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王毅受邀訪問埃及,同埃及總統、總理會面。
據埃及《金字塔報》報道,王毅特別提到了一個項目:中埃合作,建設新的行政首都。
埃及遷都舉世矚目,衆國家毛遂自薦,計劃從中分得一杯羹。然而埃及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戰略夥伴中國,這其中有何緣由?
遷都沙漠,困難重重
作爲世界上發展迅速的國家之一,埃及一直備受矚目。而埃及的首都開羅,也聚集了世界的目光。
曆史上的開羅,是人類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其五千年的發展曆史,造就了衆多輝煌。
開羅是非洲以及阿拉伯世界的最大城市,面積3085平方千米,總人口2300萬,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尼羅河穿過首都開羅,這條人人尊崇的盛河,也爲開羅帶來了好運。
不可否認的是,作爲首都,開羅爲埃及的發展帶來了推動力。遺憾的是,開羅盛世,如今幾乎走到了盡頭。
一直以來,埃及始終處在耕地與居住地的爭鬥之中,開羅人口密度位于世界前列,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增多,埃及開羅的人地矛盾越來越突出。
爲了盡可能地擴大耕地面積,埃及群衆依靠尼羅河,擴建了大量的土地。
盡管如此,來自埃及各地的人仍然源源不斷地湧向開羅,如此,開羅便出現了大量無家可歸的人。開羅土地資源緊張、人地矛盾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
與此同時,埃及開羅地下水受到了海水倒灌的影響,淡水混雜了鹽分極高的海水,無法用于農業生産、工業生産與人們的生活。
想要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海水淡化是最佳選擇。然而淡化程序複雜,費用高昂,埃及作爲經濟並不發達的國家,無法承擔如此巨額的開支。
種種因素疊加,生活在埃及開羅的群衆並無幸福感可言。
與此同時,在人口、土地、水資源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埃及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一旦埃及發展停滯,未來將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是以,埃及政府反複考慮,最終做出了遷都的決定。在土地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埃及只能將新首都遷到無人問津的荒漠,也就是開羅東部45公裏處。
埃及希望這座新首都能夠緩解開羅的壓力,開創出一個全新的現代化城市。
埃及爲何將新首都選在沙漠地區?
一方面,沙漠地區面積廣大。埃及新首都,位于沙漠邊緣,面積相當于整個新加坡。
對于處在強烈人地矛盾中的埃及而言,想要擴展出一片遼闊且荒無人煙的土地,只能遠離開羅等人口密集的城市。而埃及周邊的沙漠,是唯一一處沒有用地矛盾、開發程度低的地區。
另一方面,開羅外45公裏的沙漠,與原首都距離適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首都遷移涉及到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口遷移、工業設備的搬遷等。
45公裏之外,既能夠有效地緩解原首都開羅的壓力,又能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時間消耗、財力消耗,有效節約了成本。
基建狂魔,聲名在外
然而想要在沙漠中央建造一塊綠洲,于埃及而言十分困難。埃及本身建設能力有限,無法完成如此龐大的工程,爲了減輕自身的壓力,他只能向世界公開招募合作夥伴。
在埃及政府的設想中,新首都占地面積爲700公裏,可以容納500萬人口。埃及政府計劃投入450億美元用于第一階段的建設,打造新首都的中央商務區。
專家推測,新首都正式建設完成需要3千億資金。如此巨大的經濟利益,讓世界各個國家蠢蠢欲動。
美國、日本等國家紛紛出面,主動與埃及高層取得聯系,向他們伸出合作的橄榄枝。然而埃及政府做出的決定,卻讓衆人大吃一驚。
深思熟慮後,埃及向中國企業發出了合作請求,中國亦欣然接受。
埃及新首都建設耗資3000億,是中國迄今爲止在埃及市場承建的最大項目。對此,中國相關部門和企業也十分重視。目前,中國企業已經達到埃及,相關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
中建總局全權負責此次埃及項目的建設,其下屬的各個分局分工明確,每個分局都有自己負責的任務段。
中方在建設項目中的質量與效率衆人有目共睹。負責人預計,按照原定計劃埃及新首都將在2022年正式竣工,並交付埃及使用。
人們不禁疑惑,投標埃及新首都的國家衆多,其中甚至有綜合國力強大的美國,爲何中國成爲了第一同時也是唯一人選?
