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區國際學校市場正持續增長——國際學校的數量在2014-2018年間增加了近26%,且這種增長勢頭有望延續至2028年甚至未來更長時間。其中,中國已成爲亞太區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國際學校市場。
仲量聯行在上周于廣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學校及雙語學校峰會”上發布了最新研究報告《大有可爲:亞太區國際學校發展趨勢與基准》,報告從市場增速、新興趨勢和複雜性等角度詳細解讀亞太區國際學校發展,並對亞太區發展最快的六大市場中K-12*國際教育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成本進行基准評估。
*K-12是指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育,是國際上對基礎教育階段的通稱。
仲量聯行亞太區企業解決方案研究部總監Susan Sutherland表示:“建設和運營國際學校的成本,以及影響行業增長的趨勢,將決定學校選址和長期運營表現。房地産是僅次于人力的第二大運營成本,因此是優化和提高效率的關鍵杠杆。”
持續增長的市場
到2028年,全球國際學校市場規模預計將擴大至約14000所學校,這其中約有60%或8400所位于亞洲,滿足500萬學生的需求,而2018年的學生需求僅爲310萬。在仲量聯行追蹤的6個亞太區市場中,其中半數市場的學生需求在2018年至2028年間預計將增長超過50%。在中國內地市場,2018-2028年的學生需求增幅將達到87%。這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取消了獨生子女政策以及對提高英語水平的需求不斷增長。
來源:ISC Research
巨大的需求增長主要受到社會經濟趨勢的影響。到2030年,亞洲預計新增約4.88億城市居民。由于每四個人中就有1人未滿17歲,公立學校的壓力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在亞洲許多經濟體快速增長的環境下,希望爲子女提供最優教育並有能力承擔的中高收入家庭數量激增。隨著有能力負擔的家庭數量與學齡兒童數量同步增加,國際學校市場將從中受益。
新興趨勢影響從選址到設施管理的方方面面
除了教師短缺、政府監管以及本地學生人數增加等行業因素,房地産因素也在影響著亞太區的國際學校市場。舉例來說,在土地供應受嚴格限制的形勢下,“垂直校園”,也就是在相對較小的地塊上建造的多樓層學校,在亞洲一些大城市越來越普遍,例如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內地的一線城市。這對學生動線、整合戶外運動和學習空間以及防火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對于運營商和建築師而言意味著他們需要緊密合作,爲應對挑戰制定周全的設計規劃。
在中國,國際教育機構已從主要爲外國學生提供教育的非營利機構,發展爲由預期獲得財務回報的私人和企業投資者持有的商業所有制學校。在中國開辦國際學校還需要特別考慮居住成本、政府法規、空氣質量等要點。隨著一線城市的經濟增長放緩,這些市場對于教育領域的投資者而言吸引力有所下降,而處于快速增長的二、三線城市則更具可行性。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教育領域服務資深董事John Mortensen表示:“國際學校的建造和運營正變得日益複雜。如何選擇下一所學校,需要嚴謹理性的系統化方法。對于投資者和學校運營商而言,了解消費者的期望、資本投資、運營成本和風險至關重要,差異性的價值定位將有助于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優勢。”
建造和運營需要投入多少資金?
就成本而言,相較于中端國際學校市場,優質學校的建造成本通常高出33%,而運營成本平均高出20%。成本差異主要歸因于優質學校中專業設施數量更多,這些設施的建造和維護成本更高。優質學校通常要求更多人員配備和更高的服務標准,包括更高的安全性、清潔和接待服務以及員工支持。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教育領域服務資深董事John Mortensen表示:“我們預計未來兩年學校的建造成本將基本保持不變,與當前普遍市場的建造成本趨勢和波動一致,僅限于由彙率差異所致的輕微波動。”
《大有可爲:亞太區國際學校發展趨勢與基准》
www.joneslanglasalle.com.cn/zh/trends-and-insights/research/international-schools?utm_source=toutiao&utm_medium=organic&utm_campaign=international-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