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侯峰】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龐大的《芯片和科學法案》。這份法案分別于7月27和28日在美國參衆兩院正式投票通過,旨在增強美國制造業及技術産業以對抗中國。除了美國參衆兩院籌劃已久的527億美元“芯片法案”,還包括投資2000億美元加強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的研究,100億美元建設20個區域技術研究中心及其他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總計投入2800億美元。
美媒稱,這份兩黨聯合推動的法案是“數十年來政府對産業政策最重大的幹預”,將爲“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提供長期戰略支持,可能將對美國産生有史以來最重大、最深遠的影響之一。
可以說,這是美國在近期曆史上對其産業政策所做的一次違背“新自由主義”價值觀的罕見嘗試。也有人將其視爲美國對標《中國制造2025》的産物,但與中國的産業政策不同,美國的“冷戰思維”主導了該法案的制定,試圖全面幹預世界相關産業的經濟秩序。
此法案從醞釀到正式簽署經曆三年立法拉鋸,幾易其名,在通常勢不兩立的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共同推動下,反複磋商,最終形成。它可謂是預謀已久、朝野廣泛共識的反中、仇中、遏中政策性、戰略性立法,是旨在讓美國重新強大,繼續壟斷科技領先地位,以打敗中國爲目標的綱領性文件。
其中一條特別規定,接受聯邦資金和稅收補貼的芯片制造商不能在中國和俄羅斯等國擴大現有工廠或建造新工廠,從而限制在構成國家安全擔憂的國家生産先進芯片。
顯然,這將是美國針對中國和俄羅斯進行“新冷戰”的標志性法案。美國開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領域打造排他性的所謂民主國家産業鏈聯盟。
在政治軍事圍堵中國、大搞所謂民主國家聯盟,以及“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基礎上,開始突破美國標榜所謂普世的自由市場價值觀,用政府強力幹預的方式,試圖全方位地通過價值觀外交和産業鏈分割構築二次冷戰的“柏林牆”。這標志著,由美國人爲打造的冷戰鐵幕,再一次徐徐落下。
一場攸關美國霸權的競賽
《芯片和科學法案》的最初版本由舒默和楊撰寫,被稱爲《無盡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從命名看,《無盡前沿法案》可直接追溯到1945年美國科研史上的裏程碑文件 《科學,無盡的前沿》(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正是這份文件奠定了美國戰後的科技政策,促成了美國政府對學術研究的大力投入、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創建,也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美國幾十年的科技領先地位。
今天美國國會再次沿用這一政策的基本思路,顯而易見,旨在重新以大政府的力量加強科研,促成核心領域的重大創新與技術突破,重現美國昔日輝煌。
拜登在履職後的首場白宮記者會上說:“中國的總體目標是成爲世界最領先的國家、世界最富裕的國家和世界最強大國家。這種情況在我的任期內不會發生,因爲美國的實力將繼續增長和擴張……事實上,未來在于誰能夠擁有未來,未來涉及量子計算等一系列技術領域,包括醫學領域。”。
拜登自上任以來推動的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各種提案,無不想通過不惜血本地印鈔砸錢,不僅要遏止美國經濟衰退的勢頭,更重要的是確保美國增加對有前景的新技術的投資,比如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夯實美國科技領先地位,從實力上壓垮中國。
《芯片和科學法案》,最核心緊迫的是527億美元半導體補貼計劃,針對投資半導體制造的業者,美國政府也將給予25%投資稅收抵免,其價值約240億美元。另外,預計5年將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的技術和科學投資,用于建造區域創新中心和擴大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工作。
顯然,該法案並非僅僅爲局限于“芯片+”科研技術領域的戰略計劃,它是美國戰略上遏制中國系統性競爭與防範中國超越美國機制最爲關鍵的一環。正如該法案的另一提起人、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托德·楊所言:“在關鍵技術領域競賽中獲勝的國家將會是未來的超級大國,我們輸不起這場競賽。”
面對中國崛起,美國朝野充滿危機意識和焦慮情緒,《芯片和科學法案》立法過程俨然就是一場美國兩黨挂帥,涉及軍、政、産、學、研領域,全面動員,力圖在未來競爭中戰勝中國的美國霸權保衛戰。
拜登一上台就打出以實力地位壓中國就範的戰略,例如組建三國合造核潛艇的美、英、澳安全夥伴小圈子,在四方機制下推進美、日、澳、印所謂的印太戰略,繼續維系美、英、加、澳、新間諜五眼聯盟,以及美、英、德、法、日、意、加過氣的七國發達集團,還有拉北約攪和東亞事務,強拉東盟、拉美國家、非盟及太平洋島國召開各種圍堵中國的峰會。
美國看上去似乎很強大,然而,說穿了只能說明美國越來越心有余而力不足,勉強靠拉幫結派給自己充門面。兜的圈子越多,越說明心虛力乏。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層戰略加對話會上,面對裝出一副來勢洶洶的樣子,其實外強中幹,卻口口聲聲大搞所謂“基于規則國際秩序的實力外交”的美國,楊潔篪大聲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美國搞價值觀産業鏈,自己不矛盾嗎?
