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早春在電話上,線上問桃樹啥時澆水好?我想從以下幾點給大家交流探討一下!
- 一、氣候的變化談澆水。
根據鄭果所王力榮研究員從1983年~2012年30年氣候檢測變化報告,鄭州地區桃樹開花提前9天,果實成熟期的趨勢基本不變,但落葉向後推遲了15~20天。現在已進入2020年,開花更早,落葉肯定更晚點了,我區基本雷同。說明地球溫度的升高是大勢所趨。六七十年代冬三九、四九滴水成冰到近幾年暖冬如早春,雪天變雨天,大地幾乎不封冬了。我認爲我區周邊桃樹冬季不存在凍害問題,因爲絕大部分桃樹品種能抗零下22~25度低溫,安全越冬根本沒啥問題。即使在六七十年代,我村花果上百畝旱地桃園也沒有出現過冬季凍害現象發生。說明,只要土壤墒情合理澆越冬水防凍並沒有多大意義。我認爲澆不澆越冬水取決于土壤的墒情,只要土壤20公分以下墒情不低于50~70%,完全能滿足桃樹越冬對水分的要求。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必須要冬澆的一水。大家都知道冬澆時必須選擇早凍午消澆完正好,然後進入封凍期到了開春,土壤地表在凍消的作用下變成了松軟透氣保墒的土壤,對桃樹的安全越冬非常有利,還能起到滅除病蟲害作用。近幾年冬澆水後卻出現了相反結果,地表板結嚴重,裂縫遍地,散墒還非常嚴重,冬澆後還必須耙抹中耕保墒。
去年秋雨連綿,去冬雨雪不斷,根本不存在地下墒情問題。反而更利于桃樹安全越冬和保墒,特別是在生草的果園效果更好,能使桃樹根系處在最佳墒情、透氣的環境之中。
二、什麽情況下應澆冬水?
1、全機械化操作施肥的不必澆水。
去年秋雨連綿、雨水下滲很深,土壤水分是近幾年最好一年,你采用的是全機械化開溝、施肥、複土一體化的,保水保肥效果肯定好,合理的墒情能促使肥的分解,加上地溫適宜,使桃樹根系處在水、肥、氣、熱最佳環境之中,自然根生長量大、好,葉功能就好,貯藏營養就多了,樹就生長的健壯,抗逆性自然就增強了,完全不必要澆越冬水。
2、挖坑、開溝、滯後施基肥的必須適時澆冬水。
就是人工挖坑、機械開溝施肥滯後的一定要適時澆水或澆越冬水。
原因很簡單,你挖了個坑、開了個溝,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時氣溫較高,挖出來的土壤中的水分早己蒸發的差不多了,最後肥是施了(枯枝落葉雜草更糟糕),複下去的是幹土,坑內、溝內沒啥水分時,肥必然分解不了,複的土越幹空氣越多,透氣性越好,散發水分越快,根趨水性很強,溝裏沒水分自然根就不找肥了,即使能長點新根,肥沒水無法分解,濃度太高的情況下,可能還會出現燒根現象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根就無法吸收水肥,自然抗逆性降低,安全越冬就成了問題。施肥複土後最好及時澆水,沒澆的情況下必須早澆越冬水,叫根和土壤、肥成爲一體。否則,覆土太虛,冷空氣鑽入坑溝內,桃樹根系吸收水分不足時,樹冠枝條很有可能抽幹凍死(有事例)。
3、八、九月老天不下好雨必須澆冬水。
雖然桃樹耐旱忌澇,只要土壤含水量不低于40%時桃樹都能正常生長。如果這個時候老天不降有效雨,桃樹葉片蒸騰量在八九月也是很厲害的,特別是澆水困難地、丘陵地,土壤由淺到深,在山西十年九旱的長期大旱情況下0~3米都難見到明顯的黃墒時(低于40%以下),就會出現桃樹葉片全天侯的萎蔫發生,即使下了一場有效中到大雨或人爲淺澆水造墒(降雨、淺澆20亳米),根系在30~50公分深層土壤墒情仍然很差,施了基肥或沒施肥的桃園必須要重視冬灌了,最好大水漫灌,澆水還要重、要透,使少數深根系40~50公分深土壤都必須有足夠的水分,才能使桃樹根系産生根壓,土壤墒情越好造成根壓越大,補充樹冠散失的水分能力越強,桃樹才能産生抗性安全越冬。但是,澆水不能過重、過深,就會把肥淋于根外地下而浪費。
實踐證明!根系趨水性很強,表墒好、吸收根向上浮伸得多、快、不耐旱;淺層土壤差,30~50公分深土壤水分好,達到含水量60~70%時,根下行深、快!自然耐旱,抗逆性好。
有滿足澆水條件的桃園深層墒情是充足的,只要秋雨正常,不必考慮冬澆水一事,變暖的冬季氣候越冬完全沒問題。
三、春早澆好還是晚澆好。
這是春節桃農咨詢最多問題之一。還是以土壤墒情的含水量作爲桃樹對水分要求爲依據。只要20公分深含水量不低于50%以上,是能滿足桃樹早春對水分的需求的,再者離最佳澆水時間不到25天左右,2月份氣溫、地溫較低,正處于桃樹樹液流動複蘇期。澆水降低土壤的透氣性,阻礙了太陽熱能的傳導,不利于根系恢複活動,在這種上下溫度不協調的情況下對桃樹的正常生長是不利的。
實踐證明,把澆春水放到開花前半月是較合理時間,地溫高了毛細根須根生長加快,在此時澆水結合沖肥效果最佳,隨著氣溫不斷回升,根對肥的吸收能力增強,剛好到了桃樹鈴铛開花坐果期,好鋼用在了刀刃上,爲前期的葉片攻大,幼果果肉細胞的分裂創造了好的條件,奠定了豐産優質的基礎。碰上雨水多土壤墒情足夠的年份,可改沖施爲槍施肥。看天降雨多少、土壤墒情變化、隨機應變、靈活管理、減工增效。
作者:中農樂果業科學研究院講師 王萬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