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2022石化産業發展大會油氣分論壇舉行。來自中石化、中石油、中國海油的多位專家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油氣行業正面臨多重挑戰。對外,國際原油市場形勢複雜,需要通過調整能源體系,開發海洋能源、非常規油氣資源保證行業安全穩定運行;對內,煉油産能結構性過剩矛盾突出,需要行業優化産品結構,促使産業鏈向高端化、低碳化轉型。
國際市場形勢複雜 行業運行面臨挑戰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學峰表示,2021年以來,國際油氣市場形勢複雜,前有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重要産業鏈、供應鏈造成沖擊,導致各國大力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進入上升通道。而後今年烏克蘭危機爆發,歐美持續加大對俄羅斯能源的制裁,加劇了石油供應緊張,國際能源價格大幅沖高。截至5月,歐亞天然氣價格約爲疫情前的6.5倍,原油價格接近疫情前的2倍。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也隨之大幅攀升,6月份新加坡汽油現貨價格達到150美元/桶,柴油達到177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漲了1倍;同時,全美汽油均價也首次超過5美元/加侖,柴油價格飙升至5.7美元/加侖,是近5年平均水平的2倍。
“目前,能源等大宗商品的生産者物價指數(PPI)已經接近20世紀70年代,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卻遠不如當時,全球經濟正處于高通脹的危險境地。”南華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朱斌認爲,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上半年已經見頂,油氣市場需求將迎來大幅波動,市場前景並不樂觀。
姜學峰建議,在當前形勢下,我國應當進一步增強國內資源的基礎保障作用,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盡快使原油産量回到2億噸以上並長期穩産。同時,進一步增強油氣産業鏈的韌性,及時調整優化生産節奏和産品結構,統籌國內外資源,發揮國際貿易在保持産業鏈彈性方面的作用,保持油氣行業整體平穩運行。
國內消費依賴進口 能源體系需要調整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能源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呈現一些新的特征,也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郭勝偉指出,在“雙碳”目標下,未來1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的年均增速將會降至1.3%,並在2040年前後到達需求總量峰值。同時,能源消費結構也將呈現低碳轉型的趨勢,石油和煤的消費占比將逐漸被天然氣或非化石能源蠶食,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超過80%,二氧化碳排放量進入低速增長的平台期。
然而,我國油氣需求對外依存度仍居高不下。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持續處于70%以上,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能源供應安全問題愈加凸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非常規油氣重點實驗室主任董大忠認爲,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特別是頁岩氣、煤層氣、天然氣水合物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將成爲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手段。
“2017年,美國已經通過開采頁岩氣等非常規氣資源實現了天然氣自給,預計到2030年,我國非常規天然氣産量將達到1200億~1700億立方米,在天然氣整體産量中占比將提升至42%,成爲我國實現天然氣大發展和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董大忠說。
郭勝偉表示,應對能源結構升級挑戰的另一條道路是開發海洋能源。2021年,我國海洋原油産量增至5484萬噸,海洋原油産量增量占全國原油産量增量的78%,未來還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同時,海上風電、海上漂浮式光伏、海洋氫能以及海洋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等非化石海洋能源也將是未來能源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與陸上能源實現耦合協同,構建中國能源縱深發展的新格局,助力我國能源體系轉型發展。
煉油産能結構性過剩 産業發展走向高端
近年來,我國煉油行業産能呈持續擴張趨勢,新增産能包括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00萬噸/年二期項目、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1500萬噸/年擴建項目、4000萬噸/年山東裕龍石化有限公司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等,同時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盛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榮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民營煉化巨頭的崛起,也使國內煉油産能“井噴”式提升。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發展,正在加速蠶食成品油特別是燃油市場份額,使成品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産業鏈轉向高端化、多元化刻不容緩。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高級專家謝朝鋼表示,煉油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將呈現多方面趨勢。一是企業大型化、園區化,國家已經實施了嚴格的行業准入制度,禁止新建1000萬噸/年以下常減壓、80萬噸/年以下石腦油蒸汽裂解裝置;二是煉化一體化、清潔化,新建煉油項目大都包含煉油、乙烯和芳烴三大系列,通過公共基礎設施共享等措施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同時環保要求也更加嚴格;三是産業鏈差異化、高端化,加快高端新材料産品“補短板”,並優化已有産品生産工藝,解決産品性能提升和生産成本較高的問題;四是實施智能化、數字化,通過計劃優化先進過程控制等系統,使數據逐漸成爲企業運行發展的核心資産;五是發展塑料循環經濟,建設化工型煉廠。
“碳中和正在重塑整個行業的發展格局,油氣行業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沖刺已經開始。”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葉海超說,“油公司和油服公司應當加快業務低碳化、布局低碳能源服務業務,建立上中遊一體化産業鏈減排創效機制,在保證油氣供應安全的基礎上,加快新能源與油氣業務協同發展,以便在‘雙碳’目標的限制下贏得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