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應該把錢放在哪兒?
富豪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
“新加坡”
根據新加坡金管局的數據顯示,海外資産流入新加坡,非居民存款猛增44%,至620億新幣。同時,新加坡4月份本地銀行的外幣存款幾乎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三倍,達到創紀錄的270億新幣。
金融帝國受到沖擊
新冠疫情,封鎖住了人們的腳步,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而作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更是處在動蕩中心。
在疫情沖擊之下,美國政府出台阻斷政策,企業停工,經濟停擺,金融市場恐慌情緒不斷。
2020年3月,美聯儲孤注一擲,開始持續“放水”,甚至曆史上首次出台了無限量化寬松政策。
市場的反應是什麽呢?道瓊斯指數在10天之內連續4次熔斷!
“
美股曆史上總共發生過五次熔斷:
第1次熔斷:1997年10月27日;
第2次熔斷:2020年3月9日;
第3次熔斷:2020年3月12日;
第4次熔斷:2020年3月16日,
第5次熔斷:2020年3月19日;
美國時間6月11日,美股又險遭熔斷,三大股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暴跌。納斯達克下跌527.62點;道瓊斯工業指數大跌1861.82點;標准普爾500指數大跌 188.04點,僅差一個多百分點就熔斷。
不僅如此,美國失業率不斷飙升,種族問題緊張,社會秩序日漸不安定。
動蕩的美國,全球金融危機重演的恐慌情緒,讓人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亞洲,停留在了新加坡。
新加坡“資金避風港”
目前,新加坡是全球1200家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總部所在地,金融業占其總産值的13%,就業人數占總勞動力的5%,是國內的第四大産業。
世界銀行《營商環境環境報告》綜合開辦企業、辦理許可、財産注冊、保護少數投資者等等10個方面,新加坡已經連續10年占據榜首。
新加坡從勞動力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再到知識密集型的幾次産業結構轉型成功,因素衆多。
1、從法律制度和監管機構來看:
新加坡金融法律體系由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期貨交易法、基金管理法、外彙交易法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發出的信函及其他相關法規所組成,這些法律主要由MAS制定並經國會批准後頒布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獨特的金融管理機構MAS。MAS對新加坡所有金融機構和領有資金市場服務執照的公司履行管理職能,其管理的對象範圍除了涵蓋目前中國“一行三會”所監管對象範圍的總和之外,還包括對財富管理、信用評級等准金融類機構的管理。MAS的綜合性、權威性可見一斑。
這是因爲,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新加坡金融監管體系采用多元化分業監管的模式,但是這往往會造成監管部門互相推诿,監管職能交叉,責任不明,效率低下。因此必須要改變監管體系,施行統一的監管模式。
所以從1998年開始,新加坡對于金融行業的監管施行統一的方案,加強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權力,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管體系。
2、從自然禀賦和地理位置來看:
一是地處東八時區,與倫敦正好相差8個小時,這意味著當倫敦結束一天的金融交易,紐約還未開始金融交易時,正是新加坡可以進行金融交易的時段,這幫助新加坡的金融交易彌補倫敦、紐約金融交易時段的空缺;
二是處在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帶,國際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在此交彙、中轉、集散等。
此二者,爲新加坡成功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天然而又獨特的條件。
3、從政府態度和監管理念來看:
新加坡作爲一個島國,是一個開放、自由、競爭較爲充分的經濟體。
按照MAS現任負責人所持的觀點,金融監管不應該讓市場感到窒息,而是應該促進市場的運作,監管者可以提供“交通燈”和“道路指示牌”來進行引導,但道路安全最終還是取決于公路上的司機,也就是金融業的從業者。
4、從商業環境和激勵措施來看:
在新加坡,MAS建立網站公開法律規章,披露監管信息。
不僅如此,政府還通過征信局等第三方建立了對單位、個人的金融和非金融活動信用評級記錄等信息系統。新加坡政府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營造了優良的誠信環境。
與此同時,新加坡是一個世界公認的低稅賦國家和國際避稅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