美國在議定《芯片和科學法案》時也一直試圖協調盟國,以在技術領域構建“價值觀産業鏈”,封鎖中國。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于2022年5月15至16日在巴黎舉行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商務部長雷蒙多、貿易代表戴琪,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韋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和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以及歐盟內部市場與服務專員布雷東(Thierry Breton)出席。
根據多家媒體會前就已經披露的聯合聲明草案內容與有關消息,美國及歐盟爲了制衡中俄並擺脫對其的經濟依賴,欲深化四大方面合作,包含:消除強迫勞動,提高稀土、太陽能及芯片産業的供應鏈多樣化與透明度。
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會議與會者
美國半導體制造商美光公司表示,許多國家已經對其芯片制造進行補貼,或是正計劃這麽做。例如,德國在5月宣布打算斥資100億歐元資助32個半導體項目;日本已經批准了68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國內半導體投資。
中國和歐美有市場自發形成的産業鏈、技術開發合作,互惠互利。歐美如果以所謂經濟安全、技術安全爲由進行幹預,不僅違背市場經濟規律,也與歐美所鼓吹的價值觀相矛盾。想人爲改變産業鏈布局,到目前爲止還是一廂情願,企業的商業行爲並不是開一次會就能改變的。
中國在太陽能和半導體等領域有産能優勢和市場優勢,歐美現在也只是往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方向走,但也不得不照顧到市場情況,違背經濟和市場規律行事未必會有好的結果。
那麽在美國的“價值觀産業鏈”背後,到底有怎樣的價值觀呢?2022年5月26日美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的對華政策演講,闡述了美國政府在未來十年對中戰略的願景、目標、政策和手段,其中就透露了相關的信息。
盡管對布林肯的對華政策演講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爲沒有太多新意;有人認爲它可以類比當年凱南的“遏制蘇聯”的八千字電報,能打開未來的勝利之門。然而不管從哪個角度解讀,大概很少有人會否認它的重要性——是一次美國遏制中國戰略和政策的完整清晰的展示。
在演講中,布林肯惡意抹黑中國,聲稱:“我們將反制扭曲市場的政策和做法,例如補貼和市場准入障礙,這些是中國政府多年來慣用的方法,以此獲得競爭優勢。”
這樣的攻擊同時也是試圖證明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優秀”。美國向來對美國模式充滿自信,幾十年來標榜新自由主義“華盛頓共識”是人類社會繁榮富強的唯一道路。一度認爲美國主導的西方市場經濟和票選“民主”政治是人類“曆史的終結”,堅信美國自由市場經濟是戰勝蘇聯取得冷戰勝利的關鍵。
然而隨著中國在科技、軍事、經濟、人文全方位的快速崛起,美國越來越感到危機四伏,缺乏自信,焦躁不安。追根尋源,美國開始檢討自身體制機制出了問題。
美西方罵了中國政府幾十年——幹預市場,破壞規則,實行計劃經濟等等,“中國崩潰論”也充斥西方媒體。它們無所不用其極地抹黑和汙蔑中國,似乎中國垮台分裂指日可待。
