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大城市,中醫診所可以說是三步一個,五步一家。”2001年來到瑞士盧塞恩開設診所的郭松鵬,隨手搜了下附近的中醫同行,地圖上紅點標注的地址不下20個。
以風景如畫聞名的瑞士,不僅有絕美的雪山,更是諾華、羅氏制藥等跨國藥企的所在地。雖然是西藥生産大國,但瑞士對中醫等非藥物傳統療法卻持開明態度,一早便通過全民投票的方式將中醫納入了立法和基本醫療保險。11月1日,“嶺南中醫藥文化歐洲行”第二站來到瑞士日內瓦,深入當地調研中醫藥發展情況。
67%的選民支持將中醫等替代療法列入基本保險
美麗的日內瓦湖西南角,坐落著瑞士聯邦第二大城市日內瓦,這裏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所在地。2018年12月,瑞士董博士集團(Dr DONG SA)與陝西中醫藥大學、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深圳市中醫院、日內瓦大學醫院、瑞士La Tour醫療集團等合作,在此成立了中瑞中醫藥中心,以董博士集團爲基地建立示範門診,開展中醫教育、技能培訓等交流活動。
“瑞士是最早爲中醫立法的發達國家之一,總體來講,這裏的法律比較健全,整個中醫的發展也比較健康。”中瑞中醫藥中心主任董紅光博士如是說。
瑞士中醫獲得合法地位,也曾經曆過一波三折。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7月1日,瑞士聯邦內政部規定將包括中醫藥、順勢療法等在內的五種補充替代療法作爲試點,納入瑞士基本醫療保險償付範圍,同時開展補充替代療法的療效和經濟收益觀察。然而,經過6年試點,2005年瑞士聯邦委員會卻將除針灸外的上述療法從基本保險償付中悉數剔除,只有購買了附加商業保險的人才能從保險公司處報銷接受上述治療産生的費用。
此舉引發了巨大爭議。2009年5月,瑞士開放中醫藥全民公投,有67%的選民支持將中醫等替代療法重新列入基本保險的議案。但要真正實現這一議案,仍必須在2012—2017年實行期間證明這些補充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和經濟性等。2016年3月,瑞士聯邦政府發布公告,稱盡管無法驗證所有補充替代療法的效果,聯邦政府仍決定在2017年5月1日起將中醫藥、順勢療法等四種補充替代療法,與學院派醫學(即西醫)同等對待,繼續執行基本醫療保險償付政策,前提是執行中醫療法的醫師必須經過專業認證。
除在中瑞中醫藥中心任職,董紅光同時也是瑞士醫學會法語區中西醫結合會副主席。他告訴記者,目前瑞士的中醫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具備西醫資質後學中醫,另一類是各種非西醫的中醫治療師。其中,“西醫學中醫”的執業醫生有1000人左右,此外大部分屬于沒有西醫資質的治療師。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開展的中醫治療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後者獲得認證後進行的中醫治療則由附加商業保險支付。
使用針灸的醫生越來越多
瑞士以現代醫學發達聞名,在生物制藥、抗衰老等領域排在全球前列,也是醫療旅遊最熱門的國家之一。但同時,瑞士普通民衆也歡迎中醫療法,歡迎中國中醫師。“中醫診所的就診率正逐年穩定增長。”郭松鵬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願意接受中醫治療,因爲中醫療法簡單、安全、有效,正好補充了西醫的缺陷,因此不少西醫醫生自身也願意接受中醫治療。
資料顯示,早在1996年,瑞士傳統中醫藥國際股份公司(後更名爲MediQi公司)即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藥國際交流中心合作,開設了第一家中醫診所。到如今,正式登記的中醫診所超過1500家,可謂遍地開花。據悉,僅蘇黎世一個城市,就有200多家中醫診所。
在中醫教育方面,郭松鵬介紹:“瑞士開辦了十幾所中醫學校,培養了大量本土中醫師,可以說瑞士的中醫本土化已經基本完成,他們稱之爲‘歐洲傳統中醫’。當地西醫醫生對中醫也很有熱情,使用針灸的醫生越來越多,因爲西醫醫生的針灸治療被納入基礎醫療保險全額支付。”
不過,盡管環境相對寬松,中醫藥在瑞士也同樣遭遇各類“門檻”。據了解,瑞士當地以法語、德語、意大利語爲主,國內中醫師到瑞士執業,要考到西醫執照相當困難。正因如此,盡管在國內已經拿到主任醫師職稱,但郭松鵬到瑞士後依然只能以治療師的名義執業,嚴格意義上不能公開稱醫生,實際是被降格了。
