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停産
11月22日,初冬的日子涼風乍起。新鄉市宏力大道新飛廠門口,即使是上下班時間,也不見了本應出入的人群,稀稀落落偶爾進出的電動車,顯示這裏正品嘗著落寞的味道。
此前幾天,一封中英文雙語寫就的信件將新飛電器再一次拉到了舞台中間,雖然在中國的家電領域,今天的新飛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冰箱巨頭。
在這封名爲《新飛告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發信人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稱,“在過去幾年裏,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一直在一個競爭激烈、充滿挑戰的商業環境中運營。在家用電器行業激烈的價格競爭壓力下,新飛公司的盈利能力變得越來越困難。”
同時其表示,董事會已經審查了新飛公司的幾項戰略選擇,並決定允許新飛公司進行重整工作,這將考慮到停止生産活動,並根據中國法律制定相應的安排方案。
此前,由河南新飛制冷器具有限公司、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飛家電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重整說明稱,“迫于資金鏈壓力,公司目前唯有停止生産活動。”
“看到現在的情況,我很慶幸我已經離開了新飛,今天的結果是早就預料到的。”曾經在新飛工作過七年的孫迪(化名)既無奈又釋然地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曾經的新飛是新鄉最知名的企業之一,孫迪去新飛前在家守著一個小賣店,掙得不多但養活家庭足夠了。後來才進了新飛,當時覺得能在新飛工作特別驕傲。
資料顯示,新飛制冷、新飛電器與新飛家電三家公司都有著相同的股東,即新加坡豐隆電器私人有限公司和河南新飛電器集團有限公司,持股分別爲90%和10%。從股權結構上來說,通常意義上面向最終家電消費者的新飛其實早已經是外資企業。因此,在新鄉這個中原小城發出英文告知信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新飛集團目前是中航工業全資子公司,2011年7月,新飛集團整體劃轉中航工業,隸屬中航工業機電系統,主營冷藏車、房車、豪華車改裝等業務。雖然新飛集團介紹中稱1984年開始轉産冰箱等家電企業,與新飛電器有著共同的曆史淵源。
在知名家電觀察者劉步塵眼中,走到懸崖邊緣的新飛並不讓人意外,“當然每個企業具體的死法不太一樣,但整體共性就是適應市場的能力太差了,不能隨著市場的變化來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營銷戰略和品牌戰略,不適應市場了就會死掉。”
曾經輝煌
新飛走到今天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新飛冰箱過去十多年的時間在中國家電市場的表現可謂是江河日下。
它曾經是中國著名的冰箱品牌之一,被稱爲冰箱界“四朵金花”,事實上中國第一台無氟冰箱就是新飛生産的。但是目前新飛在中國冰箱市場的份額下降得很厲害,一年的總銷量可能也不到100萬台,100萬台是中國冰箱跻身前十五名的門檻,也就意味著新飛冰箱連前十五名都跻身不了了。
在新鄉,和新飛電器有關的廠區有多個,只是現在基本都處于乏人問津的狀態。
新飛大道廠區東門,新飛安保部門發出的告示顯示,從5月5日開始,該大門關閉,有關人員和車輛由其他門進出。“原來這裏主要是運輸冰箱的車出入”。
在新飛冰箱一部廠區門口,寫有“冰箱專用通道”門前的傳送帶上,落滿了厚厚的灰塵。“這是原來裝冰箱的地方,已經很長時間不使用了。”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
而新金融觀察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整個廠區一片靜悄悄,沒有生産線運轉的聲音,也鮮有人走過,但還是保持著相當程度的整潔和秩序。幾輛家電運輸車整齊地排列著,廠區中央的倉庫內,冰箱、洗衣機等産品也擺放整齊。
在新鄉這個不算大的中原城市,新飛所具有的影響力隨處可見。市中心最重要一條主幹道的名字就叫新飛大道,承載了當地重要的交通運輸職能。而公交站牌下,新飛大道北口、新飛大道建設路等處乘客上上下下川流不息。
翻開新飛的曆史,1986年從飛利浦引進年産10萬台冰箱生産線投産開始,新飛在技術上不比當時任何一家國內冰箱企業弱。十年之後的1996年,國內第一個年産60萬台無氟冰箱生産線在新飛投産。
2000年前後,在新飛最輝煌的時候,新飛和海爾、容聲、美菱,被稱爲冰箱界“四朵金花”。
當年,一句“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火遍大江南北,“當時新飛的名聲要比新鄉響亮。”新飛老員工老喬不無解嘲地說。已經退休的老喬,目前的工作主要就是帶孫子和打麻將,在牌局的間隙,也會偶爾回憶起當年的輝煌。
隨著新飛的失落,背靠大樹好乘涼成爲了曆史,那些依靠著新飛經營的企業也已享受不到當年的好時光。新飛大道旁邊,與新飛有著緊密聯系的橡膠制品、液壓氣動、標准件等相關公司門前同樣車馬冷落。