當中國欣欣向榮快速超越許多西方國家的時候,“中國崩潰論”銷聲匿迹,西方主流媒體開始抹黑中國采用不正當競爭戰勝西方,說辭是“把一系列掠奪性而且經常是不合法的戰術掌握得爐火純青:貨幣操縱、關稅、配額、國家主導的戰略投資和收購、盜竊與強制轉讓知識産權、違背WTO規則的政府補貼和政策扶持傾銷、網絡攻擊和工業間諜”。
然而,被西方精英如此蔑視,認爲最不可持續的中國模式卻無可辯駁地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人類曆史上從未有過的驚人成就,美國精英們大概自己也知道抹黑的言辭並不反映真相,不得不放下身段研究其中奧秘,深刻反思西方體制的效率問題。
西方精英似乎終于悟出點門道,中國體制在借鑒西方經驗的基礎上成功創造了自己的模式而變得無比強大。一味沉浸于意識形態自我欣賞並不能扭轉東升西降的大勢所趨,剖析《中國制造2025》,“抄作業”成爲救命稻草。
美國政府推動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雄心勃勃的“2萬億基建計劃”、“國家關鍵能力防禦法案”等,在兩黨一致抗中的大環境下都整合到拜登新簽署的《芯片和科學法案》。
其法案的核心內容與《中國制造2025》的大方向接近,側重將半導體作爲核心技術,有一份與《中國制造2025》類似的清單: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量子計算、電池技術、生物科技,以及對未來競爭力至關重要的領域。
拜登的大政府計劃經濟學
裏根政府以來的所謂“小政府”,總體上奉行減少政府開銷,降低富人稅收,不搞財富再分配的新自由主義範式。但拜登提出了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包括大基建以更新國內的公路、鐵路、公共交通、水系統、電網和寬帶等基礎設施追趕中國的基建步伐;通過大規模救助計劃刺激經濟改善民生;推出《芯片+》計劃,確保美國科技領先的壟斷地位。
首先,拜登登台後的當務之急挽救疫情重創後美國經濟岌岌可危的經濟,推出美國救助計劃(American Rescue Plan),共1.9萬億美元,旨在救助新冠疫情中的受打擊最大的人群,同時支持疫苗和防護服等醫療資源。
第二步,拜登推出美國工作計劃(American Jobs Plan)共2萬億美元,大規模印鈔撒錢,力圖重建全國的基礎設施,刺激制造業回流,創造數以百萬的新工作。
第三步,進一步擴大印鈔撒錢的範圍,推出美國家庭計劃(American Family Plan)共1.8萬億美元,降低醫保開支、降低家庭基礎開支,爲早期兒童保育和大學提供資金。
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短期經濟刺激手段,大手筆過度支出的出血計劃,直接後果是極大地刺激通貨膨脹,對國家長遠利益而言如同飲鸩止渴。
要想競爭中戰勝中國,還必須學習中國的中長期計劃,如五年計劃、《中國制造2025》中期計劃,以及建國百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長遠目標。
第四步,整合、推進、強化《無盡前沿法案》、《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安全設備法案》、《芯片+法案》,最終推出美國曆史上劃時代意義的共2800億美元的《芯片和科學法案》。
拜登似乎鐵了心用拜登式的“計劃經濟”去戰勝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美國真的無意挑起新冷戰嗎?
