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專業刀剪老品牌中,“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王麻子自上世紀末開始先後曆經停産、破産和轉讓,而張小泉率先在A股上市,日子過得風生水起,這離不開實際控制人張國標和一衆浙商大佬的幫扶。
作者丨齊敏倩
編輯丨劉肖迎
這幾天,張小泉成了熱搜榜的常客。
消費者用張小泉菜刀拍蒜,結果“一刀兩斷”的事剛要過去,7月18日,有媒體爆出張小泉總經理夏乾良之前接受采訪時曾談到,“你學了幾十年的切菜方法可能是錯的,米其林廚師不這樣切。”此話一出,更是讓網友坐不住了,紛紛高喊:中國人才是做飯的祖宗。
雖然張小泉官方和夏乾良都已回應、致歉,但因一頭大蒜引發的風波仍未平息,評論區一片罵聲。
趁著張小泉這波熱度,王麻子、十八子作等競爭對手紛紛在直播間上演“刀拍大蒜”的戲碼,還發了多條視頻“炫”中國刀工。
消費的低頻性,決定了刀剪很難成爲大行業。目前,張小泉是國內唯一上市的刀剪品牌,它背後的股東也堪稱“豪華”。複星系、申通董事長、演員苗圃等都是其股東,公司實控人張國標控股的富春控股有限公司涉及諸多行業,還是菜鳥網絡的發起單位之一。
(苗圃)
01 一年賣620萬把刀,賺8000萬
刀具很難做成大生意。
7月14日,王麻子成功蹭上張小泉的熱度,在直播間拍了一整天蒜,直播將近22小時,觀看人次達45萬。流量破了紀錄,但據媒體報道,當天王麻子直播間的銷量只有989件。
通常情況下,刀具的使用壽命長,用網友的話說“我媽一把菜刀用了幾十年”。消費的低頻次,是制約刀剪行業規模的最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刀剪行業是我國傳統行業,産業鏈完整,進入門檻低,所以市場集中度很低。據天風證券數據,我國年營收規模在2000萬以上的刀剪企業數量穩定在200家左右。
專業刀剪老品牌、小家電品牌和專業刀剪小品牌是目前我國刀剪市場上的三大“派別”。張小泉和王麻子屬于專業刀剪老品牌的代表,俗稱“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
明朝崇祯年間,王思家開了一家名爲“張大隆”的剪刀鋪,因爲模仿者太多,他的後代在康熙年間,把招牌改成了“張小泉”。
做了400年刀剪,如今的張小泉已是我國刀剪頭部品牌,市場占有率在1%左右。2020年,張小泉大約賣了621萬把刀具、2932萬把剪刀和172萬套刀剪組合。
從總的業績表現看,2017年至2021年,張小泉的營業收入從3.41億元增長至7.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22.2%,歸屬于母公司的淨利潤從0.48億元增長至0.7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3.3%。
雖然規模不大,但靠賣刀剪年賺近8000萬元,張小泉的生意也算得上是“小而美”。而且,跟生産小家電的蘇泊爾、愛仕達以及生産不鏽鋼器皿的哈爾斯相比,賣刀剪的張小泉毛利更高。
以2020年爲例,張小泉毛利率爲40.8%,比蘇泊爾和愛仕達的炊具以及哈爾斯的不鏽鋼産品毛利率高出12—15個百分點。
不過,從淨利潤方面看,張小泉業績有放緩的趨勢。2020年和2021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爲6.8%和1.96%,遠低于2019年的65%。
2019年到2021年,張小泉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下滑了2.6和4.6個百分點。其中,淨利率的下滑和公司銷售費用的增高不無關系。
2021年,張小泉的銷售費用達1.17億元,銷售費用率爲15.38%,比2017年高出近4個百分點。行業競爭激烈,需要進行廣告宣傳,以及發力線上渠道,是張小泉銷售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
刀具本身消費頻次很低,所以想要保持業績高速增長,張小泉就得從提高單價走高端化以及擴充品類兩方面著手。
高端化方面,我國國産刀具品牌基本以中低端大衆市場爲主,高端市場上,德國的雙立人等國外品牌占據優勢。
國金證券統計了阿裏平台上價格在300元以上的刀具銷量,張小泉以16.42%的品牌占有率位列第二,而雙立人位列第一。其中700元以上的刀具市場,雙立人基本占據半壁江山。
