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疫寄畫——愛的傳遞”海報繪畫比賽獲獎畫作。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供圖
埃及網友葉海亞手捧親手制作的中餐。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供圖
“雲·遊中國——護照裏的中國文化與旅遊”系列講座視頻截圖。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供圖
《除卻“峨眉”不是雲》圖片展中關于峨眉山的圖片作品。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積極創新工作方法,推出形式多樣的線上活動,豐富文化交流內涵,在“雲端”傳遞守望相助情誼,獲得當地民衆積極評價
開羅中國文化中心
開啓線上交流新模式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爲鄰。絲路古道,爲我們永遠守望……”5月22日,阿語歌曲《中埃手挽手》在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官網發布。這首歌曲由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聯合埃及知名音樂人共同創作,以充滿阿拉伯風情的動人旋律、飽含深情的歌詞,講述了中埃兩國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故事,歌頌了兩國人民間的深厚友誼。
在這首歌發布前不久,另一首紀念中埃建交64周年的歌曲《攜手並肩》也在中心網站發布。兩首歌曲在埃及收獲好評,MV觀看量已超過60萬次。埃及衛生和人口部部長助理紹基很喜歡兩首歌曲,在社交媒體上轉發。當地網友留言:“願埃中兩國的友誼之船順著歌聲跨過尼羅河與黃河,走進人民的心中。”
疫情防控期間,中心在進行線上漢語教學活動的同時,利用社交媒體平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啓線上交流新模式:制作歌曲、開設圖片展、舉辦烹饪大賽……以“雲·遊中國”爲主題,中心開展了雲課堂、雲展覽、雲美食、雲演出等線上交流活動,每日推送優質內容,得到埃及民衆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
“我走過20多個國家,拍攝了無數名山大川,但是像庫車這樣大氣恢弘的自然景觀還是第一次看到。”在“雲端”欣賞完有關新疆庫車的圖片展後,埃及攝影師艾哈邁德贊不絕口。他從事攝影工作數十年,最喜歡拍攝自然風景照,“我想去庫車看一看這個一眼就讓人魂牽夢萦的地方”。
中心今年分3期在社交媒體主頁上舉辦新疆庫車主題展,精選體現中國新疆庫車文化和自然資源豐富性的圖片,尋找新疆庫車與埃及當地的文旅契合點。展覽上線後,許多埃及民衆被庫車的自然與人文風光打動,爭相發來近300張埃及各地的優美風景照片,中埃文化美美與共。
居家隔離期間,許多埃及民衆愛上了烹饪。中心舉辦“網上中餐廳”美食教學工作坊,自4月9日起每周四在網上發布中餐烹饪教學視頻。首期視頻發布24小時內即獲得8.5萬次觀看。埃及網友葉海亞是這一活動的“鐵杆粉絲”,每期教學視頻都積極學習,並將自己的“作品”評論區。從最初技藝生澀到最終“技壓群雄”,他在第八期活動時以一道“近乎完美”的宮保雞丁贏得當期“最佳廚藝學徒”稱號,獲得網友紛紛點贊和留言祝賀。
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
呈現當地民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6月,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美麗中國”征文比賽正式上線。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今年特設主題“與愛同行”,鼓勵參賽者通過文字記錄、分享抗疫故事,向讀者傳遞信心和勇氣。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主動提出希望與中心建立長期合作,共同在當地中小學推廣這一活動。
這是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今年成立以來舉辦的衆多活動的縮影。今年1月,中心揭牌。成立不久,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情況。如何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從線下到線上,從“面對面”到“雲端”,中心拓展線上活動空間,先後舉辦了幾十場主題多樣的線上活動,得到當地民衆的積極評價和熱情參與。
“醫生保護我,我保護你們。我們一起堅守每一天,保重身體,努力贏戰‘疫’。”在中心發起的“我的戰疫寄畫——愛的傳遞”海報繪畫比賽中,來自沙巴州啓華小學的兒童組冠軍獲得者劉珈訢在作品寄語中寫道。這項活動共收到來自馬來西亞各地的700余件投稿作品,這些作品或筆迹稚嫩,或寓意深刻,展現形式雖各有不同,但都呈現了當地民衆齊心協力、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作爲世界華文文學重鎮,馬來西亞不乏優秀的華文作家。爲鼓勵當地民衆在疫情防控期間多讀書、讀好書,中心聯合馬來西亞訪問網推出7集線上讀書訪談節目《作家的作家》,爲馬來西亞民衆提供抗疫精神支持。訪問網總編輯陳文貴說:“希望可以通過該節目帶動本地的閱讀氛圍,讓民衆了解更多優秀作家與書籍。”
“樂遊中國2019視頻大賽”網絡票選活動也吸引了許多當地民衆的關注。短短一周內吸引近兩萬人次參與,重頭獎項“網絡人氣視頻”和“網絡視頻博主”投票人數均超過6000人。15部獲獎作品隨後在中心網絡平台展播。有網友在活動頁面留言,稱贊入選作品專業水准之高超,還表示“視頻裏的美景、美食和文化太有吸引力了!疫情結束後,我們也想去中國看看”。
中心還與當地文化藝術機構、表演團體和藝術家合作,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利用新科技和新媒介賦能文藝創作,積極組織策劃包括雲征集、雲演出、雲講座、雲公益、雲工作坊等在內的一批文藝精品項目,預計將在下半年陸續推出。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
期待去探索中國的奧妙
“在短短一分鍾的視頻裏,我感受到上海的活力。視頻中的藝術、體育活動和城市景觀都令人震撼。”在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線上漢語課上,一部名爲《上海歡迎您》的短片讓學員穆納走近了這座國際大都市,“我希望有一天能去上海品嘗當地美食,很期待去探索中國的奧妙!”