遏制中國,戰勝中國已經是幾任美國總統最大戰略目標。打敗中國是美國兩黨,朝野,乃至全國共識。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不管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特朗普的極限施壓、貿易戰,還是拜登的所謂價值觀聯盟打群架戰略;不管是奧巴馬的“美國絕不做老二”,特朗普的“美國第一”,還是拜登的“任內不許中國超過美國”,都無法阻止中國的快速崛起。
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勢不可擋之勢,堅定步伐趕超美國。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美國進一步深刻體會到,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美國最想切斷依賴中國的産業鏈,最離不開的卻恰恰是中國。
而冷戰時期,西方擁有比蘇東社會主義陣營更強大的獨立産業鏈,這是根本性的差異。顯然戰勝中國遠非美蘇爭霸冷戰時期遏制蘇聯那麽簡單。
更何況,抗疫兩年,世界看到了中國具有強大、高效的組織動員體系,最完整的産銷系統,以及人民識大體顧大局的優良品質和素養。這才是美西方無法戰勝的絕對優勢,才是美西方無比羨慕嫉妒恨、焦躁不安的地方。
拜登揚言不搞冷戰,其實如果冷戰的辦法有效,美國何嘗不想啓用冷戰手段,像搞垮蘇聯一樣一舉摧毀中國。
美國無時無刻不在冷戰的工具箱中翻找戰勝中國的手段,只是中國不是當年的蘇聯,美西方也不是當年的西方陣營,中西方實力對比已經發生質變。
以今日東西方實力對比,美國根本無力一夜間開啓同中國一場新的冷戰。拜登明白,用傳統冷戰辦法對付經濟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國,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殺敵800,自損1000。經過疫情沖擊,美西方更明白一旦貿然挑起冷戰,切割、斷鏈,對西方意味著什麽。
特朗普的貿易戰、極限施壓、征稅、制裁、高科技封鎖等冷戰手段幾乎已經用盡了,就是不敢同中國徹底斷鏈。原因很簡單,離開中國的供應鏈,美國經濟撐不了幾天。
因此要開辟新冷戰,前提是美國必須擁有自己的産業鏈,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芯片和科學法案》應運而生,成爲美國開辟新冷戰的基石。
《芯片和科學法案》是重建美國自己的,可以壟斷高科技,排斥中國的自主産業鏈條,是用于新冷戰,擴大美西方陣營實力,擊垮中國的終極戰略。
其實,積極幹預産業與經濟,本來也是在美國的工具箱裏的,只是“新自由主義”把自己忽悠瘸了,有些工具太久沒拿出來認真用,就生疏了;等到再想用時,反而會形成“抄中國作業”的印象。健康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本就應該在市場與政府間取得平衡,雖然各國國情不同,但這樣的總體思路理當是相通的。
中美産業政策對決,鹿死誰手
然而,有了思路,未必馬上就能“調理”出合適的條件。各國需要克服各自的困難,才能讓産業政策發揮積極的效果。
2015年5月,中國國務院推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計劃斥資3000億美元,重點扶植新能源、機器人、半導體和納米技術等10個高新技術産業,誓言到2025年,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變身“制造強國”的目標。
面對中國的雄心壯志,特朗普采用的是對中國高科技封鎖,制裁核心産學研單位,甚至扣押孟晚舟脅迫華爲投降,加征進口關稅和貿易戰等,想方設法絆倒中國,阻止中國前進的步伐。2018年5月,特朗普總統再次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500億美元商品征收25%的關稅,公告直接指明《中國制造2025》中的相關技術。
顯而易見,特朗普戰略既沒有使美國重新偉大,也沒有兌現制造業回歸的初衷,更沒有減輕産業鏈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對華貿易赤字繼續擴大,且加征的關稅大部分落在美國消費者頭上,而中國卻以更加堅實的步伐追了上來了。
拜登除了完整繼承特朗普極限施壓的衣缽外,似乎明白,自身強大才是硬道理。新自由主義模式已經慢慢掏空美國,難以維系,不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仿效中國,重新打造美國的高科技産業政策。
然而,波士頓咨詢集團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美國運營晶圓廠10年的相關成本,將比中國台灣、韓國或新加坡高出約30%,比中國大陸高出約37%-50%。鑒于巨大的經濟成本,將制造業帶回美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彭博社數據顯示,在過去四個季度中,每個季度裏世界上增長最快的20家芯片行業公司有19家來自中國,而去年同期的這一數據爲8家。報道稱,這些中國芯片行業公司的收入增長速度,是阿斯麥(ASML)等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的數倍。
