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網VB100榜單上的獨角獸企業,又一家邁向了二級市場。
2天前,國內生物試劑頭部廠商翌聖生物所提交的上市申請,得到上交所科創板受理,成爲繼諾唯贊、菲鵬生物、義翹神州、百普賽斯和近岸蛋白之後的第6家奔赴資本市場的生命科學工具企業。
據了解,翌聖生物計劃發行不超過2103.35萬股,募集約11億元資金,其中,8.32億元用于翌聖生物總部及産業化基地項目,2.76億元用于上海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成立于2014年的翌聖生物,在創業的第7年,成爲資本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明星項目。2021年7月、9月和12月,翌聖生物密集完成3輪融資。從招股說明書公布的數據來看,間隔僅僅數月的這幾次融資,讓翌聖生物的估值大增,從上年末的3億元一躍放大數倍至近23億元。到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時,翌聖生物的估值已經達到近73億元。在這期間,君聯資本、惠每資本、CPE源峰、含泰創投等明星機構紛紛攜重金加持。
融資大熱的背後,是翌聖生物業務規模的急遽擴張。根據招股說明書,2019年至2021年間,翌聖生物的營業收入從不足9800萬元增長至超過3.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8.67%,這期間的淨利潤更是從約180萬元狂增至1.0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82.44%。
現階段,翌聖生物已經成爲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的國産科研生物試劑廠商和高通量測序建庫試劑國産品牌,在國內分子診斷國産原料酶市場、mRNA疫苗核心酶國産原料市場也位列前三,距離成爲生命科學工具産業領導者的目標更近一步。
做代理起家的科技生意
嚴格來講,翌聖生物創始人黃衛華並非一位典型的生物科研科班背景創業者,卻對技術的精進十分執著。
出生于1979年的黃衛華,畢業于計算機應用與科學專業,做過程序員,也做過銷售經理。在代理國外品牌的過程中,他被生物試劑這個品類的應用前景吸引。生物試劑是指用于生命科學研究、臨床診斷與檢測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生物材料或有機化合物,是生命科學領域的核心工具之一。
具體而言,生物試劑可以分爲分子、蛋白和細胞三大類別。黃衛華進入這個領域時,正值NGS技術開始走向成熟,即將進入科研、臨床、工業的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的前夕,他看准了分子酶這個方向。酶作爲生命科學産業核心原料,在各類實驗中的催化效率一般是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分子酶的體系十分繁雜,每一種酶包含數個不同的基因突變體,每一個基因突變體酶又具備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從而可以適配不同的應用場景。
在黃衛華看來,分子酶作爲IVD和NGS檢測的關鍵原料,屬于生物試劑裏的“大單品”,應用範圍廣、拓展空間大,並且可以規模化生産,走工業化道路。更重要的是,這個領域長期被進口品牌壟斷,如果肯下功夫做産品研發,生物試劑的國産替代將激發巨大的市場潛力。
于是,2014年,黃衛華在上海國際醫學園區成立了翌聖生物。創業之初,黃衛華仍然選擇了他熟悉的品牌代理的路子。與過去單純以促成産品銷售爲目的不同,黃衛華和團隊在代理進口品牌的過程中,不斷建立對生物試劑這個特殊品類市場需求的認知。在深入剖析客戶的需求和競品優劣勢後,他們發現國外産品貨期不穩定,對中國市場需求響應也不夠敏捷,這成爲翌聖生物將業務重點逐漸向自研産品轉移的切入點。
2017年開始,翌聖生物完善專業的産品團隊,密切追蹤最新技術和未來發展方向,比客戶更早發現需求,提前做技術上的儲備,自研産品銷售收入很快超過代理産品。
如今,翌聖生物通過不斷創新發展成爲一家專注于工具酶原料及抗原抗體研發與生産的高新技術型企業。擁有包含雙向酶分子改造技術平台、蛋白發酵純化技術平台、抗體高效篩選技術平台在內的完善技術平台,以及占地3000平的超潔淨分子酶生産基地,構建起qPCR系列、NGS系列、蛋白純化與分析系列、細胞培養與分析系列、抗體和逆轉錄系列等6大産品體系。
根據招股說明書,2019年至2021年間,翌聖生物通過銷售自有品牌的生物試劑獲得的收入占比從64.92%提升至87.07%。
2019-2021年自有與代理品牌營收 數據來源:翌聖生物招股書
這種變化的背後,是翌聖生物長期、大力的自主研發投入。據了解,翌聖生物通過自主研發建立的雙向分子酶理性設計與定向進化平台現已完成130余種高端分子酶的改造和進化,並實現了300余個高端分子酶的大規模穩定制備和産業化應用。
