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普京7日在德國漢堡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閉門會晤,時間長達近兩個小時。涉及的問題可見非常之多,但由於是閉門會議,能夠得到證實的相關內容又非常之少。媒體已經迫不急待的按照各自口味進行分析,所謂美俄共識和交易,都存在於想像之中,建立在沙堆之上。10日,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證實,特朗普和普京會晤後,美國對俄制裁的立場沒有變化。
普京與特朗普
今天,普京的報復立馬實施,俄《消息報》稱:俄羅斯準備驅逐30名左右美國外交官,並查封美國在俄財產。雖然美俄閉門會談的具體內容不為人知,但從大毛熊反應可以證實美俄沒有達成共識,直接了當的說,普京和特朗普談崩了。
一場遲來的報復
俄羅斯驅逐30名左右美國外交官,並查封美國在俄財產。本應當發生在歐巴馬離任之時,但普京那時忍了下來。俄羅斯要給新上任的美國總統留下一個緩衝期,其中善意十分明顯,作為向來行事粗獷的大毛來說,尤其難能可貴。
普京
歐巴馬乾了什麼?2016年12月29日,白宮以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為由,一次性驅逐了35名俄駐美外交官,並限令72小時內離境。正當新年,這些外交官連回國機票都買不到,普京派總統專機才把他們接回莫斯科,並給予英雄般對待,請他們與子女一起來克里姆林宮共渡新年。
而美國媒體一直爆炒的另一隻靴子–俄羅斯報復,卻一直沒有落地,普京打破了從蘇聯時期就開始的報復慣例,不但宣布不驅逐美國外交官,還請他們和家人一起來克里姆林宮慶祝新年。
歐巴馬臨走前給特朗普拉了泡屎,特朗普上台後卻沒能給予俄羅斯相應的善意回應,反而在G20會晤後,被普京甩回了一記遲來的耳光。俄羅斯其實也給了許多媒體時評人一記耳光,所有套路不靈了。按理說兩國元首會晤後,至少有一段公式化的緩和期,聯俄制華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特朗普
然而,俄美兩國該出的牌都出光了,剩下的就是互搧耳光。歐巴馬除了驅逐外交官,還查封兩處俄外交財產(住宅樓),現在俄國也是這麼做的。「聽其言,觀其行」是中國的老話,應當說莫斯科對美國新總統的觀察期基本結束,當初不報復是因為那是歐巴馬乾的好事,有足夠的理由與特朗普切割。
現在報復,臉疼的是特朗普,從他的角度而言,還不如當初就報復,至少大家都知道那是歐巴馬惹的事。G20美俄會晤,雙方對立到什麼地步?就算大問題全部談崩,但外交財產歸還這種小事,美方居然也不給普京台階下,那就沒得談了。
普京與特朗普
反推可以得知,連外交財產這種事都談不攏,其它除了鬥嘴,根本談不上什麼交易和妥協。說到底,美俄還是沒有互信的基礎。普京助理烏沙科夫今天在談及報復一事時說:當初莫斯科是考慮到了特朗普的國內困難,但如果華盛頓無所作為,莫斯科不會不作出反應。按這個邏輯,接下來特朗普還得報復普京,一場新「冷戰」將不可避免。
歐洲危機
俄羅斯在歐洲最大的敵人不是德國,不是法國,不是英國,而是烏克蘭。大毛與二毛關係鬧到這種程度,2014年4月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在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以公投方式宣布獨立,並申請加入俄羅斯聯邦,百分之九十以上克里米亞人選擇與俄羅斯合併。俄羅斯則在18日迅速同意克里米亞請求,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後,引發整個歐洲及全球各關係國的激烈反應。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美俄之間矛盾到了無可收拾地步,而烏克蘭則成了一個巨大犧牲品。二毛家這幫「民主」政客硬生生的將一個工業發達,物質豐富的國家,變成了一個長期動盪,領土分裂的西方棋子。
結果烏克蘭被「民主」了,這個國家基本也完蛋了,免煮政客的出發點不是烏克蘭利益,而是為西方利益服務。國內矛盾從基輔獨立廣場轉移到了克里米亞,政客之間的鬥爭最終變成了美俄之間的地緣政治鬥爭,這才是烏克蘭矛盾的實質。克里米亞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是東正教與伊斯教的分水嶺,又扼守著黑海,地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克里米亞
蘇聯解體後,大毛和二毛就為了克里米亞明爭暗鬥,到了1995年3月17日,烏克蘭總統庫奇馬宣布命令:克里米亞共和國政府直接服從於烏克蘭內閣領導。這樣就把克里米亞的人事任免權收回到內閣手中,俄羅斯沒有任何反應,克里米亞局勢由此逐漸走向穩定。
