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新加坡慶德堂林秀文醫師在《肥胖的中醫療法》一文中,建議通過改變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才能達到有效的減肥效果。
肥胖是許多疾病的重大風險因素之一。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人體攝入的卡路裏大于人體所消耗的。
中醫通過服用中藥、針灸、拔罐,祛濕化痰,疏通經絡等途徑幫助控制食欲,調節人體代謝功能,以達到減肥效果。
我們幾姐妹都屬于肥胖型,從小都是胖嘟嘟的,這或許是遺傳自母親的基因。我快40歲,對我來說,擁有好身材是一件奢侈的事。嘗試過斷食、減肥,也吃過一些瘦身産品,但是效果都不顯著,不曉得是否跟我不愛運動有關。
由于工作關系,三餐幾乎都在外頭解決,只有在周末偶爾不用加班時,才有機會在家裏吃到母親煮的晚餐。
我30歲左右已患上糖尿病,必須吃藥控制血糖,血脂也偏高,我知道“三高”問題對健康將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
聽過中醫能幫助瘦身,我想請問醫師是否有什麽建議?
通過改變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才能達到有效的減肥效果。
首先了解什麽是肥胖
肥胖不只影響個人外表,也可能影響健康,是人們必須關注的健康隱患。肥胖是許多疾病的重大風險因素之一,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曆代醫籍對肥胖就有“肥人多痰”“肥人多濕”“肥人多氣虛”等論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肥胖是指構成健康風險的體內脂肪過多或異常堆積。身體質量指數(BMI)是普遍用于快速篩查肥胖程度的指標。在新加坡,健康的BMI指數是18.5-22.9kg/m2,BMI指數大于23.0kg/m2屬于超重,BMI指數大于27.5kg/m2則屬于肥胖。根據2020年新加坡全國人口健康調查,每五個成年人就有一人屬于高風險BMI。
導致肥胖的原因
肥胖分單純性和繼發性。大多數肥胖是單純性肥胖,由于現代生活勞動減少,飲食含高脂肪、高糖等高能量食物等所致。少數的肥胖屬于繼發性肥胖,與內分泌和代謝疾病或藥物有關。肥胖的根本原因是人體攝入的卡路裏大于人體所消耗的。
從中醫的角度,肥胖主要是由脾腎氣虛、痰濕偏盛導致,屬本虛標實。當人體陽氣虛衰,不能運化轉輸,所攝取的食物化爲膏脂和水濕,留滯體內導致肥胖。
肥胖證型與治療
中醫常見肥胖的證型有胃熱滯脾證、痰濕內盛證、脾虛不運證、脾腎陽虛證。
無論你說的肥胖體質是否屬于遺傳基因,中醫治療時仍以辨證論治,根據不同證型,給予不同治療建議。
針對肥胖本虛標實的特點,治療以補虛瀉實爲原則,治本常用補益脾腎,治標常用祛濕化痰。
一些具有減肥作用的中藥有山楂、決明子、薏苡仁、茯苓、白術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可酌情選用。除了通過服用中藥,針灸、拔罐等治療,也可達到祛濕化痰,疏通經絡的作用以治療肥胖。
肥胖的預防與調護
體重管理是一種生活方式,減肥需要循序漸進,適當地控制飲食,並加強體能鍛煉,缺一不可。
臨床上看到一些病號通過快速減肥如節食等,這會影響人體健康,容易損傷正氣,降低體力,體重也易反彈。
一般建議每周減0.5至1公斤。通過改變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多數人都能逐漸把體重降下來,並持續良好的生活習慣來維持體重。
運動一般建議每周至少150分鍾。飲食忌暴飲暴食,吃東西速度不可過快,要細嚼慢咽,能增加飽足感,預防飲食過量。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以及食用足夠的蛋白質,增加飽足感,控制食欲,幫助減肥。
除了飲食和運動,應確保至少有7小時睡眠,保持心情舒暢,纾解壓力,能減低饑餓感,預防體重增加。中醫治療有助于減肥過程,能幫助控制食欲,調節人體代謝功能等,有針對性地辨證論治,達到減肥的效果。對于嚴重肥胖患者,難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減重,必須及時就醫避免情況惡化嚴重危害健康。
*BMI:按公斤計算的體重除以按米計算身高的平方(kg/m2)。
注:BMI指數不是人體脂肪含量的診斷標准,也不適用于小孩、孕婦、肌肉發達的人和老年人。
一般建議每周減0.5至1公斤。每周至少運動150分鍾。確保至少有7小時睡眠,保持心情舒暢,纾解壓力,能降低饑餓感,預防體重增加。
免責聲明:康加號致力于健康常識傳播,內容根據公開資料編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在線留言刪除。文章旨在介紹健康科學進展,不能作爲治療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導,請至正規醫院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