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一條“知名動物園虧損3000萬”的消息登上了熱搜,引發了衆人的關注。據多家媒體報道,位于南京城北的紅山森林動物園,因爲疫情的影響,2020年一共虧損了3000多萬,去年一年員工流失達到了20多人。
知名動物園愛好者、科普作家花蝕隨即也發布了一條微博,闡述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花蝕說,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是一座真正爲動物考慮的動物園,這家動物園作爲一家公共教育單位,“幾乎完全靠門票過活,門票還特便宜”,而在過去的一年裏,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一直在爲動物們升級籠舍。
知名動物園愛好者、科普作家花蝕爲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的艱難感到揪心。
讓人稍感安慰的是,1月28日已有報道表示,在引發關注之後,網友的愛心湧向紅山森林動物園。僅1月27日一天,就有300多個網友加入了紅山動物園愛心認養平台。但不可回避的是,這樣的窘境顯然不止發生在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在過去的一年,受到疫情原因影響,旅遊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而在這之中,動物園行業更是首當其沖。
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微博截圖。
對于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們來說,動物園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公共場所。說熟悉,是因爲但凡所在的城市擁有動物園,幾乎所有人小時候都去過,也在這裏埋下了對動物最初的喜愛之情。說陌生,是因爲一旦脫離了和孩子有關的環境,動物園似乎便淡出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這意味著,我們當然喜愛動物園,喜愛其中的每一只動物,卻又在有意無意間,將其塑造爲和兒童生活有關的場所。
當步入成年人的特定視角之後,人們往往更加傾向于動物園是一個具有“原罪”的場所——現如今如此發達的互聯網,使得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取各種動物影像資料,知曉一只動物的樣貌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知識,而動物園的存在,顯然束縛了這些原本生長在自然之中動物的自由。那麽,今天的我們,還需要動物園嗎?動物園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麽?我們應該如何保證動物福利?現在國內的動物園,又都是什麽樣子的呢?
正如花蝕所說:好的動物園不僅會讓遊客獲得愉悅和知識,並最終將所有的收獲和感悟體現于日常行爲的改善;這種行爲的改變會減小對環境的壓力,從而讓人類和這些可愛的野生動物都能更長久地存活在地球上。所以,每個人都有責任把動物園變得更好。
作爲一名資深動物園愛好者,花蝕曾花費四個月的時間,走訪了國內41個城市的56座動物園,並最終將他的探訪、觀察和所思、所感寫成了《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在這本書出版後的一年時間裏,越來越多的讀者通過閱讀,重新愛上了動物園。也逐漸開始明白,公衆的關注,是不斷推動動物園前行的最大動力,而這正是花蝕一直以來在積極倡導和推動的事情。
《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花蝕著,商務印書館2020年1月版。
也是在這本書裏,花蝕將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稱爲“全中國最好的兩座城市動物園之一”。這顯然也是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因虧損而上“熱搜”更爲令人心痛的原因所在——“這樣的動物園要因爲沒錢而崩潰,那這個行業都沒希望了。”
采寫 丨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01
動物園是研究動物生理學和行爲學
非常好的場所
新京報:你在《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這本書中提到了現代動物園的概念。現代動物園有哪些核心要素呢?