張小泉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曾說,公司將大力推進高端産品的開發和銷售,並相繼引入“泉近”和“海雲浴日”家徽作爲高端産品線的標識,目前標識兩個家徽的産品銷售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已接近10%。
除了高端化外,張小泉也在拓展刀剪之外的品類。2019年,公司實控人張國標的女兒張新夏在接受《家族企業》雜志采訪時就曾表示,張小泉對標的其實不是雙立人,而是日本的貝印集團。
貝印集團的産品線更全,除了刀具外還有修眉刀、刮毛刀、睫毛等諸多産品品類。當時,張新夏曾說,張小泉的品牌定位是“如你所需的生活五金制造者”,産品線要延伸到生活的五金全類。
2021年,張小泉還成立了廚具廚電事業部集群以及家居五金事業部集群。目前,張小泉官方旗艦店除了傳統的刀、剪産品外,還有廚房用具、美容個護、嬰童用品、清潔洗護等諸多品類,包含水杯、男士剃須刀甚至護手霜等多種産品。
同年,張小泉廚具廚電和家居五金兩大新産品類目的銷售收入達到2.27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30%左右。
02 背後的浙商大佬
長期以來,在刀剪界,老字號的生意也不好做。和張小泉齊名的王麻子,自上世紀末開始先後曆經停産、破産和轉讓,目前商標被轉讓給了廣東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
張小泉能發展到如今的地步,離不開其實控人之一——浙商大佬張國標。
1992年,杭州人張國標在上海浦東組建成立富春貿易公司,這是他發迹的起點和如今富春控股集團的前身。
剛創業的時候,富春貿易做過混凝土攪拌站,之後又投建了兩個5000噸級的黃浦江碼頭泊位。2003年,在上海打拼十多年的張國標開始回鄉投資,先後開發了杭州崇賢港、嘉興乍浦港的海運物流基地、建設2.5萬噸級乍浦港富春碼頭。
目前,富春控股集團的産業橫跨供應鏈、金融、醫療和智能制造等諸多行業。公司還是菜鳥網絡的發起人之一。除了張小泉外,富春控股旗下還有一家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公司——運通網城房地産信托。
《2021年胡潤百富榜》上,張國標和兒子張新程以110億身家排在第647位。
2007年,富春控股以增資的方式取得了張小泉的實際控制權。
富春控股剛進入的時候,張小泉的發展也算不上太好,光是商標問題就夠企業頭疼了。計劃經濟時期,企業對商標的重視不夠,除了杭州張小泉外,南京、上海也都有張小泉。其中“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對杭州張小泉的沖擊最大。
杭州的張小泉有“張小泉”這個馳名商標,上海張小泉則是被相關部門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原本,上海張小泉是杭州張小泉的經銷商,兩家相安無事。後來,上海張小泉開始生産“泉字牌”刀剪,兩家便開始多次對簿公堂。
富春控股控制了杭州張小泉後,爲了永絕後患,旗下的富泉投資幹脆花費約4500萬元收購了上海張小泉100%股權,不得不說,背靠資本實力雄厚的大股東,果然好辦事。
在張國標和富春控股帶領下,張小泉一步步成爲國産刀具品牌的頭部企業,並且成功在2021年登陸A股市場。
2017年,在張小泉的第二次增資中,一大批大佬成了其股東。其中包括上海均瑤有限公司、西藏穩盛進達投資有限公司、陳德軍和亞東北辰創業投資限公司等。
其中,西藏穩盛進達投資有限公司,由苗圃出資80%成立,是中國動向的關聯公司。中國動向的董事局主席陳義紅曾是李甯高管,因爲成功運營Kappa被稱爲“時尚運動教父”。業內普遍說,演員苗圃和陳義紅是夫妻關系,《上海證券報》也把西藏穩盛進達投資有限公司的苗圃,認爲是演員苗圃。
陳德軍是申通快遞的董事長,亞東北辰則是複星集團旗下公司,實際控制人是郭廣昌。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022年一季度,上海均瑤有限公司、西藏穩盛進達、陳德軍和亞東北辰均持有張小泉1.28%股權。
真是沒想到,一把小菜刀,背後竟然有這麽多資本大佬的身影。
(除單獨標注來源外,以上圖片來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