數據顯示,2021年,翌聖生物的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達到17.56%,遠高于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畢竟在生物試劑這個産品多元化程度極高的領域,只有不斷推陳出新、豐富産品清單,去滿足用戶技術和産品叠代催生的新需求,才能形成有足夠競爭力的品牌。
從科研到工業的數十倍增長
本文開頭提到,過去3年間,翌聖生物的業績出現了跨越式增長,成爲一級市場上的明星項目。但其實在這之前,翌聖生物提供的生物試劑,已經在科研領域具備相當高的影響力。
據知了窩大數據平台統計,目前,基于翌聖生物産品産出的SCI論文引用總數已達8031篇,總影響因子47706.253。其中,影響因子在30分以上的共有29篇,發表在Cell期刊12篇、Nature期刊4篇、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2篇和Nature Medicine期刊1篇。更重要的是,這些研究成果的創作團隊遍布中國、美國、新加坡、埃及、澳大利亞、德國、韓國、尼日利亞等國。這表明,即便是在全球科研界,翌聖生物的生物試劑也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
此外,根據Frost & Sullivan統計數據,目前國內生物試劑科研市場競爭格局較爲分散,外資品牌憑借多年積累的優勢占據主導地位,國産品牌主要包括諾唯贊、翌聖生物、義翹神州、康爲世紀和百普賽斯等。其中,2021年,翌聖生物在中國生物試劑科研機構用戶市場占有率位列國産廠商第二位。
2019-2021年營收分布 數據來源:翌聖生物招股書
根據招股說明書,2019年至2021年間,翌聖生物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等科研機構用戶的生物試劑銷售收入,盡管金額仍穩步增長,占比卻從91.5%逐步降低到不足一半的44.88%。在這期間,翌聖生物的臨床和醫藥領域收入大幅增長。比如,診斷與檢測領域、生物醫藥領域收入均大增超20倍。
當然,新冠疫情是解釋這種變化繞不開的原因。翌聖生物表示,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與新冠相關的産品銷售收入分別爲4614.76萬元和8174.13萬元。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或許是技術本身的叠代,不斷催生出對生物試劑的新需求。
近年來,全球生命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推動科學界和工業界不斷嘗試通過基因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等人工方式對天然酶進行改造和篩選,以獲取催化效率更高、性能更穩定的酶。經過多年的研發積澱和經驗積累,翌聖生物在提升分子酶純度、活性、靈敏度、穩定性、擴增效率、擴增長度和抑制劑耐受性等方面具備了強大的技術實力。
比如,天然Taq DNA聚合酶的擴增靈敏度大概在500拷貝/ml,翌聖生物通過理性設計和定向進化技術制備出的Taq DNA聚合酶,其靈敏度提高到了200拷貝/ml,同時使得PCR擴增檢測的時間從原來的2小時縮短到30分鍾左右。
與此同時,翌聖生物按照准GMP標准建設運營的分子酶工廠,擁有噸級發酵線、工業級AKTA純化線和全自動包裝線,在打造分子酶超高比活的同時,逐級精准去除各種頑固殘留,實現了對分子酶從研發到生産的全流程超潔淨控制。
據了解,這種超潔淨分子酶生産工藝,在大規模工業化制備過程中保持了較高的批內一致性和批間一致性,成爲翌聖生物的業務邊界不斷從科研向工業突圍,拿下大額訂單的關鍵基礎。
比如,根據招股說明書,2019年至2020年期間,翌聖生物蛋白純化與分析系列産品的下遊客戶主要爲科研類客戶。
但是在2021年,翌聖生物的蛋白純化與分析系列産品銷售收入快速增加,便主要是由于成功向工業類客戶LT Biotech、UAB銷售了大量的全能核酸酶。後者是一種核酸內切酶,能夠降解多種形式的DNA和RNA,被廣泛用于去除生物制品中的核酸,多用于疫苗生産、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等領域。
實際上,生物試劑作爲生命科學産業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正被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診斷與檢測和生物醫藥等領域。在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和mRNA疫苗等生物科技前沿技術的日臻成熟和規模化商業應用的背景下,工業用戶有望成爲翌聖生物未來持續增長新的動力來源。
生物試劑是一門好生意嗎?
