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國寶也是國粹,哪些中醫院有絕活?
近日,健康時報全媒體記者根據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醫院藍皮書(2018)》,2017中國醫院競爭力·中醫醫院100強排行榜。選取部分上榜的中醫院代表性科室,帶您一探究竟。
我們以疾病種類爲單位,向您一一介紹!
也歡迎大家向健康時報推薦您所了解的各地中醫院的絕活!
婦科
江蘇省中醫院
十八般武藝治不孕不育
江蘇省中醫院婦科創科在治療不孕症,婦科生殖內分泌疾病,妊娠疾病,婦科炎性疾病及婦科腫瘤方面國內知名。
宮頸癌也是影響不孕的一個重要因素,爲此近十年研發了一個院內制劑——加密顆粒,專門用于宮頸癌前病變,阻斷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術後防複發,爲了緩解化療後的並發症,也研制了生息黃芪口服液等院內制劑。
女性反複流産,從‘補腎健脾,清熱活血’的思路進行調治,也有不錯的臨床療效”,任青齡說,“我們常用的院內制劑是安子合劑,從備孕一直喝到懷孕三個月以後,效果非常好。此外,還有一些緩解更年期症狀,比如潮熱、多汗等院內制劑,以及治療黃褐斑的膏方等。
腫瘤科
1、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兩類腫瘤患者看中醫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侯炜說,中醫治腫瘤適用于兩類患者:一是癌症晚期、年齡較大的患者,因爲年齡比較大,患者一般不能耐受手術,甚至不能耐受放療和化療,這時他們需要中醫做保守治療;二是放療後出現副作用的患者,如放療、化療後出現的脫發、惡心、嘔吐、白細胞下降、全身乏力等症狀,用中醫調理症狀改善就非常明顯。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在1997年成爲“全國中醫腫瘤專科醫療中心”,2002年成爲全國中醫腫瘤重點學科。現已研制出針對肺癌、胃腸道癌、肝癌、惡性淋巴瘤及惡性胸、腹水治療特色的院內制劑,如西黃解毒膠囊、肺瘤平膏、軟堅消瘤片、婦科消瘤丸等,深受國內患者及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等患者的推崇。
2、浙江省中醫院
治腫瘤藥物手足綜合征
抗腫瘤藥物引起的三級手足綜合征(有疼痛、潰瘍或者皮損滲出等症狀)是很多腫瘤醫生都頭疼的事情,可在浙江省中醫院腫瘤科,他們有自己的絕招兒。
抗腫瘤藥物所致手足綜合征,發病率約60%~70%,三級手足綜合征近20%,現代醫學無良策,浙江省中醫院運用中醫外治理論,在不減量更不停藥前提下用中藥爲抗腫瘤藥物保駕護航,有效率達90%。
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治癌又防癌
很多人都知道上海龍華醫院腫瘤科有個國醫大師劉嘉湘教授治腫瘤是一絕,但不知道該院有一個“治未病”科室,又稱“中醫預防保健科”,也可以防治癌症!