花蝕:動物園最早的時候,實際上不是公共性質的園林,而是貴族遊玩的地方,或者說是貴族收藏他們愛好的動物的地方。在歐洲,動物園一開始是一些大貴族的莊園,裏面飼養了來自各地的動物。中國也有類似的場所,比如說北京動物園的前身就不是動物園,而是慈禧太後的“萬牲園”,也就是皇家園林,所以我們在北京動物園可以看到許多清朝時期留存下來的文物。
資産階級興起以後,産生了一些公共性質的動物園,不管是政府、團體出資,還是公共性質的捐款等,建成了一些面向公衆的動物園。比如全世界最早的具有科學性質的動物園是倫敦動物園,由倫敦動物學協會負責運營。它的經費來自小額捐款、門票,以及學術機構的捐款等。這之後,面向公衆的動物園變得越來越多。
花蝕,獨立撰稿人、武漢動物園網民園長、動物園愛好者。曾經研究過鳥類的方言現象,後來陰差陽錯地成爲一名媒體人,出版譯作《聽說你也是博物學家》《頭骨之書》《邪惡的蟲子》等。喜歡自然和宗教建築,並且願意爲愛好狂熱付出。
動物園起初都是差不多的,都像集郵一樣來獲取更多種類的動物。但在“二戰”以後,發生了一些變化。大家開始意識到,動物園並不是動物收集得越多越好,還得養得好。特別是近幾十年來,隨著動物福利觀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公衆會要求動物園把動物養得好一些。大家對動物園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質疑也隨之而來,由此演變成爲現代動物園的理念和形式:在把動物養好的基礎之上,實現娛樂、科研、自然教育和動物保護四個目標。現代動物園也隨之誕生。
娛樂的方面暫且不提——因爲所有的動物園都有娛樂的色彩。科研方面,動物園是研究動物生理學和行爲學非常好的場所:生理學領域,比如火烈鳥的性別鑒定等;行爲學領域,有兩種研究方法,第一種是野外觀察,第二種是實驗。其中,大部分實驗是在人工培養環境下做的。比如2020年,國際靈長類研究圈子搞了一個非常大型的行爲學研究,探尋各國靈長類動物的認知行爲能力,這個實驗號召了全球幾十家動物園共同參與。
前些年,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做了一個鶴鴕繁殖的研究。爲此專門做了一個假鶴鴕蛋,裏邊安裝有各種傳感器,比如溫度傳感器、方向傳感器,研究鶴鴕在繁殖時蛋裏面的溫度,以及如何翻蛋,頻率是多長時間等。
紅山森林動物園裏長臂猿的叢林
新京報:作爲遊客去逛動物園,我們到底應該逛些什麽?可以從專業遊客的角度分享一些你的經驗嗎?
花蝕:逛動物園有兩重樂趣。第一重樂趣就是了解一些很特別的物種或者個體,能夠看到平時很難看到的動物,這種動物非常少見,在別的地方看不到,或者這個個體有它的故事。第二重樂趣就是觀察它們的自然行爲。
自然行爲指的是動物在自然環境下面表現出來的一些天然的行爲,比如說覓食、交配等。觀察這樣的行爲,才是我們到動物園不可替代的意義。我們並不需要去到動物園,就可以在網上、紀錄片中看到動物的樣子,但只有在動物園,觀察它們的行爲,才是你能夠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自己的鼻子感受到的東西。
李白寫“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那麽,猿的叫聲是什麽樣子的呢?如果你可以在清晨動物園一開園的時候去北京動物園靈長類的區域,就會聽到長臂猿的叫聲。李白寫詩的時候,三峽還有長臂猿,但現在只有海南、廣西和雲南還有長臂猿的存在。但在動物園裏,你可以感受到這種詩人帶來的震撼和愉悅的感受,這也是我們在動物園中觀察動物自然行爲的一種意義。
02
希望激起更多公衆關注,
從而倒逼動物園前進
新京報:隨著動物福利概念的普及,有一種觀點認爲,動物園具有原罪,人們從野外捕捉動物,剝奪了動物的自由,甚至一些人也對動物園的存在意義提出了質疑。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觀點,動物園又如何保障動物福利呢?