此外,瑞士當地的中醫治療師,不少並未經過系統的中醫教育,而是理療師、助産士等通過短期培訓後直接上崗行醫,水平參差不齊,這也對中醫在當地的整體口碑帶來消極影響。
郭松鵬告訴記者,他的中醫診所在盧塞恩,屬于瑞士的德語區,“我每天看10來個病人,一半以上的病人需要用到中藥。”一般十天的中藥,價格在200—300瑞士法郎,相當于人民幣1500—2000元,即便補充商業保險可以報銷一半費用,所需仍不菲。
中藥飲片、中成藥“進口難”等問題,也讓瑞士的中醫醫生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據介紹,瑞士本地只有三家藥房可提供中藥,主要以濃縮配方顆粒爲主,有300多個品種已獲瑞士批准進口,但中藥飲片或中成藥要進入瑞士或歐洲仍有不少困難,這也導致瑞士的中醫治療仍以針灸等外治法爲主。“現在我們醫生也不怎麽願意開中藥,開出一個處方,病人很多時候到藥房抓不到藥,又得找醫生來修改處方,很折騰。”董紅光表示。
不過,好消息是,已有中國藥企在做出嘗試。2017年,北京同仁堂在瑞士日內瓦開啓中醫門店,將百年老字號的中藥帶入當地。然而,郭松鵬告訴記者,由于藥材質量和口碑的問題,目前瑞士當地的中藥仍主要來源于我國的香港、台灣等地和日本、新加坡。
調研期間,廣東中醫藥代表團專家對與瑞士方面的合作前景提出建議。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瑞芳教授提出,中醫膏方可以用配方顆粒熬制,在調理身體治療不孕不育方面也有很好的療效,很值得在瑞士推廣。深圳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院長徐慶十也提出,雙方可以在生殖醫學等領域開展相關合作。
■對話
中瑞中醫藥中心主任董紅光博士:
很多西醫相信中醫哲學理念
董紅光博士本科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後來到日內瓦大學醫學院攻讀研究生,主攻生殖醫學方向,上世紀90年代就來到瑞士。他是中瑞中醫藥中心主任,也是世界中醫聯合會副秘書長,多年來在瑞士致力推廣中醫藥。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他介紹了中醫藥在瑞士的現狀。
南方日報:中瑞中醫藥中心成立將近一年,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董紅光:目前主要以雙向的醫學再教育和中醫藥文化推廣爲主。瑞士以抗衰老醫學聞名,實際上並非簡單打兩針羊胎素這麽簡單,去年我們曾組織瑞士內分泌抗衰老醫學領域的權威,到國內講述西方真正的抗衰老理念。中醫一直講究養生保健,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平台,將世界最好的中醫和西醫結合在抗衰老領域創出新的成果。今年我們還在國慶前夕推出了“中醫走進聯合國”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
南方日報:在瑞士,學中醫和用中醫的是華人還是本地人爲主?
董紅光:瑞士對于包括中醫在內的替代療法、順勢療法接受程度都比較高,結合醫學在此相當盛行。瑞士本地人已經成長爲中醫的主力。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西醫學針灸、學中醫,並非爲了謀生,而是相信中醫的哲學理念和治療方案。他們對中醫的認知和信任程度甚至比一些中醫還深刻,開展業務時,也從剛開始中醫介入較少,到後來甚至90%以上都是用中醫手段治療。
南方日報:中醫是否進入瑞士的大學或醫院?
董紅光:目前瑞士的中醫教育仍以私立學校爲主,中醫也沒有進入瑞士的醫院體系。大學院校的環境相對保守,必須有西醫資質學了中醫或順勢療法的人,才能加入學術討論,中醫藥要進入西醫學院並不容易。但瑞士各界也認識到中醫的好處,比如在對付疼痛方面,除了針刺,我在日內瓦大學合作的老師也在考慮能否從中醫藥中甄選出有效的止痛藥物等。
南方日報:在瑞士,中藥處于一種什麽樣的地位?
董紅光:目前進入瑞士的中藥品種比較有限,以濃縮配方顆粒爲主,主要從我國台灣地區進口。瑞士只有800多萬人口,中藥進入瑞士最大意義在于其國際影響力,因此國內的中醫藥想要進入歐美市場,需要走國際化正規化的途徑,按照當地的法律法規辦事,企業也應該要有這樣的格局。我也很願意在其中發揮橋梁的作用。
【記者】許隽 嚴慧芳 邵一弘
【攝影】許隽 邵一弘
【海報設計】黃紅鷹
【作者】 許隽;嚴慧芳;邵一弘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自營號~日報要聞自營號~岐黃海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