“現在家電市場的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一旦企業跌倒了,再想爬起來跟上大部隊實在是太難了,因爲市場不給你修正錯誤的機會,這些衰落的品牌想要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基本上是零。”劉步塵認爲。
事實上,新飛出問題不在今日,2012年,因爲員工待遇問題引發糾紛,新飛就曾經出現過一段停産的情況,那次事件之後,孫迪選擇了離開,“實在是覺得沒有前途”。
據新飛員工回憶,河南最好的鄭州大學畢業生在新飛的收入只有2700元,其他大學的更少。有能力的年輕人早都離開了,好在其他家電企業對新飛過去的人還比較重視。
誰的錯誤
曾經的冰箱巨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逐漸退出舞台中央,讓位給那些更能適應市場者,無論願意與否,江山代有才人出,都是不可改變的規律。
但在衆多新飛人心中,總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主要在冰箱一部工作、參加了2012年停産事件的孫迪的記憶裏,最大的問題在于當年的合資。
在新飛的産品上,標示著“新加坡豐隆亞洲公司成員”的字樣,也就意味著新飛已經是一家合資企業。1994年豐隆亞洲作爲戰略合作夥伴進入,成爲新飛成長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只是當時沒有幾個人會預料到今天新飛的沒落。
當時大家美好地認爲,由中方和外方經理人組成了高級管理團隊,技術領域和世界級的管理實踐方面最新的知識融合將成爲企業未來增長的催化劑。
“當初都以爲被豐隆收了,新飛會更加洋氣,能更國際化,待遇也會更好,但實際的情況是他們的管理水土不服,也許人家根本沒想著要幫新飛發展吧。”
“缺乏危機意識和合作意識,新加坡的管理者對國內的人員不信任,既包括能力上的不信任也包括情感上的不信任,”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新飛管理層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當年一直強調的是什麽黑電白電,海爾和新飛這樣的屬于白電,康佳和長虹那樣的屬于黑電,可是這種區分並不重要,誰能贏得市場站穩腳跟才重要。”
劉步塵也認爲,新飛在賣給新加坡公司之前大部分時間發展還是不錯的,一般認爲新飛企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就是被新加坡公司控股。“豐隆購買新飛的目的我們認爲不一定完全是想把新飛做好,而是想轉手賣個好的價錢,所以過去十多年裏曾經多次傳出新飛要出售,但是很多欲接盤者因爲價格太高而沒有出手。”
孫迪回憶,合資尤其是豐隆實現控股之後,原有的中國籍高管不停地被撤換,換了情況卻沒見好轉,反而越來越下滑,弄得整個人心都散了。但新加坡高管們的薪酬卻很高,“之所以我們當時會停工,是因爲作爲員工的我們待遇低,心裏不平衡吧。”
事實上,引進外資帶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原本抱著的都是美好的想法,但事與願違總是難免。
格力此前也遭遇過類似的經曆,董明珠回憶稱,2005年,曾經也有外國企業想買格力,她反問:“如果當時賣了,我們就成了人家外國的一個打工仔,我們的基地就成了外國的加工基地,我們的中國品牌就沒有了。那我們中國人幹什麽?我們需要有中國的企業,我們中國制造業用我們的産品才能真正展示我們中國的力量。”
必然結果
無論是合資、被收購還是其他模式都不是核心問題,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是中國家電行業一個顯著的標志,無論是誰都可能栽倒。
中國家電在過去二十年出現過很多很牛的品牌,後來就衰落了,比如澳柯瑪(5.030,-0.09,-1.76%)、春蘭,還有牡丹、小鴨聖吉奧、梅花等等,都衰落了,從大的方面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肯定會大浪淘沙,有企業成長起來同時有一部分企業不適應變化被淘汰出局。
劉步塵認爲,爲什麽新飛、澳柯瑪等沒落了,海爾等成長起來了,這就是對市場適應能力的問題。這幾年海爾、美的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開發都是不錯的,有很多收購,另外在國際市場上品牌形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還有一點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産品力比原來有大幅度的提高,這些因素綜合下來就形成了對企業很大的支持。
能夠適應市場需求、引導市場消費的企業才會站住腳走得好,各領風騷三五年,這是中國家電領域一個鮮明的標志。
另一個標志,則是行業分化的逐漸加劇。中國主流的家電企業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大幅提高,最著名的美的、海爾、格力等,這些企業在全球和中國的市場地位都有大幅提升。這使中國家電企業的分化越來越明顯,好的更好,壞的更壞。
10月30日,新飛制冷、新飛電器與新飛家電三家企業向河南新鄉中級人民法院遞交重整申請,在法院監督下依法進行重整。
離開之後,孫迪很少關注新飛,也聽以前同事提起過新飛要再次被賣的消息,但都沒了下文。“總之我覺得新飛這個品牌真的是被毀掉了,但不是被我們員工毀掉的,你自己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