花蝕:目前,國內動物園動物福利做得好的,說實話不是特別多,目前大多還處于一個轉型的階段。動物園如何轉型?如何盈利?究竟應該公立還是私立?這些都是令大家感到非常糾結的問題,並沒有一個處于支配性地位的思潮出現。
那麽,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保證動物福利呢?我希望能夠激起更多公衆對于動物園的關注,從而倒逼動物園向前進。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想法。動物福利是動物園做各種事情的基礎,只有動物養得好,它才能展現出更好的身體狀態,才能展現出更多的自然行爲。這樣,無論是做研究、自然展示、自然教育,都可以做得更好。而且,如果動物們都慘兮兮地被關在一個小籠子裏,人們在動物園裏也不會得到娛樂。因此,我們希望動物園能夠提升動物的福利,從而更好地完成其他目標。
雄性長鼻猴,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插圖)
那麽,如何關注動物福利,如何發現一只動物養得好不好呢?拿熊貓來說,很多熊貓粉絲會對熊貓的養殖狀態非常苛責。比如質疑爲什麽有的大熊貓看起來是黃的,顯得有點髒?但其實,熊貓的幹淨與髒,跟它被養得好不好沒有直接關系。尤其是陝西秦嶺亞種的熊貓,它的肚子就是黃的,看起來比較髒。
當然,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動物園,也有養不好的動物。比如新加坡的四座動物園,是亞洲最好的動物園,那裏的動物飼養的非常好,但也有例外。
在新加坡動物園土生土長的北極熊伊努卡,它是全世界第一頭在熱帶出生和成長的北極熊。爲了飼養伊努卡,新加坡動物園花費了很大力氣,它有一個非常大的外運動場,裏面有一個非常大的遊泳池,這個遊泳池有瀑布制造的活水,有很好的過濾棒,遊泳池裏的水如同海水一樣透徹。但伊努卡去世以後,新加坡動物園卻做出了再也不飼養北極熊的承諾。這是因爲,伊努卡死的時候,並沒有達到北極熊在野外環境下生存的平均年齡。通過動物園對伊努卡生理和行爲上的觀察,他們認爲它的狀態並不好。
圖片爲新加坡動物園爲25歲的伊努卡慶生,伊努卡出生在1990年12月26日。(新加坡野生動物保育集團)
在伊努卡生活的二十多年裏,新加坡人非常關注它,一直督促動物園不斷升級伊努卡的生活環境,但最終沒有辦法去完全解決寒帶動物在熱帶的生存問題。因爲養得不好,所以,他們承諾再也不養北極熊了,我認爲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新京報:那麽什麽樣的動物園可以被稱爲一所好的動物園呢?有一些標准麽?
花蝕:這個標准是根據動物園的目標來說的。大而化之,首先一個標准就是動物園的動物管理水平要足夠高;第二點就是動物園的自然教育水平要足夠高。公衆對于科研或者動物保護水平的感知並不強烈,因爲它們都不是直接面向公衆的,而自然教育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一所動物園,如果動物管理水平高,自然教育做得足夠好,還能夠在做好這兩點的基礎上,做一些科研和動物保護工作,那就更好了。
03
把城市動物園遷到野外
對這個行業來說可能是災難
新京報: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近些年來,經常會有一些城市動物園可能要易地搬遷的消息傳出,不少人會對此表示出不舍,但也有人認爲搬遷到面積更大的郊區,對動物是件“好事”,會更加適宜動物的生活。你如何看待這種變化呢?
花蝕:在幾十年前,中國的動物園主要都是公立動物園,是政府爲了市民福利而建立的具有公益性質的公共部門。大約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城市動物園開始慢慢從城區搬遷到郊區。當時比較核心的說法是,因爲城中心的位置太小,所以養不好動物。人們認爲,城外的地方大,空氣也好,動物當然也能養得好。這種觀點在當時比較受到認可。但現在回頭來看,把城市動物園遷到野外,實際上對于動物園這個行業來說是災難。
白頰長臂猿,福州動物園。(《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插圖)
從城裏遷到郊區之後的動物園,有多少變得更好了呢?我個人的觀點,動物養得好不好,跟它在城區裏面,還是在其他地方,沒有特別大的關系。歐洲有一些特別好的動物園,實際上甚至就在小區裏面,地方也非常小。莫斯科動物園的面積是21.47公頃,倫敦動物園的占地面積更小,只有15公頃。倫敦動物園因爲特別小,所以放棄了一些動物,比如大象,但並不是什麽動物都需要特別大的地方。
現在回頭看,把動物遷到郊外,地方更大,動物也能養得更好——實際上是一句沒有根據的話。真正在遷移動物園這件事裏,得利特別多可能是什麽人?可能是房地産開發商。把城區動物園那麽大一塊地全部清空,變成一個房地産項目或者什麽園區,確實比動物園賺得更多,但是市民的需求怎麽辦?
