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地球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水球”,其表面有71%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而陸地面積只占到了地球表面積的29%,通過計算可得出地球的海洋面積約爲361745300平方公裏、陸地面積則爲148322566平方公裏。
早在地理大發現(又稱探索時代或發現時代、新航路的開辟)以前,由于海洋的阻隔很多國家與地區不爲外界所知。到了15世紀~17世紀,爲了尋找著新的貿易夥伴和開辟新的貿易路線,以此來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這個時期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麥哲倫等),他們所進行的探索極大地擴展了已知世界的範圍,爲世界市場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如今,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各國各地區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全球已經形成連通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主要海上航線,並且三大洋的航線通過巴拿馬運河(或麥哲倫海峽、合恩角)、馬六甲海峽{或巽(xùn)他海峽}以及蘇伊士運河(或非洲南部的好望角)連接起來,形成一條環球海運航線。
而作爲是“海上生命線”(霍爾木茲海峽被西方國家譽爲海上生命線)的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由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該海峽大致上呈東南-西北走向,長約1080公裏,是連接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國際水道,也是中日韓三國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
由于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的戰略要地和連通印度洋與中國南海海域的主要航道,它承擔著全球約1/3的貨物運量和約50%的石油運輸量,其重要性不亞于巴拿馬運河或蘇伊士運河。
從地理位置來看,因爲中國南海與安達曼海之間被馬來半島分隔,因而過往船只不得不繞行1200余公裏經過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海峽,而這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和風險,而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
爲了縮短東亞與歐洲、非洲以及中東等地區的海運航程,促進泰國經濟的發展,泰國政府關于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的構想一直以來都引起國際廣泛注意。這條全長112公裏號稱“東方巴拿馬運河”的“克拉峽運河”一旦建成通航,可供遠洋油輪直接通過,將不再經過馬六甲海峽,可縮短航程約1200公裏,大型油輪每趟可節省成本約200萬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節省東亞國家的能源運輸成本,也開辟了一條能源戰略通道。
但是網友的問題來了,“克拉地峽運河”的構想早就提出來了,爲什麽遲遲沒有開鑿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1、投入産出不理想
“克拉地峽運河”規劃沿線最高海拔爲100米,整個工程需花費300億美元耗時10年完工,且建成後運河的維護成本也很高,而縮短的1200公裏只相當于節省了約30萬美元的開支,若運河的通行費用較高,從經濟上來看大型郵輪還是選擇馬六甲海峽的概率較大,並且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産業鏈。
而且300億美元的對于泰國來說實在是有點“花不起”,據泰國“官方說法”是僅僅僅這筆運河建設費用就占到了泰國2018年GDP5049億美元的1/17,還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流和後期的維護成本,實在是一場“豪賭”。
2、可能會造成泰國分裂
克拉地峽處在泰國的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是馬來半島北部最狹窄的地方,南北僅寬56公裏。如果“克拉地峽運河”開鑿通航,這勢必會給長期動蕩的泰南三府火上添油,因爲地峽以南的泰國南部地區主要是穆斯林的聚居地,如果動蕩加劇並長期與泰國本土分隔,很可能會獨立或並入信仰伊斯蘭教的馬來西亞。
3、影響地緣關系
“克拉地峽運河”一旦成功通航,那麽視馬六甲海峽爲“搖錢樹”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兩個國家的戰略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將會大打折扣,而對于從東西方來往的船只直接通過克拉運河將會大大縮短航程可謂是省時省力省錢,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海島的劫持。但是“克拉運河”的修建,這就意味著泰國將會搶走同爲東盟成員國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鐵飯碗”,這種“傷和氣”的買賣當前實力較弱的泰國還不敢。
並且“克拉運河”的修建對嚴重依賴國際貿易的新加坡沉重打擊,“土豪彈丸小國”新加坡勢必會請求大哥(美國)來“主持公道”,而“山姆大叔”在西太平洋地區最需要像新加坡這樣的“炮灰”,畢竟他們很明白“克拉運河”的開鑿將會給我國能源的運輸和保障所帶來的積極意義,因此勢必會“找茬”來制約我國。
以上三點就是爲什麽“克拉地峽運河”構想提出了一個多世紀而始終未能付諸行動的主要原因,你還有哪些要補充的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