尤其令美國焦慮的是,一旦中國實現統一,美國將陷入十分被動,面對被卡脖子的風險。早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白宮會議上說,美國過去制造了全球40%的芯片,但是現在只占12%——而且“基本上沒有先進的芯片”,幾乎所有先進芯片都進口自中國台灣地區。
因此,美國還試圖拉幫結派建立自己的産業聯盟,徹底破壞市場經濟自然形成的芯片産業鏈,而不是單單立足發展本國産業。
衆所周知,美國在全球打壓中國芯片發展的政策已持續數年。最近更是變本加厲——施壓荷蘭政府禁止阿斯麥公司向中國出售深紫外光刻機。美財長耶倫在韓國兜售所謂“友岸外包戰略”,脅迫韓國8月底前回複是否加入由美方主導的“芯片四方聯盟”。
美日兩國在7月29日于華盛頓首次召開的外交和經濟部長會議“經濟版2+2”上,把強化供應鏈的相關合作內容寫入聯合文件。日本經濟産業相萩生田光一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5月提出了半導體相關合作方針,並根據之後的首腦會談達成的協議敲定了具體方案。美國還著手打造美日韓與台灣地區的芯片産業聯盟,壟斷高端芯片産業。
對于《芯片和科學法案》中國官方立場是:中方注意到,近日美國會通過了《芯片和科學法案》。法案對美本土芯片産業提供巨額補貼,是典型的差異化産業扶持政策。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華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將會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對國際貿易造成擾亂,中方對此高度關注。美方法案的實施應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符合公開、透明、非歧視的原則,有利于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避免碎片化。中方將繼續關注法案的進展和實施情況,必要時采取有力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從中也可以看出,盡管中美的産業政策表面上能找到一些相似性,但存在根本性的差異。
幾十年來美國不遺余力地在全球推進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全球化的所謂新自由主義華盛頓共識,本指望憑借美國先發技術和資本優勢、美元霸權、跨國公司的市場壟斷,通過美國制定的規則和標准,加上軍事霸權的震懾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坐擁地球食物鏈的頂端,終結曆史,成爲世界永遠的霸主。
直到有一天美國發現,全球化自由市場經濟的結果之一,只是資本賺得盆滿缽滿。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中,百姓對“1%的富人,擁有99%的財富”的不公平社會極大不滿,美國引以爲傲的富裕中産階級卻大幅萎縮,産業鏈破碎,實體經濟空心化,直接動搖了美國霸權的根基。特別是,國際上,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不經意間生長出不受美國意識形態左右、實力規則制約、軍事霸權威懾的異類,一個快速崛起的龐然大物——中國。在美國人看來,中國已經開始全方位地挑戰美國的霸權。
無論5G通訊、超算、量子計算、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生物醫藥、北鬥、空間站、探月、探火、太陽能、風電、水電、核電、電動車、高鐵、大飛機、無人機、移動支付、智能手機、造船、深潛技術、特高壓電力輸送等, 還是軍工領域的隱身戰機、預警機、運20、查打一體無人機、電磁彈射航母、055型萬噸大驅、戰略核潛艇、洲際戰略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中斷反導技術、打航母利器東風21B、東風26、東風17等等尖端技術領域甩開美國以外的其它發達國家,開始同美國並駕齊驅,甚至某些領域超越美國。
反映科研技術水平的有關自然科學領域研究論文的全部3項代表性指標,中國都躍居世界第一,中國已多年成爲國際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的國家。以中國現有科技和經濟實力和進步速度,毫無疑問用不了多久,中國必定全方位超越美國。
拜登想要重拾産業政策,可以理解,但在産業政策的僞裝下開始新冷戰,損人不利己,而且傷害更多的會是美國自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