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約2000字,配圖17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本公號之前推送《燃燒的太平洋之血腥環礁》時,有多位網友留言提及,貝蒂歐島上的4門英制203毫米岸炮是日軍在新加坡繳獲的戰利品,之後被運往塔拉瓦加強防禦。這個說法筆者很早之前就聽過,而且一直深信不疑,直到編輯這篇文章時才被作者指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這讓筆者很震驚,急忙打開電腦、紮進書堆進行求證,結果發現還真是被騙了十幾年,于是決定寫篇小文,爲那些對“新加坡炮”還信以爲真的童鞋們做個辟謠。
■ 貝蒂歐島上一門保存至今的日軍203毫米岸炮,堪稱塔拉瓦環礁上最具標志性的戰場遺迹。
對于很多軍迷朋友而言,塔拉瓦日軍的“新加坡炮”是一個很熟悉的梗,而且還傳得有鼻子有眼的,比如說這些岸炮原本是用于來防禦敵軍從海上進攻新加坡的,因此都朝向大海,不能向內陸射擊,結果日軍從背後登陸,新加坡要塞裏的岸炮一炮沒放就全落到日本人手裏。後來美軍襲擊了馬金環礁,日本人決定加強吉爾伯特方向的防禦,于是不辭辛苦地將4門維克斯大炮海運到塔拉瓦,安放在貝蒂歐島上。
■ 上兩圖是1943年日軍修建貝蒂歐島防禦工事的施工照片,日軍工兵正利用滑道將203毫米火炮拖上炮台。
這種說法很富于戲劇色彩,但是筆者在翻閱資料時發現兩個漏洞:首先,新加坡要塞的部分岸炮其實是具備全向射界的,可以向內陸開火;其次,英國海軍在二戰前沒有裝備過203毫米口徑的岸炮!通過進一步查證,筆者發現從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的四十年間,在英國海軍現役火炮序列中壓根就沒有203毫米火炮的影子!
■ 即將被安放在半開放式炮塔內的203毫米火炮。
■ 正在修建中的203毫米岸炮炮台的附屬設施。
這還要追溯到1884年,當時英國皇家兵工廠和著名軍火巨頭阿姆斯特朗公司旗下的埃爾斯維克兵工廠設計了英國最早的203毫米後裝線膛炮,並試制了幾個型號,但是次年英國皇家海軍決定將234毫米火炮和190毫米火炮選定爲各型巡洋艦的備炮,棄用了203毫米口徑。少量制造的早期203毫米火炮僅裝備少數殖民地海軍艦艇或當作岸炮,基本在20世紀初葉就退役了。直到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203毫米火炮才回歸英國皇家海軍,因爲條約規定巡洋艦的最大主炮口徑就是203毫米,此後英國海軍啓動了新型203毫米火炮的設計,裝備條約型重巡洋艦。
■ 貝蒂歐島上修建完成的203毫米岸炮,在火炮上方還搭建了一座小型瞭望台。
既然英國海軍在長達四十年時間裏都沒有裝備過203毫米火炮,那麽日本人又怎麽會在新加坡繳獲到同口徑的岸炮呢?如果日本人真的在新加坡發現了制造于19世紀80年代的203毫米火炮,估計也不可能把這些超過半個世紀的古董火炮搬到塔拉瓦,而是應該送進博物館。那麽塔拉瓦環礁的203毫米岸炮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呢?
■ 在戰鬥中被美軍炮火摧毀的日軍203毫米岸炮,注意炮位一側的混凝土堡壘被炸出一個大洞。
■ 戰鬥結束後拍攝的203毫米岸炮正面特寫,可見炮塔正面有被炮彈擊中的痕迹。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有人試圖搞清塔拉瓦日軍重型岸炮的身世。一位名叫威廉·巴奇的人特意跑到貝蒂歐島上詳細調查了那幾門岸炮的殘骸,發現了很多細節信息,包括火炮的制造序列號。就像現在我們掃描商品上的條形碼或二維碼就能獲取更多相關信息一樣,有了序列號就能追溯這些火炮的産地和生産信息。于是,巴奇找到了英國軍工巨頭維克斯公司求證,英國人從舊檔案裏一翻,還真發現了這些火炮的本源。根據英方記載,這些火炮是英國在1905年日俄戰爭時期出口到日本的,而它們的制造者正是埃爾斯維克兵工廠!
