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創新者年會(World Innovators Meet 2019, 簡稱WIM2019),于2019年12月6日在北京•國貿大酒店拉開帷幕。本屆大會由中國企業聯合會指導,億歐•EqualOcean、工業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轉化聯盟聯合主辦,以“科創4.0:共建全球化新未來”爲主題,6000余名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瑞士、以色列、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印度、新加坡等二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新者齊聚一堂,共同總結2019年世界科技與産業創新的成果,預測2020年最新創新趨勢。
億歐·EqualOcean在WIM2019創新之夜的現場舉辦超能CMO盛典,旨在聚合中國商業領域最活躍的市場、品牌、公關從業者,打造出各品牌間跨界、聯動、共贏的合作交流平台,並表彰最具前瞻性的超能CMO。
在超能CMO盛典上,千方科技副總裁尚雍明、曠視副總裁謝憶楠、優必選CBO譚旻、滿幫集團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徐強、松鼠AI 1對1合夥人梁靜、達闼科技副總裁葛颀聚到一起,在億歐公司副總裁兼億歐智庫研究院院長由天宇的主持下,圍繞“科創時代CMO的價值與焦慮”這一主題展開巅峰對話,他們的主要觀點有:
1、 CMO是行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做好CMO工作需要學會自我進化,實現從簡單翻譯,到品牌定位,再到價值增長。
2、黑科技最重要的是被別人理解並購買,從事To B行業最大的挑戰是拿出匹配客戶的專業性。
3、企業上市並不意味著解脫,反而將迎來更多的審視與挑戰,企業應將業務發展視爲主線,將上市視爲輔線。
以下爲圓桌環節的演講實錄,由億歐精編整理。
一、怎麽看待“很多科技公司不需要CMO,全行業在幹掉CMO”的說法?
譚旻(優必選CBO):首先CMO不應該只是一個Title(職稱),CMO應該是一種介質、一個媒體,而不限于Marketing這一個功能。今天企業在社會的角色已經發生了非常大變化,以前企業最重要的工作是對市場負責、對客戶負責、對股東負責。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這有問題。CMO的職責在于,溝通和傳播企業真正爲世界創造的價值,爲社會帶來的利益是什麽?我認爲CMO更多代表著企業的責任感,他要將企業存在的意義傳播出來,然後在各利益攸關者的層面去做好溝通的工作。整個社會從政府、社群的層面,對企業的責任越來越關注。我認爲CMO的Title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變成叫CGO或者CXO都不是關鍵,只要企業存在,CMO核心的溝通和傳播的智能永遠不會消失。
梁靜(松鼠AI 1對1合夥人):我的結論是肯定需要。今年麥當勞取消了CMO的職位,2017年可口可樂將CMO轉型爲CGO首席增長官,這兩家公司都十分成熟,品牌定位也很清晰了。但對于創業企業,或是科技創新企業,大家的認知度並不高,在大家對科技産品的市場定位、品牌定位是什麽並不清楚時,CMO是非常重要的。CMO的職責很全面,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做市場,更多的是給品牌定位,由品牌倒推整個公司産品戰略的定位。CMO首先跟CEO互動非常強,然後不管是To B還是To C,一定要到一線談客戶,才能了解真正的終端反饋是什麽,把一個公司以及營銷定好。
謝憶楠(曠視副總裁):我覺得不是說CMO不重要,而是CMO是個對于自我進化要求特別高的崗位,尤其像在中國的科技企業,中國科技企業的進化比其他企業的進化要快得多,A輪、B輪、C輪,每輪的CMO能力半徑都不一樣。
A輪的時候,你能看懂公司的技術,2分鍾能講明白就可以。到B輪就不行,你會發現賽道中有好多與你相同的競對,你要做的是怎麽跟別人不一樣。到了C輪之後,業績很重要,從A輪到C輪,CMO的職責從翻譯到品牌到增長。CMO之所以難做,是因爲中國科技企業從A到B只有一年半的時間。我是2014年年底加入曠視,經曆了這個焦慮,每年都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被淘汰了。中國的科技企業給CMO的成長時間太少了,因爲CMO責任重大,你要去適應企業的發展而不是企業來適應你的思路,所以有很多時間需要把自己推倒重來。