像氣郁、血瘀、陽虛、痰濕這幾種體質發生癌症的概率都很高。這時候治未病科的醫生不僅是診斷,還需要會調理,傳統醫藥加上膳食食療、起居調養、情志調節、養生功法、保健技術等,讓體質變得均衡,從而達到更加健康的狀態。
4、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腫瘤中心
朔望灸提高化療效果
佛山市中醫院腫瘤中心在乳腺癌、肝癌、肺癌、結腸癌、鼻咽癌等良惡性腫瘤治療中取得較好療效。
乳積方就是科室的一個“明星”制劑,在難治性乳腺癌——三陰乳腺癌的治療方面效果非常好。乳積方中還含有抗腫瘤中藥,可控制腫瘤發展。除了乳積方,科室還研制有治療肝癌的肝積方,治療肺癌的肺積方,都是特色的院內制劑。
睡眠專科
廣東省中醫院
心身共治調失眠
對于睡眠障礙的治療,很多醫院常使用鎮靜或者抗抑郁、抗焦慮等藥物,長期服用副作用比較明顯。而在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以純中藥加心理療法治療,治愈率可達95%以上。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是該院腦病中心重點發展的專科之一,純中醫治療率95%,有效率達78%。臨床診治病種包括原發性失眠、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夜行症、倒班綜合征等各類睡眠障礙等,臨床療效顯著,中醫特色突出。
糖尿病
1、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治療糖尿病並發症
在糖尿病並發症方面,中醫治療更爲擅長。北京中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由國醫大師呂仁和教授開創,在早期糖尿病恢複、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難治性泌尿系感染等方面形成系列特色制劑。糖尿病腎病是科室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提出的糖腎診療方案在全國推廣。
“門診曾有一位7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來求醫,並發症十分嚴重。不僅周圍神經病變,麻木頭疼,皮膚幹燥皴裂,還出現肌肉萎縮,需拄拐行走。”經趙進喜主任治療一個多月後,患者可自己行走,三個月後,麻木疼痛這些症狀也都改善了。
推拿科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用推拿幫老寒腿站起來
嶽陽醫院在推拿科特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專病門診。經過治療後,膝骨關節炎患者膝關節的功能得到改善,步行能力得到加強。而推拿能夠促進屈伸肌力的恢複也得到了實驗研究的證明。此外,由嶽陽醫院推拿科首創的脊柱微調手法可爲腰椎間盤突出症等患者解除病痛。
2、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推拿科
治腰間盤突出有一絕
推拿科是西南地區中醫推拿學科的開拓者和領路人,設有項痹病(頸椎病)、腰痛病、筋瘤病(小兒肌性斜頸)等中醫專病診室,並參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痹病、腰痛病和筋瘤病的臨床路徑制訂工作。
治腰椎間盤突出症,“峨眉傷科療法”流派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是響當當的招牌。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推拿科主任羅建介紹,它包含“羅氏趾壓踩跷法”“太陽通絡擊法”“循膀胱經推拿法”等一系推拿外治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腿痛、頸椎病、軟組織損傷等骨傷科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
脾胃病科
1、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位一體調脾胃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的優勢病種包括功能性胃腸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淺表性胃炎等)、難治性胃病(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胃息肉病等)、疑難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等及各種慢性肝病及膽胰疾病和重症肌無力。
據該科室劉鳳斌主任介紹,一位來自汕頭的男性患者,因巨細胞病毒感染致肝衰竭在當地治療效果不佳,轉診廣州某三甲醫院治療好轉後又並發巨細胞病毒性腸炎,每日腹瀉數十次,重症監護室搶救治療1月余,腹瀉仍無法控制,嚴重營養不良伴脫水、電解質紊亂,不能進食,需經靜脈營養維持生命。後來轉至脾胃病科診治,調理1月後出院。