在大多數時間裏,做B端的生物試劑廠商不會站在台前。
但新冠疫情衍生的病毒檢測、疫苗需求,讓這群隱形冠軍成爲行業關注的焦點。2年來,數以億計的資金被吸引過來,幾乎所有涉足醫療的投資機構,都在尋找生物試劑項目的投資機會。一級市場上,除了估值年內3度大漲的翌聖生物外,瀚海新酶、愛博泰克等相繼刷新融資金額。
而在翌聖生物向科創板遞交上市申請前,百普賽斯、納微科技、義翹神州、諾唯贊相繼完成IPO,成建制地填補了IVD試劑原料的上市公司空缺,打造了2021年唯一沒有出現破發新股的賽道。資本市場的門外,菲鵬生物、康爲世紀、近岸蛋白已經排隊許久。
在2022年初發布的投資策略裏,32家券商中的25家重點提到了這個生命科學和制藥産業鏈上遊賽道,有將近10家賣方把這一行業當成主推領域。
實際上,當我們考量生物試劑這個行業的成長性,除了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遊應用領域的持續豐富、國産替代這兩大推動力,或許更爲關鍵。
一方面,在技術叠代和監管創新的推動下,各類體外診斷與檢測、生物創新藥和新型疫苗等産業蓬勃發展,生物試劑作爲其核心原料之一,需求量亦隨之增長。
Frost & Sullivan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生物試劑科研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82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5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6.51%,增速高于同期全球生物試劑市場,預計2025年將達到346億元的規模,2020年至2025年預計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8.10%。
比如,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均醫療費用支出的增加以及居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國內體外診斷市場規模有望穩步增長,到2025年,國內體外診斷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198億元。在這個過程中,上遊原料市場同步增長,據Frost & Sullivan預計,到2025年,國內體外診斷試劑原料市場規模將達到228億元,2020年至2025年預計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7.01%。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帶來的部分國際品牌生物試劑生産企業斷供或限供國內市場,讓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國産生物試劑品牌抓住發展機遇實現了快速成長,加快國産替代。生物試劑作爲生命科學研究産業鏈的上遊行業,屬于知識與技術密集型行業,具有高壁壘、高附加值的特點。
由于我國生物試劑行業起步晚,在産品穩定性、質控能力、豐富度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與進口廠商存在差距,國內市場一直以來由進口品牌主導。後新冠疫情時代,政策鼓勵打造自主可控的生物試劑産業鏈,爲國産品牌創造了關鍵的機遇。
一直以來,進口品牌在國內開展直銷的較少,多采用代理模式進行銷售,因此存在備貨周期較長、銷售價格較高的特點。本土生物試劑廠商可根據客戶特征和市場情況,靈活選擇直銷或經銷模式,在提供産品和售後服務方面更具成本優勢,能夠及時、快速地響應和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此外,國産生物試劑和進口生物試劑差距主要體現在産品豐富度、品質穩定性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隨著國産廠家研發投入持續增加、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産品品類不斷豐富、品牌優勢逐步增強,國産與進口産品差距正逐步縮小。
對于翌聖生物而言,走向IPO是經營的階段性成功,卻更是參與更大市場、更深刻競爭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