疫情防控期間,中心將漢語課堂搬到網上,同時開展“雲·遊中國”系列活動。《除卻“峨眉”不是雲》圖片展、江南文化主題系列視頻、抗疫紀錄片、網課聊中國……中心通過分享視頻圖片、舉辦線上交流,爲比利時民衆提供豐富的中國文化體驗,受到當地民衆的廣泛關注,粉絲數不斷增加。漢語班法國學員安頓說:“我非常喜歡漢語和中國文化,‘雲·遊中國’幫助我提高了漢語水平,希望中心分享更多有英文或法文字幕的中國電影。”
漢語班學員塞薩爾是一名在歐盟工作的西班牙官員,他喜愛中國文化,尤其對中國民樂和中醫感興趣。疫情防控期間,他還把自己家中儲存的中藥送給有需要的西班牙朋友。塞薩爾對“雲·遊中國”系列活動印象深刻,“‘雲·遊中國’活動加深了我對中國的了解,希望這個活動能一直做下去。”
根據當地民衆關注度,中心推出廣受歡迎的文化藝術作品。經典民樂《栀子花開了》演繹中國民族音樂寫意之美,藝術作品《敦煌詩意》體現中國匠人精神,《“繡”裏乾坤·中國絨繡展》展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紀錄片《指尖上的中國:鳳棲梧桐》講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故事……
在雲端,民衆可以聽評話彈詞,在妙趣橫生的故事和弦琶琮铮的旋律中放松;也可以賞傳統藝術作品,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多樣的選擇,豐富的享受,贏得當地民衆的喜愛和點贊。
“雲端”文化交流,也傳遞著中比兩國人民共抗疫情的力量。中心官網上線了許多抗疫主題的作品,包括獲得廣泛好評的紀錄片《中國抗疫志》、歌劇音樂電視《在一起》、抗疫舞台作品《天使告訴我》等,講述了中國的戰疫故事。漢語班的小學員們還聯手創作以中比抗擊疫情爲主題的畫作贈予中心,凝聚共克時艱的力量。
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
“藝”起抗疫豐富民衆居家生活
“我們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號稱四絕。”視頻中,新加坡著名文化和旅遊專家李良義坐在地圖前侃侃而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中國駐新加坡旅遊辦事處與李良義合作,推出“雲·遊中國——護照裏的中國文化與旅遊”系列視頻講座,以中國護照內頁中各地風光的圖案爲脈絡,講述中國各地的曆史文化和自然風光。
除了李良義,這組視頻節目還請來了中新兩國多位嘉賓助力:中國表演藝術家姜昆講解故宮角樓趣聞,布依族姑娘著盛裝講解貴州“中國天眼”工程,新加坡青年表演藝術家汪慧分享黃梅戲唱腔藝術……該系列視頻的第一集于今年4月16日在優兔和臉書推出後,觀看和訂閱人數不斷增加。有網友留言:“講座內容非常精彩,疫情期間可以居家收聽有關中國文化的節目,我們很驚喜。”
今年是中國和新加坡建交30周年,也是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成立5周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心將目光從線下轉向線上,停課不停學,開展網絡授課,同時推出多項在線活動,滿足新加坡民衆渴望了解中國文化的需求。
5月,一首由中國近代民樂家劉天華創作的《光明行》在中心網絡平台上線,這首由中新兩國30位著名胡琴演奏家、樂團首席及二胡愛好者在網上共同演奏的二胡名曲,得到衆多觀衆的關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臉書上表示,疫情使得胡琴演奏家們暫時只能各自彈奏,但是大家的愛心和努力,再次顯示了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此外,新加坡華樂團行政總監何偉山發起並制作的視頻“鴻雁獻溫情,心系客工情”也在中心的社交媒體平台上線,爲當地外籍務工人士抗疫加油打氣。中心還與新加坡著名華樂室內樂團鼎藝團合作,推出“‘藝’起抗疫”等3場線上音樂會,豐富當地民衆的居家生活。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中國南航神奇的“口罩航班”》……自2月初至今,中心和旅遊辦在各網絡平台積極發布抗疫主題推文,介紹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分享中國抗疫的經驗和做法,推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其中多篇推文受到廣泛關注,閱讀量近萬人次。
(本報記者白紫微、任皓宇整理,通訊員賈捷、張傑鑫、葛譯友、齊正軍)
來源:人民日報