那時候美國對烏克蘭不冷不熱,它擔心的是烏克蘭從蘇聯手中繼承的核武器,於是,美俄暗中配合,軟硬兼施,最終令烏克蘭自動銷毀了核武器。葉爾欽時代,大毛與二毛處於向美國爭寵的狀態,而美國則以老大自居,在2000年的時候,美國還舉起了人權,民主大棒敲打庫奇馬總統,在基輔煽動街頭運動。
普京
在普京幫助下,庫奇馬才渡過風波,作為報答,烏克蘭允許俄羅斯企業收購烏克蘭私有化資產,比如:俄阿爾法投資銀行收購烏基輔投資銀行,俄盧克石油公司收購敖德薩煉油石等等。同時,庫奇馬將親美國的總理尤先科解職。從這時起,美國大幅調整了對烏克蘭外交政策,因為俄羅斯不再是一個爭寵的妃子,而是一頭大毛熊。
無論是尤先科,季莫申科,還是波羅申科,這夥人都是烏克蘭人民的罪人。當他們自以為有西方撐腰跟大毛叫板時,卻發現西方國家根本不敢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用武力阻止俄羅斯。
特朗普
除了經濟制裁和輿論攻勢,別無它法。對於烏克蘭在歐洲的作用,布熱津斯基曾說過:「只要烏克蘭保持獨立,歐洲安全就有保障,如果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結果則恰恰相反。」
但美國走得太遠太遠了,它試圖將烏克蘭納入自己控制範圍,而不是讓它保持獨立,在整個北約東擴計劃中,烏克蘭又是其重要一環。事莫絕,絕則錯,美國是不會懂得物極必反這個道理的。美國策動顏色革命,就是為了扶持自己控制的「民主人士」,趕走「親俄」的亞努科維奇。
從庫奇馬之後,美國深度干預了烏克蘭每一次總統大選,甚至安排內閣成員,街頭運動愈演愈烈,為了激化衝突,造成流血事件,不惜安排「大民主鬥士」槍殺「小民主鬥士」的戲碼。而烏克蘭掌權者主動喊出加入北約的呼聲,人口4400萬,領土面積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的烏克蘭一旦加入北約,其後果絕對是爆炸性的,俄羅斯根本無法接受。
烏克蘭軍隊
烏克蘭鐵了心要跟美國走,美國也極力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不惜賭上歐洲的安全,完成北約東擴最重要的一環。然而烏克蘭加入北約最大的阻力並非是俄羅斯,而是德國法國英國這些老鬼。對於他們來說,烏克蘭保持獨立,脫離俄羅斯控制,這就夠了。
如果把烏克蘭變成俄羅斯的頭號敵人,再將它納入北約,這就意味著德法英要為俄烏之間可以預見的軍事衝突承擔責任,作為締約國他們要跟俄國直接作戰。美國是安全了,如果俄烏開戰,美國在大洋彼岸可進可退,而歐洲則無處可逃,大毛熊的爪子和牙齒還在,殊死一搏的話,誰也不想濺上一身血。
北約
雖然歐洲跟著美國因克里米亞問題制裁俄羅斯,但歐洲的損失遠大於美國,畢竟美國不必受制於俄羅斯的能源武器。美國國務卿蒂勒森9日訪問了基輔,顯然是要在烏克蘭問題上再掀波瀾。美國與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所謂停火協議,無非是忌憚俄羅斯的戰機和飛彈,不得不妥協。要解中東困局,美國需要重新給俄羅斯製造一個壓力點,而烏克蘭則是最理想的地方。
美俄關係仍然處於歷史最低點,特朗普上台後,也沒有能力改變這一點,而他跟歐洲盟友之間的裂痕則越來越大,特別是與德國。中國扛起了全球貿易自由的大旗,俄羅斯站在了反美霸權第一線,一個是美國制裁不動,一個是不怕美國制裁。歐洲經濟領頭羊德國與美國的關係也正在處於下降期,中俄德的力量足夠令美國無法展現它的經濟優勢,中俄又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美國在國際政治上並不占有優勢。
沒有了經濟和政治優勢,美國只剩下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它必定會發揮這種優勢,而重啟「冷戰」則是最理想的局面。歐洲盟國在冷戰面前,只能站隊,但誰也不願意看到冷戰重新開始。失去亞洲,美國尚能支撐,而失去歐洲,美國將一無所有。
俄羅斯與美國談崩,美國必定會在烏克蘭問題上大作文章,不惜拉整個歐洲下水來為美國背書。而中國在亞洲被圍堵的壓力將大大減輕,中俄是准盟友,但沒有軍事結盟,就算俄羅斯接下來跟美國無論在歐洲還是在中東直接衝突,中國都可以置身事外,進退自如。
中國當年是冷戰的受益者還是受害者?從經濟上來說受益多多,從政治上來說差點翻落馬下。美國才是冷戰最大的受益者,有冷戰,它的小兄弟才會緊跟大哥不動搖。美俄之間,在下半年肯定還有許多好戲上演,冷戰重新開啟的話,誰受益就不一定了。
特朗普會是冷戰高手?不可能,他只是一個商人,而且國內矛盾重生,美國硬要搞冷戰的話,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占。2017新年的另一隻靴子終於遲遲落地了。沒有大國會相信聖熊甘地那句鬼話:「以眼還眼,只會讓世界瞎了眼」普京現在就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特朗普的真正考驗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