尚雍明(千方科技副總裁):上市公司的從業經曆,讓我有一個非常深刻的體會:無論我們是ToG、 ToB、ToC還是具備硬科技元素的企業,作爲公司的CMO首先一定要對自己公司的商業模式了如指掌。現在好多人,甚至60%或者70%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客戶想聽見什麽樣的聲音,而我的見解是,第一,必須要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所有對外的輸出和表達與公司的整體戰略方向都是相悖的。
其次,說到硬科技的企業屬性,還必須了解自己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力,這種技術能力是公司在市場立足的重要基礎,也是公司未來轉型和發展的動力引擎。這種核心技術能力決定了企業將向何處走,也決定了企業能夠走多遠。在這兩點的基礎上,企業分清了形勢、找准了定位,將自己的商業模式和核心競爭力傳輸、表達出去,方能無往不勝。
徐強(滿幫集團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 CMO這個群體是現在科技企業中比較焦慮的一個群體。我理解所謂“硬科技”公司,是構建在以硅基爲基礎的物理世界當中的黑科技業態,滿幫雖然也投資諸如專注貨運無人駕駛的智加科技這樣的硬核公司,但主要是還是深耕以碳基爲基礎的平台生態型企業。To C的企業關注點是投放和轉換,To B的企業關注點更多是在認同和合規。我認爲CMO這樣的角色,或者不叫這個名字,跟這個工作屬性類似的崗位,他們存在的最大價值是給企業和企業家提供更大的安全感。
葛颀(達闼科技副總裁):我們作爲科技公司,現在生活在什麽樣的時代?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非常尖銳的,我們所處的社會,有50億人連接在通訊網絡中,超過300億的設備連接互聯網平台中,不管在座的科技公司願不願意,都已經運營在數字社會當中。DICT是我們的驅動力,也是未來考量的因素。
我們目前是做To B,但是願景是To C,希望有一天機器人真正能夠To C。我們做一個To B的公司品牌的構建核心途徑是UGB,User Generated Brand。我們的行業客戶在與我們一起定義品牌,建設品牌,運營品牌。作爲企業的CMO, 需要有永續在線和互動溝通的方式來開展工作。在數字化的社會裏,企業需要打造數字化的平台,我相信沒有人擔心企業裏沒有CMO職位。
二、2019年宏觀環境在變,市場需求也不斷在變化,企業的做法有哪些是變哪些是不變的?
梁靜(松鼠AI 1對1合夥人):我們技術後台有AI技術,但是消費者不懂AI。從2018年到2019年最大的變化是,2019年産品更好賣了,整個人工智能的信任度高了。之前我們有很強大的科學算法等,跟消費者講的時候,消費者完全聽不懂。我個人從十幾年前創業時就一直跟C端的消費者直接對話,有時感覺消費者應該理解的,但其實真的他們不理解我們的産品和特點。我們的用戶是家長,要把AI的術語轉化爲白話。今年其實大家覺得,如果不給孩子報一個人工智能的教育,不報一個個性化的教育,就落後別人了,這個大勢推了我們一把,讓我們整個市場上更加容易了,但同時競爭更加激烈了,又順勢又逆勢。
如果說最驕傲的品牌策略,應該是2018年換了名字,找到跟消費者距離最近的,代表孩子既可愛又敢于攻克難題的品牌名,就是“松鼠”,而且還確認了要加上“AI”,從而說明我們用AI技術做教育的定位和占領市場先機。因爲在2017年策劃的時候AI真的不是那麽的火。
我們在整個AI教育行業中,在AI技術上不僅是全國並且在全球都是領先的,因爲我們第二個策略就是用AI技術的專業高度在全球確認我們的地位和品牌。這也是因爲AI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要將最強的技術作爲品牌的定位和營銷策略。
謝憶楠(曠視副總裁):曠視的價值觀理念很簡單且一致,一個叫技術信仰,一個叫價值務實。這麽多年曠視對于技術的推崇一直不變,我們一直希望最純粹的技術人來到曠視,我們對內對外整個的宣傳沒變,讓人感覺到曠視是比較實在的企業。今年的變化是要加速,明白自己的企業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麽。今年行業不好,但是客戶的需求還在,怎麽能夠讓你們黑科技被別人明白,讓別人願意買你的東西,這個是最需要的。
今年看熱鬧這事不好使了,必須要拿出一手東西,讓人覺得你不是外行。這是對To B最大的挑戰,需要拿出跟別人匹配的專業性。
比如說零售行業不是讓大家看熱力圖,而是上來講三個行業從業者最看重的指標,是不是AI、IT不重要,關鍵能不能提到這點,講到這點很重要。C端了解消費者比較容易,B端真正了解行業的深度非常難,需要大量的時間挖掘行業。今天做的不一樣的是,我們做了很多內部,讓所有我們組內的人真的走到前線,甚至走到每一個店裏,看這個東西裝一個,對他業務有什麽想法,要不要裝,裝完之後有什麽感覺,這個是我們認爲的加速。
葛颀(達闼科技副總裁):用一個詞形容2019是AaaS,在此之前是AI as a Story。今年雖然是同一個詞,但是S發生了變化,變成了AI as a Service,當你AI真的端到端的給To B服務的時候就實現了落地,如果只停留在故事和架構,就會發現有比較大的差距,對我們來說今年特別開心,完成了從前面S到後面S的轉型。
