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深圳市福田區2020年度重點人大建議、政協提案交辦會順利召開。福田區人大代表古江臨提出的《關于建設社區公園多功能網絡系統的建議》,成爲福田區兩會重點建議,並由福田區領導領銜督辦。值得關注的是,該建議是以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初二學生趙鶴至研究的深圳市中小學探究式小課題《福田區中康社區公園的多功能設想》爲基礎提煉而成,探究城市發展與變遷,提出以社區公園爲節點,建立海綿城市網絡、共享單車立體停車庫網絡、青少年運動場地網絡、曆史回顧網絡及開放式閱覽學習室網絡。
趙鶴至提出以社區公園爲點,建立共享單車地下停放網絡,將已退出市場但仍閑置在市面上的共享單車重新加以利用,節約成本、避免浪費。
思考:
一場特大暴雨引發思考
開始著手探究“海綿城市”
家住福田梅林片區的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初二學生趙鶴至,每天都會經過家附近的中康社區公園,“滿眼都是綠樹但雜亂無章”。直到2019年4月11日,深圳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引發人員傷亡,事發地點臨近趙鶴至家,這讓他第一次意識到,打造一個安全的水環境有多麽重要。
回到學校,他向指導教師莫峻說出了自己的憂慮。在英國利物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莫峻,是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海綿城市研究課程》負責人,他告訴趙鶴至,如果海綿城市推進順利,社區都達到海綿城市的標准,這些將得以避免。
“莫老師建議我們從研究周邊的社區公園入手,把社區公園改造好,不僅能夠滿足周邊居民的生活需要,還能達到周邊20倍-100倍集雨面積的海綿城市的標准。”2019年5月,《福田區中康社區公園的多功能設想》立項。
爲什麽深圳瀕臨海洋,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充沛,卻被稱爲缺水城市?通過查找資料,趙鶴至發覺,深圳沒有獨立水源,70%的供水都依賴東江輸入。按照深圳市政府的計劃,到了2030年,全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應達到海綿城市要求;2035年,全市公園總數力爭達到1500個。趙鶴至認爲,建設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多功能社區公園,將是實現節能環保、宜居宜業、提高市民幸福指數這一目標的重要一環。
調研:
數月走訪了5個社區公園
探索建共享單車地下停放網絡
爲了做好這件事,趙鶴至廣泛搜集資料,更在長達數月的時間裏,調查走訪了中康社區公園、香蜜湖公園、體育公園等福田區5個社區公園,爲社區公園進行了全新設計,賦予更人性化的功能。
趙鶴至提出,保留土地記憶,讓社區公園也煥發出獨特的文化情懷;在公園建造開放式閱覽學習室,設立24小時自助取閱圖書館,營造書香城區;解決青少年運動場地不足問題,彌補全民健康規劃落實中的薄弱環節。
他還提出以社區公園爲點,建立共享單車地下停放網絡,將已退出市場但仍閑置在市面上的共享單車重新加以利用。他繪制出共享單車地下車庫的立體模型,占地面積僅爲6平方米,地下部分是一個直徑8米、深約10米的圓通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共8層,每層布設28輛單車,共可存放224輛共享單車,將智能與節能有機融合。
生物淨化、透水路面磚、植草溝、雨水花園、地下蓄水池……趙鶴至對這些專業知識信手拈來。研究過程他得到了莫峻老師的幫助與指導,“莫老師借給我一本關于日本、新加坡社區公園設計建造的書,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他發現,社區公園大片的林地和植被區域形成植物的龐大根系,會牢牢鎖住土壤中的水分,快速吸收降水,而通過海綿城市改造,公園將能成爲更有效的“智能海綿”,幫助城市實現良性水循環。因此,海綿城市設計作爲非常重要的部分,體現在公園每一個環節,做到“滲、滯、蓄、淨、用、排”,力求在社區公園內實現雨水的循環利用、綠化用水自給自足。
