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菲尼克斯
上個月,網上流傳過有人從山巅墜崖自殺的新聞,讓人唏噓。
其中9月初那個從峨眉山懸崖縱身跳下的21歲女孩,生前曾多次跟她周圍的人表達過自己患抑郁症的痛苦,但他們卻沒放在心上,朋友們給出的建議是“去旅遊一下”“去蹦個極”。
這樣讓人遺憾的故事並不是個例。那些因爲心理困擾而尋短見的人,在結束生命前的一刹那,他們的內心是否在怨念:“我的痛苦,爲何無人知曉?”
如果他們身邊有人懂得“精神健康急救”,及時識別出他們的症狀、開展幹預,就如同對身體的CPR(心肺複蘇)一樣,或許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精神急救的概念,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下誕生的。
“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概念2001年誕生在澳大利亞,原創者是墨爾本大學的兩位資深精神健康研究及教育專家Betty Kitchener以及Anthony Jorm。現在,課程已經得到國際廣泛認可,除澳大利亞外,還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落地;並且,除了通行的課程外,還有專門的關懷青少年版的課程。
“精神急救”怎麽學?首先是真切地體驗出現精神症狀者的感受。
“一個人站在我的對面跟我說話,另一個人把報紙卷成喇叭筒對著我的耳朵喊。我一開始還想盡力去分辨他們在講的是什麽,但馬上我發現這根本沒法做到,到後來我簡直要抓狂了……”這是一名學員在體驗抑郁症患者的幻聽感受。
“原來幻聽是如此痛苦。”“精神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簡稱MHFA)培訓學員許良感慨。
2018年7月,MHFA上海金山區心理健康志願者培訓班上,學員體驗抑郁症患者的幻聽。
和身體急救一樣,精神急救的目的是在專業的醫療力量介入之前,能對人的精神症狀做出及時的判斷和處置,因此這套體系非常講究實用性。在兩天共計12小時的培訓裏,不僅有理論講述,更多的是親身體驗、現場操練和即時評價。
在了解與抑郁症患者溝通的技巧後,學員們接著就要與培訓導師扮演的“抑郁症病人”模擬溝通。“導師是資深的精神科醫生,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她的模擬非常真實。我們開始有幾個同學和這個‘病人’溝通,聊天也聊進死胡同裏去了,但這就給後面的人提供了經驗教訓。模擬結束,導師會組織大家對剛才表現討論得失,我們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MHFA培訓中,學員模擬練習與抑郁症患者溝通
大約2015年底,在一次精神醫學的國際交流會上,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醫師、上海醫學會精神醫學專科分會主任委員何燕玲接觸到了MHFA課程,她立刻覺得這就是她想要找的東西。
“2011年上海地鐵10號線發生追尾事故時,我在新聞報道中看到:事故發生後,車廂裏有一名乘客讓大家冷靜、不要慌亂。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我們身邊多一些這樣的人,能在人們的心理産生危機時及時幹預,那會是一件多好的事兒啊。”何燕玲教授說,盡管她自己一直醫治抑郁、焦慮等症狀的患者,但專業醫生能直接幫助到的人畢竟是少數,而目前被心理症狀困擾的人已經越來越多,有沒有一種能讓更多普通人較快懂得處理精神危機的辦法呢?
在她的聯絡下,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與香港心理衛生會合作,于2018年開始把MHFA課程引入內地。目前,上海已經有15名培訓導師獲得了香港心理衛生會的認證,已開展了兩次團體班培訓和一次個人班培訓,學員們獲得了由上述兩機構聯合頒發的修業證書。
▲2018年6月,MHFA華山醫院培訓班,學員進行呼吸松弛練習
“‘精神健康急救’課程的定位很准確,聚焦于抑郁症、焦慮症、物質濫用和重性精神病四個方面,形式活潑、沒有門檻,普通人都能比較快地上手掌握;同時它的基本原理和授權認證體系又是非常嚴謹的。”
今年9月上旬的培訓,也是課程引入後的首次個人班培訓。這套課程的運營執行單位、上海拓新健康促進中心理事長王瑞介紹說:這次個人班的20多個學員中,有爲提升自我和學習知識技能而來的,也有肩負員工身心健康責任的企業管理者;有爲幫助深陷重度抑郁的親人朋友而報班學習的,也有爲工作中的障礙尋求解決方案的兒童公益組織負責人。
▲MHFA中國大陸地區首期個人班結業合影
何燕玲說,掌握MHFA的技能,最先得益的是自己,會懂得如何去識別和調適自己出現的心理困擾;然後就是能幫助身邊的親人朋友。
學員許良是某跨國生物醫藥企業中國公司的員工健康促進負責人。他說,他所在部門之前關注得比較多的是員工的身體健康,心理疾病方面涉及得比較少。參加這次培訓後,他比較清楚地了解到什麽是心理症狀,該怎樣第一時間幹預,以及讓有這些症狀的人尋求專業幫助;同時,他也開始懂得去識別公司的工作環境中可能有哪些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我計劃推薦公司的人力資源、工會等接觸同事比較多的部門負責人也來接受這項培訓。”
▲2018年9月的MHFA個人班培訓,學員在討論
吳思穎是湖南株洲市弘毅幫幫公益協會項目的負責人,她所在機構主要通過藝術療育和康複犬的方式來幫助心智障礙青少年。在工作中,她發現有不少孩子有焦慮、不能控制情緒等問題,但家長都不知如何處理。她曾經聯系心理咨詢師,但後者表示這已經超出心理咨詢的範圍,應該去找精神科醫生;但她從精神科醫生那裏得到的信息也不是很有操作性。“這次培訓爲我解了燃眉之急。”
▲2018年9月的MHFA個人班培訓,學員在自我介紹
何燕玲和王瑞都表示, MHFA 培訓在中國大陸剛剛起步,當下是穩紮穩打、保證質量,從上海起步做好,以期將來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