尚雍明(千方科技副總裁):今年5月末,阿裏入股千方科技,阿裏的加入,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原有的中台能力。多年以來,我們隨著資本和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應對之策,尤其是今年,我們在資本層面發生了變化,阿裏的加入讓我們在SaaS層面有了更爲寬廣用武之地,而IaaS和PaaS基礎能力進一步加強,並隨著隨著政府需求和市場層面不斷優化升級。這是我們的“變”。而我們的“不變”是主營業務,我們所深耕的主賽道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在交通運輸行業中擁有最雄厚的技術積累和解決方案能力,我們在技術應用、産品叠代方面也走在行業的前沿,我們不斷追求技術能力、産品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全面創新和持續突破。所謂大道至簡,正在這變與不變之間。
譚旻(優必選CBO):我們只有一點:大的方向不變,其他全變了。從方向上來看,我們走的是長征之路,可能要20年、30年,甚至100年才能夠真正將機器人帶到千家萬戶,這是堅持不變的東西。但今年很明顯其他全變了,比如AI的熱點地位就被區塊鏈取代了。另外,從傳播的角度,短視頻已經確定無誤是變成是核心的溝通方式。
其次,比如說“直播”,也許99.99%的負責市場傳播的工作者,都需要重新認識如何應用“直播”的方法,這個對整個行業來講也是重新學習的一個過程。
三、作爲CMO的角色怎麽看待上市?
尚雍明(千方科技副總裁):大家一定要改變一個觀點:上市並不意味著解脫,也不意味著上升到“輕松的”新境界。恰恰相反,企業在上市之後,將面臨更加艱難和險峻的境地,上升意味著公司要對股民負責,要對資本市場負責。
第二,公司上市以後一定要有非常強的敏感度,或許以前面對的只是客戶和競爭對手,而上市後還要面對資本市場的驚濤駭浪、市場風向,這個時候,就更需要見微知著的能力和猛虎細嗅薔薇的洞察。
第三,在業務層面,上市與非上市的重要區別是“銀兩”,公司的預算或者成本會成倍翻升,掌握資本、運用資本將成爲舉足輕重的關鍵一環。
謝憶楠(曠視副總裁):第一點,成長過程中,上市或者不上市,只是必須要經過的事情,並不是大的裏程碑,曠視一直把技術與業務發展作爲主線,其他的都是發展的産物。
第二點,上市之後是靈魂拷問,不代表更成功了,而是接受更多的人審視和挑戰,企業責任更大,所有的東西做的最好,預算更重要,心態包括所有的東西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譚旻(優必選CBO):我只提兩個點,一個是精神上,一個是肉體上。精神上強調一點,就是必須要有一個平常心。無論上市不上市,企業家最終要把企業帶到何方才是關鍵。既然選擇了創業,就必須要有持久經營企業的心態,到了上市後,更需要重新總結過去,展望更遠的未來,有這樣一個心態是很重要的。
從肉體層面正相反,就是所有上市的企業要做好脫光衣服豁出去給大家看的心態,沒上市之前可能還猶抱琵琶半遮面,上市後更多要做好公開、透明的溝通機制。
徐強(滿幫集團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滿幫集團CEO張晖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第一,滿幫一定會上市,我們融了九輪融資,後面一堆投資人。第二,滿幫不急于上市,公司現金流很健康。基于這樣大的環境而言,我們在找好的時機。不論是哪個發展階段的企業,目前的狀況下最關注的還是增長,只要是經濟體,不論是大到國家,小到民營企業,只要保持著持續穩定的增長,一切不是問題,一旦當你的增長放緩,進入到橫盤的模式,甚至是在下滑的時候就會發現,什麽問題都冒出來了。在這個階段我認爲作爲企業的CMO,更多的是輔助CEO或者董事長,解決好持續穩定增長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我認爲作爲企業的CMO也好,更多的是輔助CEO或者董事長,做好持續增長。
梁靜(松鼠AI 1對1合夥人): CMO和CEO一樣,上市前可能還偶爾睡一個安穩覺,上市後基本上睡不了安穩覺了。我們AI的技術在教育領域,教育又是慢行業,我們不是很急。上市是一個責任感,是一個裏程碑,一個企業如果具備了上市的資格,只會承擔更大的責任,具備了被公衆所信任的責任。從個人的角度看,上市後,更難的路在後面。
葛颀(達闼科技副總裁):作爲達闼科技,在創業的那一刻有自己的夢想,不管是給孩子的教育,還是更方便的交通,這個是做企業的初心。企業運營要確保自己能順利跑到馬拉松的終點,這個是企業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