朱鹮,長隆飛鳥樂園。(《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插圖)
根據我的了解,在動物保護這個圈子裏的人,小時候喜歡動物大多都是從動物園裏開始喜歡。如果城市動物園全部遷到郊區去,小朋友怎麽辦?市民想要了解動物,也少了一個觀察的渠道。
新京報:前段時間有條新聞,安徽省宣城市一名女子在揚子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河邊洗碗偶遇野生揚子鳄,新聞說“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一些網友表示擔憂,認爲這可能是“強行和諧”,人和鳄魚的生活環境應該分開,擔心可能會出現“人鳄相傷”的事件。包括也有網友提到之前發生過的一些野生動物園動物傷人的事件,比如上海野生動物園熊咬人悲劇,對野生動物保護區和野生動物園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花蝕:與其說是人們對野生動物園的質疑,不如說是對其相應管理機構管理水平的質疑,野生動物園出現傷人事件,實際上是生産安全的問題,真正能夠阻止野生動物傷人的是安全規章,以及安全防範措施的完善。
事實上,動物園中最危險的動物,並非人們傳統意義上認爲的獅子、老虎、熊,最危險的是大象。全世界動物園中,傷人最多的動物就是大象。大象不吃人,它傷人純粹是因爲它個頭大。如果它不爽了,隨便甩甩鼻子,擠一擠,人就受不了。在動物園裏,不能夠默認某一種動物不會傷人或者不會吃人,真正要做好安全措施的話,應該默認所有的動物都有可能傷人,有可能吃人,而不是某種動物更有可能傷人,防範措施就更多一點,某種動物不會吃人,防範措施就少一點。我們要默認所有的動物都很危險,都需要給予足夠的防範。
大象糯柘和它的長牙。(《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插圖)
至于揚子鳄,安徽很多地方都能夠看到野生揚子鳄。實際上,揚子鳄很少傷人。它們個子很小,不怎麽攻擊人。我也看到過類似的例子,安徽有個地方,村子裏就有揚子鳄,有時候它吃的東西不夠,村民還會給它扔吃的,他們洗衣服的地方,揚子鳄也經常出現,可以說是和人和諧相處。
04
不幹擾城市原生動物
是最好的方法
新京報:在動物園系統以外,城市中還生活著許多其他動物。包括這些年來頗受關注的流浪貓、流浪狗。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同樣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動物呢?
花蝕:我們在城區裏面看到的動物實際上分爲兩種:一種是流浪動物,或者說野化的家養動物,比如流浪貓、流浪狗,這些動物不能稱爲野生動物,它們不是本地應該有的動物。另一種是地區原生的動物,比如這個地方原有的鳥類、原有的蜥蜴,原有的昆蟲等,這些動物是我們真正應該想辦法和它們和諧共處的。
新京報:對于流浪動物,有沒有一些更好的辦法?
花蝕:流浪動物最大的問題是有人扔。在有人扔的情況下,流浪動物的數量會越來越多,它們會擠占原生動物的生存空間。有些朋友很喜歡去餵養流浪動物而不是把它們帶回家,我們應該呼籲把流浪動物帶回家,而不是把它們扔在外面去餵養。
繼續餵養流浪動物不是一個好的做法。讓流浪動物一直生活在流浪環境之中,它們的生活其實是不夠好的。流浪動物的壽命遠低于該物種的平均值,它們缺乏在戶外環境正常生活的能力。如果你經常注意小區裏的流浪貓,會發現過了一個季節,看到的貓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之前看到的很多貓已經消失了。這正是因爲它們活得不好,一些貓死去了,然後出現了一些新的流浪貓。
新京報:城市原生動物呢?
花蝕:不要騷擾它們,不要投餵它們。它們走它們的道兒,我們走我們的道兒。我們只要保證小區裏有足夠的綠化,有足夠多的樹,有足夠它們生活的空間,它們會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不幹擾它們是最好的方法。
本文爲獨家原創內容。采寫:何安安;編輯:石延平;校對:李世輝。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