此外,脾胃病科獨創有多種院內制劑,如加味胃炎消、胃腸舒、消脹片、健中愈瘍片、腸炎安等,以及10余種外用散劑,如清胃散、溫胃散、軟堅散、脾腎散、舒降散等。
2、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胃部癌前病變
很多人對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特別擔憂。脾胃病所(科)是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最早成立的內科專業科室之一,脾胃病所承擔國家級課題,對胃癌前病變進行攻關研究,慢性萎縮性胃炎及癌前病變患者可來此就診。這裏針對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等療效也非常顯著。“如胃食管反流患者長期吃抑酸藥會食欲下降,利用中藥清胃熱、和胃,可減少患者對西藥依賴甚至慢慢停藥”,唐旭東院長說。
3、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醫學部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嚴重時80%的患者會因燒心而睡眠困難,還會造成咳嗽、哮喘、吸氣困難,甚至窒息。“之前接診過一位40多歲的男性患者,常常感覺反酸、燒心、咽喉有異物感,胃脘總是脹滿的狀態,飯後還會加重,病了三年,跑的醫院無數,但效果卻不明顯,非常痛苦”,治療後一個月後這位患者就痊愈了。
醫院的脾胃肝膽病科是國家臨床(中醫)重點專科。科室在中醫藥防治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肝癌,中醫藥四聯療法治療胰腺炎方面有著獨特療法。
針灸科
1、北京中醫醫院
能治四百多種病
“四百多個病種都能用針灸來治療”,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李彬說,這得益于獨特的針具——火針與金針。
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建科之初彙集了金針王樂亭、管針賀惠吾、三通賀普仁、治痛夏壽人、辨經于書莊、治神周德安等一批在全國針灸界具有較高聲譽和學術地位的針灸名家。收治中風病急危重症、功能康複和神經系統疑難雜病患者,現開設中風、頭痛、失眠、耳聾耳鳴、神經肌肉病等專病門診和火針、金針等特色診療方法。
2、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解決難治的中風後遺症
中風難治,中風後遺症更難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部,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針灸學家石學敏教授創立的“醒腦開竅”針法治療中風病爲特色,在針刺中風病、高血壓病等多種病症及中風病合並症後遺症等方面集診斷、治療、康複、預防等一體。
“有位腦幹梗塞患者,由于發病部位靠近生命中樞,吞咽功能受到影響,吃不下東西、喝不了水,飲食只能通過胃管。”高淑紅介紹,給這位患者用了兩個療程。很快可以正常吃東西、喝水,並成功撤掉了胃管。
3、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針灸五科
一針一穴治好吞咽困難
三位一體療法治療中風病偏癱,療效顯著;對于以吞咽困難爲主要表現的延髓麻痹,采用醒腦開竅法配合中藥穴注治療中風病延髓麻痹也有較好療效。
“曾有一個腦幹梗死的患者,入院時言語不利,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口角流涎,右側肢體運動不利,鼻飼飲食,采用電項針配合穴注(中藥)和冰刺激吞咽訓練治療,治療20天後患者鼻飼管成功拔掉,吞咽困難及飲水嗆咳好轉,受損的反射弧重建。”陳英華主任介紹。
此外,“三位一體療法治療中風偏癱”、“頭針叢刺法治療血管性癡呆”、“五位一體療法治療各期面癱”、“套管針及腕踝針治療頸肩腰腿痛”、“夾脊電針配合艾灸治療壓力性尿失禁”及“調和陰陽針法配合中藥治療失眠”、“腹針配合頭針情感區治療焦慮抑郁症”等療法也卓有成效。
外治科
甘肅省中醫院
針刀合治惱人的頭痛
甘肅省中醫院外治科廣羅民間瀕臨消失的藏醫、苗醫、維吾爾醫等少數民族醫學外治療法,經典打造頭痛、失眠、腰腿痛、咳喘、近視、乳腺增生、便秘、黃褐斑、性功能障礙等九大優勢病種。
頭痛是甘肅省中醫院外治科經典治療病種之一。金富坤主任表示,以平衡針刺、鈎針開竅、粗針重鎮、針刀止痛爲特色的‘頭痛外治方’,針刀合一,可達到重鎮開竅、止痛之效,對各種頑固性頭痛有良好的療效,許多有二三十年頭痛史的患者經治療後,告別了疼痛。
腦病科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二科
25對脈象診斷更精准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二科,研發出獨有的中藥熏蒸療法、經絡調治療法、平衡針法等,形成對疾病的系統多樣化治療。
“找不到病因,就去不了根”,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科副主任滕晶主任介紹。如何來找到病根呢?他們的秘訣是脈診!
