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悲鴻誕辰127周年之際,近日在徐悲鴻美術館·重慶舉辦開幕了 “仁風遠播——中新文化的使者徐悲鴻作品特展”。本次特展精選了徐悲鴻的23幅原作,包括徐悲鴻的《追風奔馬》、《側目》、《鬥鷹圖》、《李惠望像》、《放下你的鞭子》等重要代表作。
開幕式現場
重慶市江北區區長陶世祥
重慶市江北區區長陶世祥致辭:“表達了對徐悲鴻先生致命遂志、兼濟天下的南洋曆程,如風吹萬物德惠普施,是他藝爲人生的一大縮影。本次展覽爲廣大群衆深入認識重慶、了解江北架起一座“多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藝術交流橋梁,讓世界看到更加開放的江北。”
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副局長孫熙勇
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副局長孫熙勇在致辭中說:“藝術重在交流,本次展覽爲中新兩國搭建了友誼的橋梁,重慶與新加坡攜手並肩,提升兩國開放發展,互聯互通,緊密合作,發揮優勢資源。本次展覽體現了文化的力量,是一次跨越時空和地區的思想藝術上的共鳴。”
徐悲鴻之孫媳、展覽出品人、北京時代悲鴻藝術中心負責人楊淨
徐悲鴻之孫媳、本次展覽出品人、北京時代悲鴻藝術中心負責人楊淨女士在致辭中說道:“悲鴻大師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是奮進與探索的一生,是理論與實踐並重不斷開拓創新的一生,對一座城市來說,一代大師留下的足迹,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徐悲鴻在重慶與星洲的記憶,如今已成爲這兩座城市的濃墨重彩記憶之一。”
本次特展展出的是徐悲鴻1939年至1941年在新加坡時期創作的部分作品。徐悲鴻的作品中處處流露出儒家思想的浸潤和滋養,仁風遠播也是對徐悲鴻推廣傳播傳統文化的一種肯定和贊譽。這次特展從深刻解析作品切入,圍繞畫中人物故事展開,帶觀者走進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揭開20世紀30-40年代徐悲鴻精彩的南洋往事。
1939年1月9日,正是在那個遙遠的下午從香港駛來的 “萬福士”號郵輪拉著長長的汽笛,緩緩開進新加坡港,從船上走下一中年男子,他就是在華人藝術界聲望日隆的徐悲鴻。自1919年,徐悲鴻赴法留學首次途經新加坡算起,這是他第六次來到星洲,這次舊地重遊他還帶來了畢生心血千余幅重要創作和曆年購藏的近代中國及歐洲書畫珍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在碼頭上以南洋儒士黃曼士爲首的友人團及新聞記者們熱烈地歡迎他的到來,對于接下來要做的一切,徐悲鴻這樣對記者表達“藝術家應盡其所能,奉獻國家,盡國民一份子之義務”。
徐悲鴻與新加坡的不解之緣,源于結識黃家兩兄弟黃孟圭與黃曼士 ,黃曼士在新加坡的居所江夏堂也成爲徐悲鴻來往之間的第二個家。1938年仲夏,徐悲鴻從渝州出發,先赴廣西桂林,又經廣州、香港,最後輾轉到達星洲,正式開始了他巡展義賣、籌赈救國之旅。這回到新加坡,被他視爲“生平第一知己〞時任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新加坡分公司經理的黃曼士,安排徐悲鴻住在江夏堂,他剛落腳即引起轟動,高官顯貴、豪商富賈、文學藝術家、青年學子紛至沓來。雖在客居中,徐悲鴻仍堅持多年養成的習慣,每日清晨洗漱後即研墨作畫,有時興之所至,夜半起身,燈下揮毫。徐悲鴻最有代表性的《奔馬(題第二次長沙會戰)》、《側目》、《鬥鷹》、《李惠望像》、《群雞》、《放下你的鞭子》等都誕生于此。在江夏堂徐悲鴻畫得最多的是馬,當年這裏有 “萬馬奔騰江夏堂”之譽。三年間,他究竟畫了多少匹馬已難確知,但他當年爲抗戰籌赈、爲美國畫展准備,加上贈送友朋的馬,估計共有千幅之多,這千幅中有奔馬、立馬、飲馬、群馬,以一當十,便是萬馬奔騰之勢了。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從1939年到1941年之間,徐悲鴻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槟城四地舉行籌赈畫展,盛況空前,籌款總金額爲 54000余元叨幣 ,這筆巨款全部用于救濟國內傷員與難民。馬來西亞霹雳州民間組織——霹雳華僑籌赈祖國難民委員會有感于此,專門頒發給徐悲鴻感謝狀——“ 仁風遠播 ”。徐悲鴻還通過爲新加坡名人畫像爲抗戰募捐,他的確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諾言,盡了最大的努力奉獻國家。
徐悲鴻在星洲創作出散發著獨特魅力的璀璨佳品,是自我藝術創作的新高地,記錄著一位心揣家國情懷的民族藝術家只身一人遠渡南洋的激情歲月,標志著他最爲輝煌的藝術高峰,也體現了人文精神的曠世創造。徐悲鴻創作了具有民族象征意義的 “馬”“獅”“鷹” 等作品,流露出憂國憂民、關切祖國的情懷,以及隨時准備揚路前進、奮勇抗敵的精神。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1939至1941年的南洋時光在徐悲鴻的一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是他心情愉悅、精力旺盛的時期,也是他佳品頻出的三年,他把身心全部投入到藝術創作當中。徐悲鴻在星洲之創作,折射出的藝術魅力恒久流傳,它們不僅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和研究意義,更是時代擔當的重要象征,爲世人敬仰。他追求藝術的激情和改造中國畫的理想,毫無保留地傾注在當地,他是提升南洋美術水平的重要奠基者。他將自己的藝術與對國家民族的責任結合在一起,把繪畫藝術的社會功能發揮到極致,樹立了一代大師的光輝典範。
徐悲鴻、黃孟圭、黃曼士外孫女及黃曼士(從左至右)1939年拍攝于江夏堂
徐悲鴻作品 追風奔馬,130cmx76cm,1941
徐悲鴻作品 側目,111cmx109cm,1939
徐悲鴻作品 立馬 ,130cmx76cm,1939
徐悲鴻作品 大樹雙馬,131cmx77cm,1939
徐悲鴻作品 陸運濤夫人-李惠望像,油畫,82cmx54cm,1941
徐悲鴻作品 母女圖,油畫,121cm×104cm,1941
徐悲鴻作品 群雞,136cm x68cm,1939
徐悲鴻書法 七言篆字對聯,155cmx41cmx2,1939
徐悲鴻作品 鐵錨蘭,81cmx47cm,1939
徐悲鴻作品 三鵝,82cmx47cm,1939
展覽地點:徐悲鴻美術館·重慶(重慶市江北區盤溪路70號)
展覽時間:2022年7月19日-9月18日
(7月26日起免費向公衆開放)
參觀時間:周二至周日(需要提前預約參觀)
學術顧問:徐慶平、戴士和、呂品田
出品人:楊淨、王澤婷
策展人:徐骥
聯合策展人:甯靜、武川、張李萌
展覽執行:羅潔、李钰
榮譽支持單位:新加坡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主辦單位: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中共重慶市江北區委、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重慶市江北區文化旅遊委、徐悲鴻美術館·重慶、時代悲鴻(北京)文化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徐悲鴻紀念館、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文旅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重慶大學美育教育中心
支持單位: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新加坡中華總商會
展覽視覺:格局創界文化 Ger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