趙鶴至意識到,通過設計公園裏除了道路可以滲透,雨量大時,多余的雨水還會從路緣開口流向兩旁的綠化帶,再經過植草溝、雨水花園等海綿設施的滯留和淨化,流入人工地下調蓄池收集起來,用以公園灌溉。這樣寶貴的淡水資源就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打破逢雨必澇,雨後即旱的舊格局。
堅持:
耗時半年
寫成八千余字調研報告
2019年年底,這份耗時半年、8100余字的報告終于完成。回想起當初的點點滴滴,趙鶴至說,調查的每一步就像一個點,看似雜亂,當他把最後一個點完成,隨後每個點彼此鏈接,支撐起整個報告,“那一瞬間整個人就是非常舒服,爽!就是這種感覺。”
趙鶴至的課題指導老師莫峻博士告訴記者,趙鶴至所做課題需要他花許多時間去實地調研、查找並收集大量資料,論文裏所有的內容都是他慢慢發現、整理並拼接起來的。“期間他好幾次反饋做不下去想放棄了,但最終還是在家人和老師的鼓舞下堅持完成了。在課題結束前兩天,他才定稿,期間修改了不下十次,說把他自己逼到了極限,他的課題論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世界的問題。”莫峻表示,“獨立完成項目使他變得更加成熟,也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和理解社會,解決社會問題。”
通過做課題,他對談水資源的寶貴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開始注意更多地細節,比如沒喝完的礦泉水不要丟進垃圾桶,不妨先用剩余的水澆澆校園裏樹木,在家的淘米水、洗菜水不要隨手白白倒掉,可以用來澆花或沖馬桶。
“他從小動手能力、表述能力比較強,常常自己做玩具搞點小設計,但是把內容形成嚴謹的文字,對他而言是個全新的挑戰。”
“最初組隊的時候他就受挫,由于時間安排和對課題的興趣點不一致,本來課題小組應該有幾個同學組成,但是最終只有他一個人。”後期爲了修改報告,常常要熬到很晚,看著報告一點點成型,那種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在項目截止的前一晚,淩晨一點的夜裏,當趙鶴至調整完公園規劃圖的最後一個細節,他興奮的告訴媽媽,“做設計太有意思了!”
趙鶴至的課題報告出來後也給了古江臨一個重要啓發,作爲福田區人大代表,她特別關注福田區的城區環境建設。她發現《福田區中康社區公園的多功能設想》是基于城市問題所作的研究,很有實際意義。如果將中康公園的多功能設想擴展到城市的每個社區公園,將會爲深圳市打造節能環保、宜居宜業的國際標杆城市提供現實的解決方案。
“因此在這個小課題的基礎上,我提出了《關于建設社區公園多功能網絡系統的建議》,積極倡導建立社區公園海綿城市建設標准。”5月29日上午,在福田區2020年度重點人大建議、政協提案交辦會上,該建議被列爲由福田區領導領銜督辦的重點建議。“全區共有216個建議案,其中納入重點建議案的有35個,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它的重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
初二學生趙鶴至的這份中學生小課題,從設想、完成到列爲今年福田區兩會重點督辦建議,是深圳明德實驗學校近年來堅持提升學生與社會、城市的連接度,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的成果縮影。深圳市中小學探究式小課題始于2015年,是深圳教育打造的基于青少年小課題研究的重要平台。明德實驗學校積極參與,針對社會真實問題推出的課題項目,2019年被評爲市小課題優秀組織單位。
人物檔案
趙鶴至,14歲,深圳人,在深圳明德實驗學校讀初二。福田區人大代表以他的小課題《福田區中康社區公園的多功能設想》爲基礎提出建議,成爲福田區兩會重點建議。
聲音
除了做題、打遊戲、打籃球,我也會去公園裏轉轉,開始明白每一條不起眼的小水渠都有它獨特的作用,看著附近居民在這裏散心跑步,感受公園的不斷變化。
——項目完成後,趙鶴至開始更多的關注城市規劃與節能環保。
采寫:南都記者 朱倩 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