這套脈診是該科主任齊向華總結開創的,他曾經是位急症科大夫,遇到的患者很多都是昏迷的、言語不清的,陪護的家屬也經常換來換去,醫生問診得到的信息大多都是零碎的、不全面的,于是他便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在病人不說話的情況下就判斷出他的病情呢?經過苦心鑽研,他總結開創了新的脈診思路。當脈診把治病的大路指明了,無論選擇哪種治療方式都會更精准。
風濕病科
安徽省中醫院風濕病科
從脾論治類風濕關節炎
2000年,安徽省中醫院學科帶頭人、風濕病科主任醫師劉健教授率先提出類風濕關節炎“從脾論治”的觀點,此後安徽省中醫院風濕病科確立了“中醫健脾單元療法”,形成自己的治療招牌。
“曾有一位廈門患者姚女士患類風濕關節炎3年多,全身大小關節疼痛反複發作,多處求醫卻始終無法得到控制,劉健教授說,“我給她開了七服健脾利濕、通絡活血的中草藥並輔以可調整細胞免疫功能、有健脾護胃之效的院內特色制劑‘新風膠囊’,服用僅兩天,患者腫脹的手指便能活動了”。十幾年來,一直堅持口服中藥,病情穩定,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改善。
安徽省中醫院風濕病科,目前已成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
皮膚科
1、重慶市中醫院皮膚科
帶狀疱疹、濕疹、白癜風、銀屑病
重慶市中醫院皮膚科目前是全國中醫院中規模最大的皮膚科,在濕疹、白癜風、痤瘡、銀屑病、紅斑狼瘡、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荨麻疹、光化性皮膚病等常見和疑難皮膚病的診療上都具有鮮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特色。
“曾有一位患者因單側水疱伴有劇烈疼痛前來就診,我們除了給他使用抗病毒藥物之外,還配合進行放血、紮火針、局部拔罐兒、腕踝針等中醫方法進行治療,效果非常好。”
在治療濕疹時,有其獨創的協定處方。治白癜風也有自己的協定處方,像白癜風一號、白癜風二號都是治療白癜風的尚好“利器”。富國二號,是科室在治療銀屑病上的協定處方。
2、陝西省中醫醫院皮膚科
黃褐斑
陝西省中醫醫院皮膚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
陝西省中醫醫院皮膚科主任闫小甯帶領的團隊很擅長用中醫方法治療黃褐斑!一個青海的患者,面部黃褐斑很重。在當地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美膚治療,很快就反彈了,在陝西省中醫醫院,通過一個多月治療,特別黑的黃褐斑基本都消退了。
另外,科室治療銀屑病的院內制劑,用國內首創截止目前依舊爲國內僅有的松香提取物制成的銀屑平(血熱型)和愈銀片(血瘀型),也已經有四五十年的曆史,治療效果也已被證明。
“火針治療白癜風也是我們科室的絕活”,闫小甯主任介紹,曾有陝西銅川的一個病人,脖子、腹部都各有一大塊白癜風,因爲怕火針會疼,要求先治脖子部位,4~5個月後,脖子上的白斑完全消退了,腹部還是變化不大,可見火針治白癜風效果不錯。
肝病科
湖北省中醫院肝病科
三法合一搞定肝腹水
湖北省中醫院肝病科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醫藥管局重點研究室建設單位。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以王伯祥教授爲首的肝病研究小組就開始從事消化系疾病和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病的研究。
“有個53歲的晚期肝硬化男性患者,反複腹水有兩年多了,來到我們醫院求醫時,全身都是水腫的狀態,肚子脹得非常大,還有大量的胸水,完全不能平臥,我們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取了敷貼、電針、中藥的治療,經過20多天的治療,他的水腫就明顯消退了”,陸定波主任介紹。
本文參考資料:
① 健康時報 總第1506期 2018-05-18《中國百強中醫院裏的絕活》
② 健康時報 總第1526期 2018-07-31《中國百強中醫院裏的絕活② 》
(健康時報記者 林敬、毛圓圓、喬靖芳、尹薇、董穎钰、鄭新穎;
健康時報駐江蘇省中醫院特約記者 馮瑤、駐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特約記者 尹璐、駐浙江省中醫院特約記者 于偉、駐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特約記者 周雨花、駐廣東省中醫院特約記者 吳遠團、駐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特約記者 陶豔蓉、駐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特約記者 沈莉、駐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特約記者 張秋霞、駐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特約記者 吳麗麗、駐北京中醫醫院特約記者 趙文嘉、駐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特約記者 劉瀚文、駐甘肅省中醫院特約記者 馬志強、駐佛山市中醫院特約記者 禤影妍、駐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特約記者 羅小文、駐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特約記者 劉宇、駐安徽省中醫院特約記者 陳小飛、駐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一附院特約記者 孫曉偉 張銳、駐重慶市中醫院特約記者 羅行、駐陝西省中醫醫院特約記者 辛玉岚、駐湖北省中醫院特約記者 胡夢、駐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特約記者 魏佳琳)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編輯:範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