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名字可以爲一部動漫打響自己的名號,但由于我們天朝地大物博,許多從日本傳入國內的動漫因爲地域、文化、審核和版權等各種原因,導致一部動漫在國內擁有多個版本名字。
在這些各不相同名字中,有些奇葩的取名恐怕是要讓在座的各位大跌眼鏡,甚至知名度最高的三大名工漫都難逃“魔改”取名的下場。那麽隨著小編一起見識那些神奇的動漫別名。
《死神》
作爲三大民工漫之一,死神是普及率最廣的名字,日本官方名字是《BLEACH》(原意是漂白),但其實我們大陸因爲審核原因“死神”並不能通過審批,最終采用了《境·界》。Ps香港翻譯爲《漂靈》,小編私以爲從《BLEACH》名字的字面意思翻譯過來是最符合的。
《火影忍者》
估計大家都認爲《火影忍者》這部動漫應該沒有別名了吧,但其實除了日本原名《Naruto》,香港地區稱之爲《狐忍》,只能說“狐忍”這個名字聽上去瞬間讓《火影忍者》掉了n個檔次。
《海賊王》
在愛奇藝上觀看海賊動畫的小夥伴估計都會看到國內大多數媒體都將海賊王翻譯成航海王,其實最初海賊王有兩個名字,就是港版的《海盜路飛》和台版《海賊王》,但台版明顯更是大陸歡迎。後因台版代理商占著譯名不撒手,沒辦法one piece授權的東立直接改名“航海王”,我們大陸也就沿用東立版翻譯成了《航海王》。
《哆啦A夢》
《哆啦A夢》在小編童年時還記得還是叫“機器貓”和“小叮當”居多,當時盜版橫絕,連動漫裏面人物都沒有統一叫法。于是爲了完成作者藤子·F·不二雄意願“希望亞洲地區統一使用日文發音音譯,使讀者一看一聽就知道在說同一個人物”,于是統一標准叫法“哆啦A夢”就誕生。
《精靈寶可夢》
在《精靈寶可夢》剛出來時,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和新加坡都擁有不同譯名,台灣“神奇寶貝”、香港“寵物小精靈”、大陸“口袋妖怪”和新加坡的“魔袋”(小編還是最認可香港翻譯的《寵物小精靈》),而最新的官方《精靈寶可夢》明顯是融合了此前名字的個別元素,再加入Pokémon這個全球通用發音。
《灌籃高手》
作爲我們童年的經典動漫《灌籃高手》其實在香港有個特有的“響亮”名字“男兒當入樽”,初次看到這名字的小編想著什麽時候酒杯和籃球都挂鈎了,後經翻閱資料才知道原來“入樽”是香港地區的俚語,原來是灌籃的意思,但不管怎麽看都是滿滿喜感。
其實還有許多動漫都有新奇的別名,如《棋魂》叫“棋靈王”,《通靈王》叫“通靈童子”《食夢者》叫“爆漫畫。”等,如果細細觀察,你們會發現中間槽點不是一點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