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5月16日,在北京海澱區創業路6號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數字藝術展”,展現了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形態和力量。大衆日報·新銳大衆記者從現場看到,展出的藝術家們創作的樣式新穎的數字藝術作品,完全顛覆了人們心目中對傳統“藝術”的概念,讓人感歎“藝術竟然可以這樣玩”!數字藝術需要調試,而且調試的不再是筆墨,而是材料和技術。
《千月》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據了解,本次展覽展出了30位國際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分別來自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德國、以色列、美國、法國、秘魯等國家以及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區。藝術家們通過數字媒介對不同文化的認知和思考,通過富有個性的數字作品,呈現了亞洲文化和文明在地域性、全球化語境下的交融性。同時,展覽也比較生動的體現出藝術家們的努力,他們試圖構建一個文化與科技對話融合的平台,推動面向未來的跨領域文化創新。
對文化的深度反思和藝術呈現,是亞洲數字藝術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步入展覽大廳,第一件作品是中國藝術家徐冰創作的《漢字的性格》,用手繪動畫的形式,展示漢字的起源與演變。在一個長達近20米的長屏上,觀看一幕幕生活場景,逐漸抽象化線條化,最終成爲方塊漢字,的確令人浮想聯翩。比如,作品中展示了部分漢字筆畫的起源,“撇”在作者看來,是取自象牙的意象,“鈎”就來源于魚鈎。據作者徐冰介紹,作品源自于對“觀遠山莊”所藏的趙孟頫手卷這件傳世之作的觀看、分析與想象,以動畫影片的方式,闡述中華民族特殊性的來源。在作者看來,每一個字就是一幅圖畫,這種特質又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和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德國藝術家托比亞斯·格萊米爾創作了《書法運動視覺》《京劇運動視覺》《功夫運動視覺》等,以動態視覺藝術的形式,通過感應追蹤設備,撷取書寫、表演、運動時的動作、力度及移動,探討中國書法中的天人合一精神、戲曲表演中服裝和動作對人體的重塑,以及功夫哲學等話題,別有新意。
另一個突出特點是交互,或者互動,由此探討文化的複雜性和不同文化環境下的呈現樣式。藝術家費俊創作的《有趣的世界》,是一件互動影像裝置。費俊介紹,“藝術也可以像玩遊戲那樣有趣!”他特別強調了作品的“交互”特點,“威尼斯下雨,畫面上也會呈現出雨中景像。”這樣的關聯,是因爲這件作品本爲回應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而創作,藝術家通過設計一套社會化建造的遊戲,來連接來自世界的參與者。最終,在這個虛擬的三維世界裏,參與者可以使用藝術家提供的三維模型,來建造一個“有趣的世界”,也可以實現同其他“世界”的聯通與互動。當然,這種聯通和互動,可能會出現各種不可預測的介入。所以,費俊認爲,這件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社會實驗,“可以幫助我們測試、觀察並理解大衆在當下語境中複雜和多樣的世界觀。”
由美國藝術家蘿瑞·安德森和我國台灣藝術家黃心健共同創作的VR互動作品《沙的房間》,互動感更加強烈,這件作品曾在第74屆威尼斯影展VR虛擬實境競賽片單元中,成功摘下最佳體驗大獎。作者本人尚未來到展覽現場,黃心健創作團隊的一位成員介紹,“巨大的黑板是一個象征人類記憶的符號,雖然可以不斷擦拭覆寫,但是舊有的記憶是有殘留的。”黑板世界是一個龐大的虛擬空間,由無數巨大黑板構成,宛如一座記憶迷宮。當戴上VR頭盔,進入這個“黑板”世界,感覺有如夢境一般,人飄浮在空中,進行隨心所欲的自由探索。當然,作者的本意並非僅僅爲了好玩,“主要是爲了讓參訪者可以探索文字與記憶的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