第一,中國向來有基建狂魔的稱號,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名聲在外。徐工集團等世界著名的企業,效率高、質量高的建設隊伍……都是埃及選擇中國的不二條件。
盡管埃及新首都項目建設收益可觀,其中隱藏著的巨大困難,卻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爲了節省土地資源,埃及將新首都建設在沙漠地帶。
那裏黃沙遍布,水源短缺,地理環境複雜,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在沙漠之上建立一個新的綠洲城市,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縱使美國、德國等國家建設力量強大,卻沒有在沙漠之中開辟新城市的經驗。他們缺少的經驗,恰恰是中國所擅長的。
同埃及一望無垠的沙漠類似,中國新疆地區同樣沙漠廣布。爲了促進新疆地區的發展,帶領新疆融入中國現代化圈子,中國將建設京新高速的計劃提上日程。
京新高速全長爲2739千米,2012年開始建設,2019年交付使用,它橫跨了全國6個省區,中間穿過了大面積的沙漠。迄今爲止,京新高速是世界上最長的沙漠公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在沙漠之中創造了一個基建奇迹。衆人歎爲觀止的同時,中國也積累了大量沙漠建設的經驗。
一方面,沙漠中的公路大多建設裏程長,而沙漠中氣候幹旱、水源短缺,對于在沙漠中的施工者來說,這是極大的挑戰。
然而在長時間的建設中,中國已經培養出大量能在高溫、缺水環境下工作的技術型人才,埃及與京新高速沿途的環境類似,即便前往埃及沙漠,這些工作者依舊能夠保證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沙漠天氣陰晴不定,時而平靜,時而狂風大作。如果大風來襲,沙漠中飛沙走石,施工難度也將大大增加。
中國建造公司在長時間的摸索中探索出屬于一條自己的道路:即如何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避開沙漠起風的階段,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
最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畢後,如何保障後續安全是重要問題。如果沙漠狂風卷起沙子,將設施掩埋或破壞,前期工作人員的努力都將功虧一篑。
也正因如此,中國技術人員在完成建設後,通常會采取專業手段,對設施周圍的路面做防風固沙的處理,確保其後續的運行。
中國在沙漠中建設基礎設施所積累的寶貴經驗,于埃及而言是極大的財富。
與此同時,中國在沙漠中建造基礎設施的能力,世界有目共睹。在此之前,沙特阿拉伯曾經計劃建設一條全長爲450公裏,連接麥加與麥地那的高鐵,以便于信徒朝拜。
然而麥麥高鐵需要經過廣闊的沙漠,氣溫、地形等因素都增加了高鐵建設的困難性。中國作爲承建方之一,參與了麥麥高鐵的建設,整體項目由西班牙統籌。
然而在建設過程中,西班牙卻遇到了一系列的技術難題,只能請求中鐵十八局的幫助。中國迅速抽調了大量的工人,替代了沙特阿拉伯的人員,大大提高了建設效率。
與此同時,我國運用豐富的基建經驗,采用平鋪式沙障、粘土等手段,成功固定住沙漠。
在中國的幫助下,麥麥高鐵如期建成通車,這一戰,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強大的建設能力與應對困難的智慧,對此,埃及自然有所耳聞。
在建造基礎設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果中國沒有能力解決,那麽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輕易逾越,這便是中國的自信與底氣。
相互扶持,共同發展
除技術等外在因素影響外,埃及選擇與中國合作,是出于兩國友好關系的考慮。
首先,埃及與中國的友好關系源遠流長,是曆史與兩國人民的共同選擇。中國與埃及都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這種文明的共性,讓兩國有了相似的文化基礎。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個承認新中國政權合法性的國家,自1956年建交以來,中國與埃及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1994年,中國與埃及建立了戰略夥伴關系,雙方的合作進一步深化。
同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反複無常不同,中國與埃及同爲第三世界國家,兩國的關系十分穩定。
更爲重要的是,中國一直將埃及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與中國相處,埃及並不會感到歧視與壓迫。在埃及看來,與其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鬥智鬥勇,不如選擇長久的戰略夥伴中國。
其次,中國在埃及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06年,埃及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近幾年來,中國與埃及政府積極推動雙方企業的合作,擴大經貿往來,雙邊貿易增長態勢迅猛。
2018年,中國與埃及的貿易額高達上百億美元。同年年底,中國與埃及的經貿合作區共吸引了企業77家,給埃及政府帶來了大量的稅收,增加了當地人民的就業機會。
次年,中國已經連續7年蟬聯埃及第一大貿易夥伴。
在深厚的經濟合作背景下,埃及與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攜手,不過是錦上添花。與此同時,中國與埃及在其他領域也建立了緊密的合作。
交通領域,雙方將開通連接阿塞拉姆,和港口城市齋月十日城的電力化鐵路客運列車,中國與埃及還計劃建設亞曆山大港港口碼頭,實現水陸聯通。
在電力方面,中國與埃及計劃修建兩個發電站,增加能源儲備量。貿易與工業領域、農業領域、高等教育方面,中國都與埃及建立了密切的合作。
中國與埃及的新首都項目建設,只是衆多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中的冰山一角。此前兩國愉快的合作經曆,讓埃及對中國付出了極大的信任。
縱使新首都建設涉及埃及未來的發展,埃及的政府和人民也沒有太多猶豫。在兩國交往中,國家利益爲重中之重。中國與埃及存在著共同利益,奠定了兩國合作的基礎。
當年世界形勢錯綜複雜,其中存在著衆多不確定性。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前提下,中國和埃及都以對外開放爲主要手段,堅持互利合作、互惠共贏的發展理念。
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埃及成爲其中的重要參與者,中國與埃及的各自發展,與兩國的共同利益息息相關。
如果中國成功在沙漠上建造了一個全新的首都,將大大緩解埃及現有首都開羅的壓力。整潔、高效、現代化的新首都,也將成爲埃及在世界上的新標志。
既然將項目承包給中國對埃及有百利而無一害,又何樂而不爲?
在此之前,西方部分國家和媒體企圖制造輿論假象,試圖抹黑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同樣需要依靠新首都項目的建設,讓世界看到中國的能力與態度。
如今埃及新首都建設,中國企業保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不僅夯實了中埃友誼,也有力地回擊了居心叵測之人的造謠。
對于中國與埃及來說,新首都建設的合作,都是雙贏的結果。
參考資料
[1]《環球時報》,2021-12-02,《中東基建忙:埃及遷都,沙特建城 》
[2]《世界博覽》,2015-04-06,《埃及七年內遷都,開羅難以承受之痛》
[3]《新華每日電訊》,2021-12-07,《開始試運行,埃及新行政首都展現現代化雄心》
[4]《環球時報》,2021-11-16,《從埃及新都看中國基建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