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金融科技迅猛發展,投融資規模位居全球前列,金融科技的創新價值逐步體現,服務模式不斷完善。同時,金融科技的發展也助推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建設。基于此,10月29日,在中英金融科技高峰論壇(2019)上,來自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多位中外人士圍繞科技給金融帶來的變革展開了熱烈討論。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在金融機構未來轉型過程中,數據是關鍵,客戶體驗是重中之重。
本次論壇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際集團”)、英國施羅德集團、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主辦,上海城創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論壇上,上海第一個金融科技産業聯盟——上海金融科技産業聯盟宣布成立。該聯盟由上海國際集團倡議發起,致力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的行業整合,探索業務合作框架,建立産業生態的對接機制。同時,論壇上還揭牌成立了上海城創金融科技國際産業園與金融科技國際創新聯合實驗室,加速新興技術與應用場景的緊密結合,共同營造金融科技新生態。
(上海金融科技産業聯盟宣布成立)
數據驅動業務發展
對于當前金融科技的發展,上海國際集團總裁傅帆表示,當前,全球金融業正步入數據化、智能化、普惠化的時代,金融科技已經成爲行業進步的重要變革力量,其廣泛應用必然將爲現有的金融生態注入強勁的活力,使上海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姿態,成爲全球金融行業的戰略重鎮,以及推進世界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極。
(上海國際集團總裁傅帆)
金融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數據。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施羅德集團首席數字官、英國資管協會金融科技加速顧問委員會主席Graham Kellen表示,數據是一個企業或公司能夠提供的價值,但大家往往會把數據忽略掉,比如數據並沒有體現在資産負債表當中,但關于客戶的數據至關重要。“只有充分利用數據,才能了解和滿足客戶的需求,而未來金融業的發展正是朝著高度定制化前進。”他說道,“我們必須要改變。”
浦發銀行董事、副行長潘衛東也提及,在銀行擁抱金融科技的過程中,要注重數字資産,銀行轉型的關鍵就在于“要像經營傳統的資産一樣經營數據資産”。未來銀行間的比較不僅僅局限于資産規模的比較,更包括數字資産的比較,銀行要運用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加長數據的獲取、處理和分析能力,爲客戶服務、營銷、風控、運營等賦能增效。
數據的重要性從央行此前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中也可窺見一斑。《規劃》稱,要建立健全企業級大數據平台,進一步提升數據洞察能力和基于場景的數據挖掘能力,充分釋放大數據作爲基礎性戰略資源的核心價值;推動形成金融業數據融合應用新格局,助推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強化金融與司法、社保、工商、稅務、海關、電力、電信等行業的數據資源融合應用等。
目前,越來越多的機構已意識到數據的作用,特別是金融機構,已有銀行利用自身數據積累推出定制化服務,打造千人千面的零售個性化的推薦引擎;同時推出融資平台,基于大數據分析,爲中小企業提供線上化、自動化的融資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峰稱,數據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質量。他認爲,在過去100多年當中,與很多科技行業相比,如計算機行業、汽車行業等,金融業的服務質量並沒有得到大幅提升,成本也沒有出現大幅下降。由此,利用技術的手段來降低服務成本就顯得尤爲重要。
施羅德集團亞太區數字化策略負責人、新加坡投資管理協會創新中心主席Jessica Shearer亦提及,數字化的活躍客戶對于傳統的金融機構而言,可以創造很多經濟價值。金融機構應該迅速行動去應對日新月異的變化,因爲會有越來越多的非傳統金融企業會進入這一市場,尤其是在普惠金融方面。
另外,在風險管理方面,通過數字化手段也可全面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潘衛東認爲,銀行未來風險的管控將會被前置,即轉向更加關注預警,這種預警比傳統的風控更加重要。
以客戶爲中心
在多位與會者的發言中,客戶體驗被頻頻提及。Jessica Shearer強調,發展金融科技過程中,客戶體驗是重中之重,是公司所作所爲的核心,也是價值主張的核心;Graham Kellen表示,解決目前金融業面臨的衆多問題的一個方法就是高度定制化,只有真正了解客戶需求,才能做到定制化。
潘衛東則從銀行的角度分析,銀行要根據客戶需求,應用金融科技手段進行場景化布局,要具備更細致、准確的客戶洞察力,提供簡潔智能的産品和服務,改變業務經營模式和風險評估模式。傳統銀行業應更多借鑒互聯網公司的服務理念,盡快從以産品爲中心的思維,轉向以客戶爲中心,真正做到以人爲本。
“比如,以往銀行的系統設計幾乎都是從管理角度出發,基于客戶端的管理流程和業務系統較爲缺乏。所以我們下一步要重構以客戶爲中心的、真正的新一代銀行服務系統,這個系統首先是爲客戶服務,其次滿足銀行的管理要求。”他舉例說。
可以看到,目前已有不少國內外金融機構正加大內部科技資源投入,加快核心技術研發和應用,實現業務重新突破,以客戶爲導向,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研究機構等開放合作,爲金融科技創新增能賦能。
科技正使得整個金融服務更加有效、便利、高效、透明和安全。隨著科技的發展,各類金融機構也在探索發展“新金融”。螞蟻金服集團副總裁徐浩稱,新金融和傳統金融服務在客群和業務上形成了相互補充,如新型的數字技術公司更多得服務低淨值的長尾客戶,提高了整個社會上金融體系的覆蓋面。
發起成立上海金融科技産業聯盟
在此次論壇上宣布成立的上海金融科技産業聯盟,是由上海國際集團聯合金融要素市場、銀行、保險、證券、新金融、高等院校等14家單位倡議發起,上海國際集團旗下的綜合性産業基金管理機構上海城創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聯盟的秘書長單位。
作爲上海第一個金融科技産業聯盟,聯盟致力于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的行業整合,探索金融科技業務合作框架,建立金融科技産業生態的對接機制。同時,搭建金融科技的行業合作和國際交流平台,促進聯盟成員間的互聯互通,加強對話和項目對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未來,聯盟還將逐步構建行業數據庫,爲金融科技産業發展提供專業智庫服務。
傅帆稱,上海國際集團憑借資本運營和投資管理的平台優勢,依托傳統金融以及科創領域廣泛且具競爭力的機構資源,積極開展新興金融領域的布局研究,高度關注金融科技産業的發展大勢,統籌推進跨部門、跨領導的高層次合作。“今天,在此倡議發起設立上海金融科技産業聯盟,就是一個新的探索。”他稱
另外,作爲上海金融科技産業聯盟的物理載體,上海城創金融科技國際産業園也在會上正式揭牌,該園區是上海首個以金融科技爲主導的國際産業園,將聚焦金融科技,營造産學研投一體的生態辦公環境,提供多維度的配套服務,構建全周期智慧運營服務管理平台。
與此同時,爲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載體服務,“金融科技國際創新聯合實驗室”亦揭牌成立。這一實驗室將推動國內外大型持牌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高等院校、研究組織的業務合作,開發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完善産品風控模型,探索監管模式創新,爲金融科技前沿技術的轉化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加速新興技術與應用場景的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