■ 位于貝蒂歐島西南角的兩座203毫米岸炮,呈高低背負式布局。
■ 從這幅照片可以觀察到,203毫米岸炮周邊地形平坦,射界開闊。
前文已經提及英國海軍對203毫米火炮不予采用,怎麽還會繼續生産同口徑的火炮呢?這豈不是咄咄怪事?其實不難解釋。英國人不用203毫米炮並不等于其他國家也不用,比如當時美國海軍就將203毫米作爲海軍艦炮的標准口徑之一。盡管英國海軍放棄裝備203毫米炮,但埃爾斯維克兵工廠繼續開發同口徑火炮,用于對外出口賺外彙。這些銷往遠東的203毫米炮當然不是19世紀80年代制造的老式火炮,而是埃爾斯維克工廠在1894年設計的新型號,其正式名稱爲45倍徑EOC 8英寸炮,于1895年投産上市,而日本是這種火炮最大的買家之一。
■ 從炮位後方拍攝的一座203毫米岸炮殘骸,注意裝填架和輸彈滑道上的炮彈。
■ 在一個大水坑周圍散落著大量的炮彈,這裏之前可能是一座彈藥庫。
45倍徑EOC 8英寸炮的全重19噸,炮身長度9.5米,身管長度7.8米(45倍徑),采用分裝式彈藥,彈丸重量116公斤,初速790米/秒,射速2發/分,30度仰角時的射程爲18000米。在19世紀末,EOC 8英寸炮是一款性能相當優良的海軍炮,推出後得到不少外國客戶的青睐,除了日本外還出售到阿根廷、智利、西班牙、意大利和中國,意大利和日本還購買了特許生産權加以仿制。中國在甲午戰敗後爲了重建海軍,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了2艘防護巡洋艦“海圻”、“海天”號,就采用了EOC 8英寸炮作爲主炮。
■ 在現代單車搭配二戰廢炮,這個混搭是什麽創意。
日本海軍將購入的45倍徑EOC 8英寸炮命名爲45倍徑安式8寸炮,最早裝備在1898年購入的“高砂”號防護巡洋艦上,在日俄戰爭前夕向外國訂購的6艘裝甲巡洋艦也全部采用這種203毫米艦炮作爲主炮。1902年,日本取得了EOC 8英寸炮的特許生産權,由吳海軍工廠進行仿制,命名爲45倍徑吳式8寸炮,後來日本海軍對艦炮名稱進行了規範,無論進口原裝,還是國産仿制,都統稱45口徑四一式8英寸/20厘米炮。最後一種裝備該型艦炮的是日俄戰爭後建造的“鞍馬”、“伊吹”號裝甲巡洋艦。
■ 上兩圖是今日保存在貝蒂歐島上的一門203毫米岸炮,通過與遊客的對比可見其尺寸是相當大的。
上述日俄戰爭前後的建造服役的巡洋艦到1922年《華盛頓條約》簽訂時已經老邁,被列入廢棄退役行列,但它們的火炮還有利用價值,因此被保存下來,作爲岸炮部署在東京灣等地的炮台上。二戰時期,部分庫存的四一式203毫米火炮也被日軍用于加強太平洋島嶼的防禦,比如威克島和塔拉瓦環礁。現在大家終于明白貝蒂歐島上4門203毫米岸炮的來曆了吧,它們並非日本軍隊從新加坡要塞繳獲而來,而是花了真金白銀從英國人手裏買來的。
■ 今日位于貝蒂歐島東端的兩座203毫米岸炮,遠處的那門炮炮管已被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