成都國際鐵路港
不要小看“口岸”的定位,這是內陸城市難得的一次“逆襲”機會。
一位貿易商告訴紅星新聞,此前,新加坡與西部在泛歐泛亞的貿易樞紐展開競合。過去,從歐洲出口到東南亞的商品,既可選擇走鐵運經成都到東南亞,亦可選擇走海運經新加坡到東南亞,二者間較量的是運輸成本、時效與安全性。
隨著RCEP的實行,從東南亞甚至澳洲出口到歐洲的原材料貿易會受到重塑。
比如,歐洲的産品可通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集散,從成都鐵運直抵東南亞,從重慶通過鐵海聯運到日本、韓國等國。而隨著原材料從東南亞輸入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工成粗産品或成品後再出口歐洲,將形成新的貿易加工産業鏈。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的交通網絡還有更多想象。今年初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四個地區作爲“極”。
隨著2021年中老鐵路的全線貫通,中緬鐵路加快推進,從成都經昆明,預計最快3天直達老撾萬象、緬甸仰光,輻射東盟,成都中歐班列的市場空間也將進一步擴增,凸顯出成都國際鐵路港在中國與RCEP成員貿易中的重要作用。
10月12日,中老鐵路全線鋪軌完成
11月19日,海關總署出台了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12條舉措,包括提升通道效能、推動開放平台建設等方面。其中提到,在疫情防控允許條件下,將支持開通更多進出境全貨機境內續駛段混載航線,推進“航空+陸運”業務發展,並支持“滬渝直達快線”開行。
接下來,“口岸”城市還將更多。近日發布的《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明確了中國內地的重點口岸城市名單,並將其定義爲對外交往和經貿合作的橋梁。其中,重慶、成都在航空口岸、水運口岸均被點名。可以想見的是,通道將成爲西部在RCEP中最大的機遇。
重構産業經濟地理
專家:競爭將日益激烈,西部要練好“內功”
從RCEP獲益的,不僅僅是二手車市場。
潘南山提到,RCEP對于推動中國和東盟合作的作用,一方面體現在貿易繼續往前發展,關稅減少使市場擴大;另一方面體現在第三方市場合作,“RCEP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中國跟東盟可以合作開拓第三方締約國市場。”
對于西部而言,這種思路還可能意味著一場産業經濟地理的全方位重構。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研究院院長助理鄧富華曾指出,內陸地區相比沿海物流成本比較高,而勞動密集型産業對物流成本比較敏感,因此以前主要布局在東部,現在西部地區再重複東部的道路不太現實,因此需要産業升級,RCEP與四川構建“5+1”的現代産業定位是相符合的。
以電子信息産業爲例,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成渝地區電子信息産業規模已達到全球規模的1/3,這意味著全球每3台筆記本電腦、每10部手機,就有一個來自重慶;全球70%的iPad和近20%的筆記本電腦産自成都。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也在大力承接電子信息産業轉移。
這就存在優化産業鏈的契機。潘南山表示,中國跟東盟有更多的中間産品的合作,如果利用雙方的優勢,即中國企業在“走出去”實踐中運用技術、資本優勢,結合東盟的人力、稅收優惠等,那麽産品將更具有競爭力。
事實上,這種産業上的合作已經開展。
海關數據顯示,四川、重慶、雲南、廣西等西部主要外貿聚集地對東盟的貿易額從2017年的4471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6295.5億元,增幅達到40.8%。從結構看,四川對RCEP貿易夥伴國主要出口商品爲集成電路、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同期,主要進口商品爲集成電路、半導體制造設備、計量檢測分析自控儀器及器具。
李川預測,隨著成都的貿易樞紐優勢顯現,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歐洲和東盟企業在成都設立辦事處或分支機構,甚至開建外資工廠,直接參與到外貿加工環節。
而對國內企業來說,成都已不僅意味著中國西部市場,更代表了歐洲與東盟市場,想象空間非常大,這讓成都吸引企業落戶的誘惑力大大增強。以外貿爲主的企業會主動布局,一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貿易加工樞紐支撐功能加速形成,將有力吸引央企在成渝布局制造加工業。
反過來看,這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招商工作亦有一定指導作用,借助對外開放的大趨勢著手招引相關企業落戶西部。
“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要對標先進産業水平、質量標准和技術標准,從而提高應對外部可能帶來的沖擊。”潘南山說。對西部來說,想要在RCEP中尋求新定位,仍需要練好“內功”。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部分圖據李川
編輯 譚王雨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